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49  2457  2463  2467  2473  2475  2479  2485  2487  2493  2499  2503  2505  2509  2515  2517  2523  2527  2529  2533  2535  2539  2541  2543  2544  2545  2547  2548  2549  2551  2553  2557  2559  2563  2565  2569  2575  2577  2583  2587  2589  2593  2599  2605  2607  2613  2617  2619  2625  2629  2635  2643  3002 

2006-2007学年度枣庄市台儿庄区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试题详情

2007年枣庄市滕州市中考复习第二次调研考试

九年级地理试卷

试题详情

2007年枣庄市薛城区中考复习第二次调研考试

九年级地理试卷

试题详情

2007年3月济南槐荫区九年级模拟考试(一)地理试题

第一卷

试题详情

2007年滨城区中考模拟试题地理(一)

第一卷选择题(共12分)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临沂市郯城下学期九年级阶段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试题详情

2007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1卷1~4页为选择题,共40分;第Ⅱ卷5~8       页为非选择题,共60分。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试题详情

2007年莘县中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二)

注意事项:

1.历史、地理实行联考,试题分值共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本试卷分试题和答卷两部分。答案直接写在答卷上。考试结束时只交答卷, 不交试题部分。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地理试题

温馨提示: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合理利用时间。

          2.本试卷分为卷I选择题和卷Ⅱ综合题。

          3.请把答案写到相应位置,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第Ⅰ卷选择题(总分60分)

你会选择吗?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后面相应的答题栏内。(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有关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样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也越大

    B.同一地区用不同的比例尺在地图上表示,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小

    C.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D.比例尺只可用数字式和文字式两种形式表示

2.一幅地图,底边长24厘米,比例尺为1:50000。现在把地图缩小,底边长为12厘米,则该幅地图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

    A.1:2500    B.1:100000    C.1:10000   D.1:25000

3.当图幅一定时,绘制山东省地图或滨州市地图,其比例尺的大小和地理事物详细情况是

A.省图比例尺大,内容详细       B.市图比例尺大,内容详细

    C.省图比例尺小,内容详细       D.市图比例尺小,内容详细

读4幅经纬网图,A、B、C、D四点都在北半球,回答4、5小题。

4.关于A、B、C、D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点都在东半球            

B.A在B的正东

C. C在D的东北                

D.C在A的正北

5.一架飞机从A点飞往C点,沿直线飞行,飞行方向为

A.东北        B.西南        C.正东         D.正西

6.位于南半球的甲、乙两地,若甲地处于低纬度,而乙地中纬度,则甲地可能位于乙地的

    A.正东方向     B.正话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7.某人从赤道上出发,依次向正北、正东、正南、正西走100千米,最后此人位于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以东   D.出发点以北

8.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长度相比

A.两者等长                         B.赤道略长于本初子午线

C.赤道略长于二倍的本初子午线       D.赤道略短于二倍的本初子午线

读经纬网图,回答9~11题。

9.甲地位于乙地的什么方向

A.西北    B.东南    C.西南    D.东北

lO.甲、乙两人同时从赤道上的某点出发,甲向北走,乙向东走,若方向不变,那么两人能否回到原来出发点

A.甲能、乙不能  B.甲能、乙也能   C.甲不能、乙能    D.甲、乙都不能

11.图中甲、乙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甲等于乙 

B.甲大于乙   

C.甲小于乙  

D.无法确定

12.假如你现在所处的位置为(110。E,38。N),那么穿过地心与你相对称的位置是

    A.W,N    B.W,S

    C.W,N     D.E,S

13.关于等高线地形图,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在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和缓

    B.等高线向高出凸出是山脊

    C.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和缓

    D.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谷

14.有关甲、乙、丙附近3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中地参06、7、P55

    A.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

    B.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C.甲大于乙,乙大于丙

    D.乙的比例尺最小

15.在下列节日,滨州市日出最晚、正午时刻树木影子最长的是

A.元旦    B.植树节    C.国际儿童节  D.中秋节

16.一个人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A.纬线    B.经线    C.纬线    D.经线

17.地跨热、温、寒三带的大洲是

    ①亚洲   ②欧洲   ③非洲   ④北美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8.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

    A.亚洲和太平洋    B.南极洲和北冰洋

    C.非洲和印度洋    D.亚洲和大洋洲

19.下列描述相对高度的是

    A.学校教学楼高30米    B.死海一400米

    C.珠穆朗玛峰8844米    D.吐鲁番盆地一155米

20.小明进行野外旅游,此时他左右两侧是山顶,前后两边是山谷,则位于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盆地

