18.(10年全国卷2)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答案]D
[解析]注意时间是1925年,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以“时间”作为基点的选择题类型。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2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历史功绩在于:一是提出了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二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中国革 命需要“工人农民及城市中小资产阶级普遍的参加”, 三是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次大会党已经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宣传了自己的思想主张;1925年5月的五卅运动,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多次开会研究对策。蔡和森提出:应当把工人的经济斗争转变到民族斗争。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 以不可遏止的浩大声势迅速席卷全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也得到很大发展。这年年初党召开四大时还只有党员 994 人,同年 10 月即增加到三千人,年底更达到一万人。说明共产党快速发展是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所产生的作用。
(10年全国卷1)16 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答案]C
[解析]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故A错;国名党撕毁协议,发动内战,故B错;国名党没有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故D错
(10年全国卷1)15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选C。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