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
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从而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农村的重点是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种责任制,把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家庭变成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家庭联承包责任制,为中国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转化创造了条件。在城市的重点是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在经济发展中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
(2)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目的是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
流,扩大对外贸易往来,吸收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经济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服务,加速现代化的进程。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随后,对外开放区从
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
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