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1)目的:抵御匈奴贵族的南下骚扰,巩固北部边防。(2分)
(2)认识:长城的修筑,(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骚扰,保障了中原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2分)但也阻碍了中原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传播,不利于民族融合。(2分)
(3)民族:蒙古族(1分)(答“鞑靼”或“瓦剌”皆不给分)
结果:没有阻挡住蒙古骑兵南下(瓦剌骑兵曾直抵北京城下),明朝北疆仍受威胁。(2分)
(4)主张:修国安民,边境自固,不需要筑长城。(2分)
流派:儒家。(1分)
(5)差异:古代:主要从政治、军事的角度认识长城,认为长城主要体现军事防御功能;(2分)
今天:主要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角度认识长城,认为长城是民族团结、顽强抗争、民族智慧、悠久历史等象征。(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