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628  1636  1642  1646  1652  1654  1658  1664  1666  1672  1678  1682  1684  1688  1694  1696  1702  1706  1708  1712  1714  1718  1720  1722  1723  1724  1726  1727  1728  1730  1732  1736  1738  1742  1744  1748  1754  1756  1762  1766  1768  1772  1778  1784  1786  1792  1796  1798  1804  1808  1814  1822  3002 

   2006年烟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一.书写(共3分)

1.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田字格内,要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3分)

lǎo jì fú lì       zhì zài qiān lǐ

 

liè shì mù nián    zhuàng xīn bù yǐ

 

二.文化积累(共15分)

2.默写。(6分)

①从今若许闲乘月,                        。(《游山西村》)

②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⑤以天下之所顺,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⑥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亥杂诗》)

3.根据提示,填写句子。(4分)

①《〈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与“思”之间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沁园春 雪》中能够表明作者写作主旨和豪迈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面短文中横线上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向全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国际________、国内________、两岸________是中国当前所要努力的方向,中国将按照自己的步伐、发展目标与需要,来进行有计划的改革。

A.和平   和谐   和气         B.和平   和谐   和解 

C.和平   和气   和解         D.和气   和谐   和解

5.请你写出课外所读名著中主要人物有代表性的话语,并以此分析其性格特征。(3分)

话语:

性格特征:

 

三.阅读(共62分)

(一)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④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二)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出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石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2.从整体结构上看,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根据你对第一段中划线句的理解,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3分)

 

 

14.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讲究用语的分寸。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将关键词语用曲线标示出来。(2分)

 

 

15.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写在横线上。(2分)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作者引用张?的话,既说明了赵州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突出了桥的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三)

①在中国的大西北流传着一句话,叫做“胡杨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l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

②在大西北那些环境最恶劣的地方,生长着虬曲苍劲的胡杨树。放眼望去,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有的虽然肢断骨折,匍匐在地,却依然挣扎着,试图挺起不屈的脊梁。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悟彻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③任何生命要生存、要延续、要繁衍,都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和各种各样的威胁。惟独胡杨林遇到的威胁是最残酷无情的。干旱的荒漠,含盐量高达百分之十的盐碱地带,就是它生长的地方,就是它的“家”。它必须在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环境下,一天天长大。荒原漫漫,朔风浩浩,戈壁瀚海满目萧瑟。一片一片饱经风霜、斜插横卧的胡杨林,凄凉中含有悲壮,孤寂中注满宏阔。

④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胡杨,它的树干是优良的建材;它的枝叶营养丰富,是牛羊的佳肴;甚至它的流出的“泪”,叫做“胡杨碱”的,也可以食用、洗衣、制肥皂;已濒临灭绝的野骆驼、黑鹳,世界上罕见的蜂鸟、珍稀名贵的新疆大头鱼全赖胡杨林的庇护而生存……千百年来,它置身荒野,迎战风沙,坚定地守护着脚下的土地,只知道默默奉献,从来没有索取。

⑤面对胡杨林,使人想起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也使人想起那些正在大西北同恶劣环境抗争的建设者……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环境的恶劣不算什么,命定的一切也是可以抵抗的,凭着最强大的忍耐力、最顽强的生命力,就可以成就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伟业。

17.阅读选文②③④段,然后填空。(4分)

    文段②描写胡杨树的    外形     ,展现了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文段③描写胡杨树的 ____________,点明了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文段④描写胡杨树的 ____________,突出了    默默奉献   的精神。

    18.观察附图,从文段②中找出最能体现图中胡杨树外形及精神的一句话,写在下面。(2

分)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文段①中“倒而不朽l00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⑤中“千年不朽的伟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赞美了胡杨树,更赞美了具有胡杨树精神的人,这种写作手法叫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好的环境,也有人说逆境出人才。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四)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

①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

②武侯祠坐落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为屏,一对古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绿阴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教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哲人。

③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晋,以后多有变迁。先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诸葛祠前香火旺,刘备庙前车马稀。到清康熙年间,改建为君臣合庙,刘备殿在前,诸葛亮殿在后,并正名为昭烈庙(刘备谥号昭烈帝)。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直到今天。

④诸葛亮殿殿柱矗立,殿门前敞。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掩遮他聪慧的目光,墙外车马的喧闹也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词,____________________。(A)透过他深沉的目光,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耕读山中,心系天下;(B)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80万曹兵灰飞烟灭;(C)你会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D)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

⑤一千七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诸葛亮殿南面东西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仿佛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七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亮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

⑥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对诸葛亮倍觉亲切。在他的一生中,诸葛亮实践自己做人的规范,尝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努力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从而得到永恒。

22.文段②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2分)

23.文段③既交待了武侯祠的变迁,又反映了人们对诸葛亮的________之情。(2分)

24.结合已学过课文《出师表》的有关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

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词,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文段④中划线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表。(4分)

 

 

 

 

26.文段①中“深深的遗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27.赏析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它的表达效果。

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

 

28.品读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5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①上联中的“酬”字体现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格魅力,下联中的“_____”两字突出了诸葛亮作为“一个历史伟人”的巨大影响。

②请你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有哪些东西可以穿越“一千七百年”的时空而“得到永恒”?