21.在闭合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海拔由外向内逐渐降低的是

    A.山地    B.盆地    C.高原    D.平原  ‘

22.在滨州市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平原地区的颜色是

    A.深蓝色    B.黄色    C.紫色    D.绿色

23.读下列表示的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

    C.EF处的坡度比E′F′处陡   

    D.甲图与乙图相比是大比例尺地图

24.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坡度最陡的示意图是

25.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的地点是

    A.W,N    B.E,S

    C.E,N    D. E,N

 26.目前哪个大洋仍在不断扩张之中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

27.喜马拉雅山在不断抬升的原因是

    A.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B.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C.由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D.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运动方向张裂拉伸

    2005年10月8日北京时间11时50分,巴基斯坦(中国西南陆上邻国)生了7.8级的强烈地震。此次地震是巴基斯坦从建国以来发生的强度最大的地震。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十分关注。10月9日,我国政府派遣的中国国际救援队赶赴巴基斯坦地震灾区实施了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据此,回答28―29题。

28.此次地震的发生是因为该地

    A.地处大西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处

    B.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处

    C.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D.地处亚欧板块和地中海板块的碰撞处

29.地震灾害一般分布于

    A. 大陆边缘  B.大洋底部    C.板块交界处  D.两极地区

30.地壳张裂运动时,你认为地表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①断裂陷落  ②地表隆起  ③形成高大山脉  ④形成新的海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Ⅱ卷  综合分析题(共5小题  总分40分)

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A、B、C各点的经纬度坐标

    A               B             C

(2)就南北半球而言,A、B、C、D位于北半球的是        ,位于南半球的是         

(3)就东西半球而言,上述四点位于东半球的是         ,位于西半球的是         

(4)就低、中、高纬而言,上述四点位于低纬度的是         

(5)C位于南极点的        方向。

32.下图为我省某山地等高线地形图,某中学学生计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从A、B两地沿线路①、②进行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2)假若有一天刮西南风,某人步行从C点到E点,是顺风还是逆风?                 

(3)图中C、D两地分别是两个小组的考察地点,C、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4)B、C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         。若BC图上距离为1.5cm则二地实际距离为      

(5)在图中①、②两条考察线路中,考察小组沿着山脊前进的是       线路,坡度较陡是

         线路。

(6)若甲、乙两处形成河流,则河流最可能出现在       处,说明理由并判断其河流流向。

3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将下列板块名称代表的字母,填在图中适当的位置。

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非洲板块  E.南极洲板块  F.印度洋板块

(2)①处分布着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3)③处分布着世界上最长的一列南北走向的山脉是         ,是由        板块和       板块碰撞而成。

(4)以上这些山脉的分布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规律是                

34.在一本课外读物上,小明看见这样一句话“据现代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问的地中海在不断的扩大”。请你判断这句话是正确还是错误,并说明理由。(3分)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温馨提示: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合理利用时间。

          2.本试卷分为卷I选择题和卷Ⅱ综合题。

          3.请把答案写到相应位置,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第Ⅰ卷   选择题(总分60分)

    你会选择吗?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后面相应的答题栏内。(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20°N、120°E地区的人们,每年能够看到太阳光直射现象

    A.4次    B.3次    C.2次    D.1次

2.在图幅大小一样的情况下,下列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中,所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A.1:10000                    B.1/30000

    C.图上1厘米代实际距离20千米   D.三十万分之一

3.下列各点中,位于A(10°N、10°W)东北方的是

    A.10°N、50°E                    B.20°N、20°E

    C.30°S、10°W                    D.70°N、10°W

4.在地球一点,其南侧是寒带,北侧是温带,西侧是东半球,东侧是西半球,该点的经纬度是

    A.66.5°N,160°E              B.23.5°N,20°W

    C.23.5°S,20°E               D.66.5°S,160°E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7题。

5.图中乙地与丁地区域小气候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植被不同

    B.水源不同

    C.人类活动不同

    D.地形地势不同

6.图中乙地与丁地之间的温差相差

    A.2℃      B.3.6℃    C.4.8℃    D.6℃

7.小畅在图中甲地遇到了泥石流,他机智地逃离了危险,小畅选择的逃生路线最有可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近期,信阳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主要走访了学校周围的乡村,发现大量青年进城打工,耕地低价租赁或者弃耕荒芜。据此,回答8~10题。

8.大批农村人口无计划地涌进城市,必然造成

A.交通阻塞,住房拥挤               B.固体废弃物污染较轻

C.滥垦草原来扩大耕地面积           D.滥伐森林来获得木材和燃料

9.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潮”,关于这种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沿海一带经济发达,能够提供更多得就业机会

