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630  1638  1644  1648  1654  1656  1660  1666  1668  1674  1680  1684  1686  1690  1696  1698  1704  1708  1710  1714  1716  1720  1722  1724  1725  1726  1728  1729  1730  1732  1734  1738  1740  1744  1746  1750  1756  1758  1764  1768  1770  1774  1780  1786  1788  1794  1798  1800  1806  1810  1816  1824  3002 

2006年襄樊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满分120分,时限120分钟)

-、下面每个小题都列有四个选项,均为单选题,多选无效。共16分,每小题2分。

试题详情

200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试题详情

2006年高随州市中(中专)招生/初中毕业统一考试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0分)

1.请你用钢笔或圆珠笔正确抄写下面的句子,力求美观漂亮。(2分)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发(xiào)   拮(jù)      言简意(gāi)

B.泣(zhuì)   藏(zhù)     同仇敌(gài)

C.漫(mí)    异(chà)     惟妙惟(xiào)

D.狭(ài)     丽(yī)      义愤填(yīn)

3.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清晨,我走在校园中,一阵阵         的鸟鸣声,让我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

②刑警队员们表示,一定要把这个案子查个        

③在这次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活动中,市工商局清查并         了一批伪劣音像制品。

④招聘会上,面对考官们略带挑剔的提问,王虹         ,对答如流。

A.清晰   水落石出   烧毁   滔滔不绝

B.清脆   山穷水尽   烧毁   胸有成竹

C.清晰   山穷水尽   销毁   滔滔不绝

D.清脆   水落石出   销毁   胸有成竹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大洪山的溶洞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B.一时间,满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C.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宛若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5.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陈涉世家》――司马迁――西汉

B.《水浒传》――吴承恩――清代

C.《故乡》――鲁迅――现代

D.《龟虽寿》――曹操――三国

6.古诗词默写填空。(6分)

①关关睢鸠,                            ,君子好逑。(《诗经》)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③秋天总给人凄凉悲伤之感,而刘禹锡的《秋词》最后两句“                      

      ”表达出了高远爽朗的意境,毫无悲秋之意。

④毕业了,你和好友将天各一方。这时,你会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祝福朋友。

7.下午第三节课,班上张伟同学肚子疼痛厉害,王明和李强连忙将他送到市中心医院。经医生诊断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需立即动手术,手术费为2000元。王明和李强商量先打电话通过张伟父母,然后再跟自己父母打电话。请你根据以上情境,设计出两次电话的内容(称呼及部分内容已给出),要求语言简洁明了。(4分)

①王明给张伟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叔叔(阿姨),我是张伟的同学,(以下填写内容不超过30字)                                                      

②王明给自己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爸爸(妈妈),(以下填写内容不超过15字)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回答8~13题。(14分)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文者(          )之所形也

(          )其气之小大

③动乎其言而(         )乎其文

(          )观终南、嵩、华之高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慨然想见古豪杰

A.思至深               B.此则岳阳楼大观也

C.送杜少府任蜀州       D.甚矣,汝不惠

10.结合文意翻译下面句子。(2分)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译句:                                                                          

11.这篇以议论为主的书信体文章谈论的中心话题是                 ,作者在文中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                。(2分)

12.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养气”的两条途径,其中一条途径是               ,另一条途径是               ,并强调自己特别重视通过               的途径来“养气”“治文”。(2分)

1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联系全文看,你认为他的目的能达到吗?为什么?(2分)

                                                              

(二)阅读《你在谁的伞下》,回答14~20题。(21分)

你在谁的伞下

李钢

⑴某个雷雨之夜我赶路回家,没带雨具,前面几步远的距离,一位姑娘持伞而行,那伞宛若一朵无雨的云。

⑵雷雨交加,街上行人稀少,那姑娘不时地回头望我,目光带着疑惑甚至惊恐,很显然,我的存在使她有后顾之忧。这虽让人心寒,但也不能怪她,因此情此景颇像一些虽不高明却足以令人紧张的小说情节了:深夜,一条汉子尾随一个年轻的女郎,在雨中。