 

四.写作(共70分)

29.写作I  (10分)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车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孩子毫发未伤。

那个扳道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惟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没迟到、早退或误工过一秒钟。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曾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儿子:“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惟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①多角度提炼观点。(8分)

A.                                                                       

B.                                                                      

C.                                                                      

D.                                                                      

②选取其中的一个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观点:_________(只填序号)

论据:                                                                  

                                                                      

 

30.写作Ⅱ  (60分)

门前的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大自然的风景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在慢慢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煤油灯成为古董,管道天然气进入厨房,电脑也挤进我们的生活,真诚和友谊被人们重新拾了起来,时尚的春风吹遍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变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你都看到、感受到了哪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校)名和人名。

 

                                                                                                                                       

试题详情

2006年山东省青岛莱西市中考语文试题

试题详情

2004年山东省烟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试题详情

2004年山东省济宁市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题

试题详情

2005年山东省烟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一.书写(共3分)

   1.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田字格内,要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3分)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文化积累(共15分)

   2.默写。(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②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③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论诗》)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⑥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园小梅》)

   3.根据提示,填写句子。(4分)

   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己亥杂诗》中表明龚自珍虽然辞官回乡,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收诗三百零五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则泛指河流。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5.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分别之际,请你选用恰当的古诗句,表达对同窗好友的惜别或勉励之情。(2分)

  

   三.阅读(共62分)

   (一)

   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 )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

   ③或王命急宣,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

   ④吾欲之南海,何如? (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录毕,走送之( ) (2)俟其欣悦( )

   (3)寓逆旅主人 ( ) (4)皆被绮绣( )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战于长勺

   B.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足肤皲裂而不知 气可以养而致

   D.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分)

  

  

   11、选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二)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10分)

   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人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2、石拱桥总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从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 )(1分) 

   A 由本质到现象 B 由具体到概括

   C 由一般到个别 D 由原因到结果

   14、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15、第三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1分) ( )

   A 举例子 B 打比方 C 列数字 D 作比较

   16、第三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的作用是什么?(2分)

  

  

   17、第四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

  

  

   (三)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

   ⑴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土壤污染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人们常常忽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

   ⑵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固体废物的倾倒和堆放量日益增多,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漂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⑶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000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第二,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所效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第三,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另外,受到污染的土壤表土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⑷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用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⑸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环保专家和生物学家都提出了让植物来净化土壤的新方案。他们培养出各种转基因植物,让它们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集中起来焚烧处理,这样,经过植物吸收后的重金属还可以提炼出来,变废为宝,不但净化了土壤,还获得了贵重的重金属。与传统的化学、物理等除污手段相比,植物除污具有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

   18.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

   渗 透

   19.本文的说明内容除了土壤污染不被重视、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2分)

   20.第⑶段中加点的词“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是: 。(2分)

   21.填充下面方框,完成植物净化土壤的过程。(每空6个字)(2分)

   → → →

  

   2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

   ①请在下边给第⑶段空白处补写一句话。

  

  

   ②第⑷段中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三种办法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23.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及环境的保护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含标点20字以内)(3分)

  

   (四) 成功是一种感受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的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的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需旁人认可,更不许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划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了一步,对人生的感悟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的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的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24、“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的“这”指代什么?(3分)

  

   25、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说第②段中划线句的作用。(4分)

   内容:

   结构:

   26、下列的名言中,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你努力了,尽力了,即使摘不到诱人的金苹果,也同样能赢得人们的尊重,享受到人生的快乐。”

   B.“成功的关键不在成功的结局上,而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C.“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出发,……每一种结果,都是人生的体验,都是一首耐唱的歌。”

   D.“不想当元帅的,不是好士兵。”

   27、本文提出论点后又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4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生活中,你对成功的感受是什么?请简要地谈谈你对成功的感受。(5分)

  

  

   四.写作(共70分)

   29.写作I (10分)

   阅读材料,多角度提炼观点。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到河边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可以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走不到河边。后来,有一天,螃蟹遇到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让我走了那么多的冤枉路!”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可以提炼出的观点的:

   (1)

   (2)

   (3)

   (4)

   (5)

   30.写作Ⅱ (60分)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若需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题目:生活需要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005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非课改实验区用)

试题详情

2005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试题(课改实验区用)语文试卷

试题详情

2007年东营市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一)

试题详情

2006年东营市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三)

试题详情

2006年东营市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二)

一、  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干(hé)    爱(nì)

B.裂(jūn)  惬意(xiá)

C.月(zhèn?)  溅(bìn?)

D.发(xiào)   联(mèi)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防(tí)  憎(è)  心如意(chèn)

B.玷(zhān)干(?gù) 相形见(chù)

C.淳(chún)婆(suō) 不劳作(chuò)

D.琴(xuán)奖(juàn) 前毖后(chěn?)

3、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王老师的事迹。

B.万众一心的士气,人道主义的情怀,这是战胜灾难的精神资源。

C.疾病对医生来说,就像战士遇到了战争,好的士兵永远冲在最前面。

D.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4、依照句子,从“成功/失败、得意/失意、顺境/逆境”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也可自拟一组)仿写句子。要求:1句式基本相同;2修辞手法基本相同;3语意通顺。

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理解是什么,理解是                                          

   理解是                                                      

5、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填入括号里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又一阵风。风过去了,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  C       ),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

A、风仿佛把他们都卷走了       B、风仿佛都卷走了他们     

C、仿佛都被风卷走了           D、风仿佛都卷走了

6、  在横线上分别填上与前句句式一致的句子,并能使之恰当。

生活中处处有等待,人人有等待。花儿等待绽开的娇艳,                ,农民等待秋季的收获,                                            ……谁不在等待幸福?谁不在等待成功?

7、毕业了,你与你的好友将天各一方,分别之际,好友非常伤感,这时,你可以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来劝慰他;还可以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                                   ”来祝愿他。

8、《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故事的名字):         ;《三国演义》中蜀军的军师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个人物是:              

二、诗歌欣赏

(一)、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二)5、我国近代美学家王国维曾用三个宋代名句表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

    三种之境界。”请分别默写这些名句。

第一境                                                                  

(晏殊《蝶恋花》)

第二境                                                                   

(柳永《凤栖梧》)

           第三境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