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清政府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 B﹒以镇压中国人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
C﹒遭到中国军民英勇抵抗 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24.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情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断绝之处。如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其影响是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C.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 D.中国通商口岸数量增加
23.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 “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厉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主要是指
A.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B.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D.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20.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思想开始形成
19.中国无产阶级之所以早于资产阶级产生,主要是因为
A.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传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使人们对工业利润认识不足
D﹒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8.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六说:“我读过《万国公报》。” 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这个说谎的人是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17.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招抚”到“剿灭”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A.义和团力量的变化 B.义和团斗争策略的变化
C.清政府的统治策略 D.列强对义和团的态度
16.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点是
A.失败的根本原因 B﹒对外交往的态度
C﹒开展的主要地区 D﹒革命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