⑶君子坦荡荡,为了她的安宁,我加速走到她前面去。我只担心在经过她身边时,她别吓得尖叫起来。电闪雷鸣之际再加上女人的尖叫声,会搞得这城市神经错乱的。

⑷我把背影留给她,这样便显得更纯洁些。我哼着小调,步伐坚定从容,并竭力装出好人的样子――大概世界上再没有比好人假装好人更加狼狈的事了。

⑸雨至滂沱,我已浑身湿透,忽然发现她竟跟了上来,走在我身边,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她有意无意地向我靠拢,慢慢地又将伞举到了我的头顶。雨被截住了,拍着伞。

⑹我给了她安全感,她给我信任和帮助。转眼之间,我们成为一柄伞下的同路人。在城市,这是很动人的一刻。人与人的心灵原是可以相通的,凭借着雨夜,伞是小小的道具。

⑺起初我挺拘谨,东张西望,有做坏事的心情,见四周一片茫茫,也就释然了。我接过伞来举着,路过自己的住所也未停下,像个真正的保镖一样,把她护送到家门口。她要我带走伞,我谢绝了,尔后我们像朋友似地道别。

⑻故事本可以到此为止,然而时隔数日,我在街头再次遇见那姑娘,互相一愣,犹豫了一瞬,又像陌生人一般擦肩而过,连招呼也未打。这是白天,没有雨,街上人涌如潮。

⑼这个破坏性的结果无疑令人失望。我为此假设过多种结果,反过来看看,唯有它真实得不可动摇。因为它绝对符合现代城市的性格。

⑽在日趋冷漠的城市里,人们习惯了隔膜与生疏,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挨得很近也无法连成陆地,孤独感使人对沟通和交流产生抗体,再没有什么比陌生更让人熟悉。想一想,人真可算作一种自相矛盾的生物。人类创造出现代文明来掩埋自身的情感,同时,又渴望着人性能够破土抽芽。城市实在是司芬克斯一般的怪物,人建造了它,住在里面,它却把人变成难以解开的谜。

⑾今夜又是雨夜,乱雨敲窗,不知此刻路上的行人,谁又在谁的伞下?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7段故事内容。(3分)

                                                               

15.雨夜,我走在年轻女郎的后面,让她感到了                    ,后来,“我把背影留给她”,这时,她的表现是                    。她这样做是因为                

      。(3分)

16.用“~~~~~”在文中标示出“这个破坏性的结果”所指代的内容。(3分)

17.作者认为这个“结果”“破坏”了什么?请你设想一个不是“破坏性”的结果。(3分)

                                                               

18.说说第⑼段中“现代城市的性格”在文中的含义。(3分)

“现代城市的性格”的含义是                          

19.第⑻段中作者说“故事本可以到此为止”,想想看,故事真的到此为止,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有不同吗?请简要分析。(3分)

                                                               

20.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夜又是雨夜,乱雨敲窗,不知此刻路上的行人,谁又在谁的伞下?”作者以此问结尾,流露出对城市人们之间多些沟通与交流,多些友好互助的期盼。

B.文章以记叙为主,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达作者对现代城市性格的思索,对日趋冷漠的现代城市的不满。

C.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全文主旨虽然是在议论部分点明的,但前面的叙事中已多处留有伏笔。如“这虽让人心寒”“在城市,这是很动人的一刻”等。

D.文章叙事具体生动,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三)阅读《请重视“弹性水库”》一文,回答21~25题。(15分)

请重视“弹性水库”

陈良瑞

弹性水库,就是那些装点着青山的树林。

树林,在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人估计过,树大根深的森林区土壤,每公顷可蓄水500~2000吨。因而,森林享有大气和水资源“绿色卫士”的美称。比如说我国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那里有20万公顷的森林土壤,如果按每公顷蓄水1000吨计算,则可蓄水2亿吨。

那么,为什么说这种森林水库是“弹性”的呢?因为一棵树不但是一台“吸水器”,还是一台“降雨机”。植物的体内,90%以上是水,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去99%。这样一来,依靠茂密的森林,就会使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使旱情因而减轻。它雨季能蓄,旱季能吐,完全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需人工操纵。

