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根据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小马他们对凹透镜的成像进行了猜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马他们回顾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研究过程,设计好了探究的方案,小马他们的探究过程大致如下:
⑴先找 像:他们将蜡烛分别放在u>2f、2f>u>f、u<f位置上,移动光屏寻找在
光屏上所成的像。
⑵再找 像:他们将光屏撤掉,仍将蜡烛分别放在u>2f、2f>u>f、u<f 位置上,将眼睛放在原来光屏位置,观察像的情况。
⑶实验记录如下:
物距u |
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 |
撤掉光屏直接用眼睛观察到的像 |
|
大小 |
倒正 |
||
u>2f |
无 |
缩小 |
正立 |
2f>u>f |
无 |
缩小 |
正立 |
u<f |
无 |
缩小 |
正立 |
3.小马在调查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凹透镜会成什么样的像?
他们先回忆了在物理课中学习的有关凸透镜成像的问题:
请你将下表补充完整
物距u |
![]() |
||
大小 |
倒正 |
虚实 |
|
u>2f |
缩小 |
倒立 |
|
2f>u>f |
|
倒立 |
实像 |
u<f |
放大 |
|
虚像 |
小红同学发现,同学中的眼睛近视比例很大。于是小红和其他几个同学组成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有关调查。
1.小组成员从各年级共抽样200名学生。经过统计,发现有85%的同学眼睛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对这些眼睛近视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情况如下:
经常躺着看书 |
长时间看电视 |
长时间上网 |
长时间看书 |
不注意做眼操 |
遗传 |
其他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75 |
37.5 |
104 |
52 |
113 |
56.5 |
40 |
20 |
60 |
30 |
4 |
2 |
1 |
0.5 |
通过查阅资料,小红他们找到了近视的原因和校正近视的方法:
如图所示,近视的原因是因为物体经过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会聚在视网膜前。如图所示,矫正近视的方法是带上近视眼睛(凹透镜),通过凹透
镜对光线的 作用,使光线能够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