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
||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 |
提出者 |
美国总统杜鲁门 |
内容 |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
|
影响 |
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
|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 形成 |
冷战局面开始的标志 |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
●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 ●苏联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 |
|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
1991年苏联解体 |
|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多极化 趋势 |
表现 |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一超--美国 ,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
决定性的作用 |
经济实力 |
|
科索沃战争 |
事件 |
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动科索沃战争,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 |
影响 |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它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
|
世界经济 全球化 |
原因 |
随着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国情不同,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
表现 |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国际分工不断加强;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95年)。 |
|
影响 |
利 |
(1)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
弊 |
(1)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拉大。
(2)有些跨国公司将本国不允许生产、又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
|
中国 应对 |
中国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注意保护环境资源;重视科技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