②这些青年家在乡村,所以不会给工作所在的城市带来任何社会问题

③城市为这些人提供受教育机会,便于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

④这些现象说明我国城乡之间差别仍然较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关于世界上人口迁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从整个世界来看,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B.近几十年来,大量人口从农村涌进城市

C.城市人口比重发达国家较低

D.目前,世界各国都有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

11.阅读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气温年较差大约为25℃

    B.该地位于五带中的热带

    C.该地位于南半球

D.当滨州市白天最长时,该地是夏至日

12.根据右图示中各月份降水量与气温,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与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3.当英国伦敦为早上6点时,北京已是

A.14时           B.12时

C.下午3时        D.早上8时

14.下列人口指标中,非洲比其他大洲都高的是

    A.城市人口比重        B.人口数量

C.人口密度            D.人口自然增长率

15.有关的正确叙述是

    A.非洲气候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的面积最广

    B.撒哈拉以南地区气候比北非干旱

    C.热带雨林气候分布面积最大

    D.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有“热带大陆”之称

16.河网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17.南非南端与我国南京的气候相比较,一年中

    A.南非南端气温较高的月份,南京的气温也较高

    B.两地都雨热同期

    C.南非南端降水较多的月份,南京的降水较多

    D.南非南端气温较高的月份,南京的降水较多

18.对非洲经济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    B.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

    C.工农业都比较发达        D.经济发展稳定,不受外国资本控制

19.东南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地区包括

    A.中南半岛大部      B.马来群岛的大部

    C.马来半岛的北部    D.菲律宾群岛北部

20.中南半岛地形分布的特点是

    A.大山众多、平原少    B.多高原、山地和盆地

    C.多平原、少山地      D.山河相间分布、南北延伸

21.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本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丰富

    B.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大

    C.农业发达,为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D.科技水平高

读南亚略图,回答22~24题。

22.南亚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A.山地、高原、盆地

    B.山地、平原、高原

    C.高原、山地、平原

D.山地、平原、盆地

23.该地区的地势倾斜方向是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西向东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北向南

24.该地区带来丰沛降水的季风是

    A.西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东南季风

25.有关于欧洲西部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大,生产水平高

    B.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大,但生产不发达

    C.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D.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比重小

26.关于埃及的叙述,错误的说法是

    A.领土跨亚非两洲

    B.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是一生机勃勃的绿色走廊

    C.在尼罗河上建成了阿斯旺大坝,形成了巨大的纳塞尔水库

    D.亚历山大是埃及德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

27.埃及的农耕区、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

    A.地中海沿岸            B.红海沿岸

    C.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    D.西奈半岛

28.关于法国经济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发达,农产品依靠进口

    B.农业发达,工业产品依靠进口

    C.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重要地位

    D.是工农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9.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位于

    A.亚马孙平原     B.巴西高原

    C.东部沿海       D.南部沿海

30.澳大利亚大陆四面环海,但是大部分地区炎热干燥,其主要原因是

A.东部山脉阻挡了海洋气流得进入

    B.东北信风由大陆吹向海洋

    C.面积大,大陆内部距海远

    D.大部分地区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

第Ⅱ卷  综合分析题(共5小题 总分40分)

3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2分)。

(1)在上面地球公转示意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并分别绘制出各处的昼夜分布。

(2)当地球位于d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分析此时滨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

(3)当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时,地球位于点    的位置。

(4)地球公转至c点处时,分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情况。

32.剖面图中A、B为河谷,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甲、乙两图中,剖面线穿越地区与右图的地形剖面图相符的是        ,该地所在大洲的地形有何突出特征?

(2)与南美洲相比,乙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有何异同?

33.下图为大学时小宁野外实习绘制的某地区聚落大致分布示意图,请你阅读并回答下列各题(8分)。

(1)该聚落形态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平原    B.河流

    C.交通    D.山地

(2)假若该聚落形态主要受河流因素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丁乙    D.甲乙丙

(3)若为河流影响该聚落的形成,则图中最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给出你做出判断的理由:             

34.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7分)。

    从20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极地考察事业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分别在南极大陆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南极考察一步步从大陆边缘深入内陆。据新华社2004年7月28日电,中国北极黄河落成仪式在北纬78°55′的挪威新奥尔松举行,中国有了首个北极站,从此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开始了新的篇章。

(1)两极地区的共同特点是

    A.都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B.都以海洋为主

C.酷寒、狂风、降水稀少    D.环境恶劣,缺少动物

(2)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A.湄公河    B.莱茵河    C.亚马孙河     D.刚果河

(3)中国科技工作者赴北极地区考察的最佳时间是几月份?为什么?

35.读部分国家对外贸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特点是                         ,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2)试分析造成这种经济结构的原因。

(3)试简述摆脱上述困境的方法。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