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396  2404  2410  2414  2420  2422  2426  2432  2434  2440  2446  2450  2452  2456  2462  2464  2470  2474  2476  2480  2482  2486  2488  2490  2491  2492  2494  2495  2496  2498  2500  2504  2506  2510  2512  2516  2522  2524  2530  2534  2536  2540  2546  2552  2554  2560  2564  2566  2572  2576  2582  2590  3002 

2007年湖南省郴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  时间:90分钟

试题详情

2008-2009学年度辽宁省大石桥一中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30分钟  满分60分)

试题详情

2009年1月临沂市沂水县九年级单元作业

历史试卷

试题详情

2009年1月临沂市沂水县八年级单元作业

历史试卷

试题详情

2008-2009学年度辽宁省大石桥一中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30分分数:60分)

试题详情

2008-2009学年度辽宁省大石桥一中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30分钟    满分50分

试题详情

2008-2009学年度潍坊市昌邑初中学段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5分【含书写5分】)

试题详情

2007-2008学年度烟台市莱阳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友情提示: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8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2.请考生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

    3.请考生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规定的答题表内。

试题详情

2006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6页,两大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打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开卷考试。考生应独立答题,答题时可查阅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     选择题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的括号内。

1、育人中学为迎接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了古代文化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是“我国闻名世界的古代防洪灌溉工程是什么?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

A.都江堰           B.赵州桥           C. 通济渠         D.永济渠

2、下列情况可能出现在1848年的是

A.英国商人在北京、天津等地做生意                   B.清朝官员负责治理香港岛

C.英商迫使清朝海关官员降低进出口货物税率     D.日本商人在苏州、杭州开设工厂

3、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4、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的最突出贡献是

A.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主张改革封建制度

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猛烈抨击封建思想

D.颁布一系列法令制度,促进社会习俗的进步

5、一战后有两个国家没有批准巴黎和会通过的《凡尔赛和约》:一个是没能达到领导战后世界目的美国,一个是主权遭受严重践踏的国家。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中国

6、下列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同盟会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C.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7、下列史实与国共两党合作无关的是

A.黄埔军校           B.北伐战争            C.东北抗日义勇军     D.抗日战争

8、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初步建立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9、“1971年3月,在第31届世乒赛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根据中国乒乓球队的报告,审时度势,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中美之间的外交接触由此迅速活跃起来。这一睿智之举,国际社会誉为‘乒乓外交’……”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上述材料有关的事

10、下列成就在《863计划纲要》制定之后取得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神州六号”发射成功

11、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B.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C.改造印度人创制的从0到9十个数字计数法并传入欧洲

D.佛教产生后经阿拉伯人向西传入欧洲

12、下图人物是英国著名科学家,它的主要贡献是

A.发明了许多电器产品     B.发现了浮力定律和杠杆定律

C.提出了相对论               D.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13、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发起于14世纪                              B.都以复兴古典文化为目的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直接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4、下列哪一事件是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下发生的

A.工业革命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明治维新               D.印度1857――1859年反英大起义

15、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改革使农奴无偿获得了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

16、法国与德国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但它们在历史上却有很多恩怨。下列事件能体现这些“恩怨”的是①一战中分属于两大军事对抗集团②一战后在战胜国与德国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法国获益最大③二战前法国参与了“慕尼黑阴谋”④二战中德国占领法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

C.颁布新宪法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8、1942年,某位记者不可能作出的战地报道是

A.中国百团大战如火如荼               B.美、日在太平洋地区激烈争夺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        D.斯大林格勒战役激战犹酣

19、中外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之间存在着联系。下列事件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鸦片战争的爆发

B.《马关条约》的签订――戊戌变法的兴起

C.1929――1933年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D.欧洲联盟的建立――两极格局的形成

20、张明同学以“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立国家②印度独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成绩卓著③巴拿马为收回运河主权,和美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④非洲国家独立后纷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本部分共6小题,30分21、(3分)

观察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①半坡人面网纹盆        ②司母戊鼎          ③《史记》书影         ④《资治通鉴》书影

⑴请你按某一标准将以上四幅图片分成两类,把图片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第一类:第二类:

⑵上述分类中,就史料的真实性而言,哪一类价值更大?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22、(6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006年5月1日,CCTV新闻频道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在福建宁化、长汀和江西瑞金分别举行出征仪式,为期十个月的《我的长征》正式拉开帷幕。

⑴假如你是队员之一,请你选择红军长征中的一个地点,确定一个主题,讲述在这里曾经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及其影响。(4分)

⑵重走长征路,你感受到的红军长征精神有哪些?(2分)

23、(6分)仔细阅读以下三幅图片,根据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用150字左右的篇幅,简述我国从独立到走向富强的历程。

 

图一:开国大典中的毛泽东  图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邓小平 

 图三:APEC会议上的江泽民

24、(4分)在中外近现代历史上涌现出了大批杰出的人物,请列举一位与提示相对应的人物。

⑴维护国家统一:

⑵促进民族独立:

⑶促进思想解放:

⑷促使先进社会制度确立:

25、(6分)根据提示回答问题。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发明,促进了能源的广泛利用。

⑴举出这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各一例,并说明它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广泛利用。(4分)

⑵请举一例说明某一能源能被广泛利用以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2分)

26、(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无数产品实行全球化生产,旅客可以乘飞机在24小时之内到达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大城市,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瞬间把信息发往世界各地,大额资金可以通过国际结算,在几秒钟之内划拨到指定的银行专用帐户上。

⑴材料一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什么?(2分)

⑵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呈现出什么趋势?请举出体现这一趋势的典型事例子(2分)

⑶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开始积极地融入世界。请举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例子。(1分)

试题详情

七年级历史(上)

第三单元A

基础知识和重点过关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