山区有了森林,就可以贮存和过滤雨水,就有可能把将要泛滥成灾的降雨,分解为清清细流注入江河。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曾经作过比较仔细的研究。

比如,福建省惠安县有个村子,地处山区,过去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既易旱又易涝,十年九不收。1954年,村民们开始大搞植树造林,到1965年时树林已长到3米多高,且郁蔽成林,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控制。过去只要降水量达到30毫米,山洪便泛滥成灾,水土直泻而下,农田大遭其殃,农田的抗旱能力不到7天。现在,同样下这么多雨,山洪却不见了,代替的是涓涓细流,数周不绝,农田的抗旱能力达到了30天以上。

科学家认为,世界上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多都是森林贫乏的地区,如果把这些地区植起树来,使森林覆盖度均匀地提高到30%以上,旱季用水就可以增加5~8倍。可见,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立起弹性水库,对于扩大水源改变缺水现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弹性水库还有着地上水库和地下水库所不易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改善小气候。

在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城市里,这个功能最明显。这里,人们不但感到空气清新,还会感受到它在温度和湿度方面的双重影响。冬季,它能挡风御寒,既可使寒冷的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又可使冬天不至于过分干燥;夏季,它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造成了夏天绿地里的良好小气候环境,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21.结合文意,仿照注释①解释下面词语。(3分)

①“吸水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树木在降雨时能蓄水的特征。

②“降雨机”,                                                   

③“弹性水库”                                                  

2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主要说明它在                       方面的功用。(3分)

23.“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99%。”句中“甚至”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

                                                  

24.根据本文末段介绍的内容,完成下面比喻。(3分)

树林还是                          

25.如果给本文再加一段结束语,你打算写些什么?(不超过50字)(3分)

                                                                      

第三部分  作文(50分)

26.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体验,作家毕淑敏还说幸福需要提醒。幸福是清闲无事,幸福是艰苦创业;幸福是书山寻宝,幸福是亲近自然;幸福是攫取与占有,幸福是互助与奉献;幸福是父亲递来的一顶草帽,幸福是妈妈传出的一声呼唤,幸福是朋友捧上的一束鲜花……幸福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它?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题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试题详情

2006荆州市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 (4分)全卷书写分

二 (22分)写成下面1-8题

1.根据文章与拼音在括号中填写常用字。

有时他遇到了晚XIA( )和新月,向他照YAO(  ),和,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QI(  ),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CUI(  )逼着他向前走……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

至若春和景明,(   ),上下天光,(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3.在下面句子中适当的地方分别加上书名号、引号。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愿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4.品析句式特点,在具体的语境中续写一个句子。

如同赞美每一个温馨的早晨,我赞美太阳递给我的第一缕晨曦。借助晨曦,我看见庄严上升的国旗,看见大海激动的波涛,                         。我要给我们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以衷心的祝福:早安,中国。

5.读下面文段,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6个字以内)

                   在提高天津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天津市有关部门每年都要投入相当的经费用于节水科技攻关。目前,天津自主开发研制的连续微滤设备、膜生物反应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装置、集装箱式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等多项节水科技成果在全市乃至全国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6.从下面的描写段中找出两出表现香菱学诗如痴如醉的细节。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①     细节一:                                                                 

②     细节二:                                                                 

7.阅读温庭筠的《望江南》,然后答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滔洲。

①     从“        ”到“         ”,写出了 词中女子等等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

②     “         ”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8.文言诗文默写填空。

①     哲理类:入则无法家拂士,也则无帝国患者,国恒亡,                         

                            

②勤学类:天大寒,      ,              ,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③豪情类: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④思念类:                ,寤寐思服。优哉游哉,           

试题详情

2005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卷(课改实验区)

试题详情

2005年潍坊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试题详情

2006年淄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试题详情

2006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试题详情

2005年山东省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

     

试题详情

2006年湖北省黄冈市初中升学统一考试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