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西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大纲卷)
2006年徐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匀称 对称 称职 称心如意
B.着落 着重 着急 着手成春
c.归省 反省 俭省 不省人事
D.附和 和面 和谐 一唱百和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健忘 教诲 测隐 恪尽职守
B.清澈 鞭挞 辍泣 因地治宜
C.接济 烦燥 凌驾 一视同人
D.推崇 收敛 诀别 眼花缭乱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它是一片毫不起眼的叶子。整整一个夏天,它以自己的本色隐没于大树的盛装之中?给炎热的日子平添了 ① (一抹 一片)绿意。可是,如今秋天到了。在瑟瑟风声中,它日渐干枯,模样却变得越来越难看了。
终于有一天,它从高高的枝头 ② (吹落 飘落)到了地上。那一刻,它不由得发出最
后一声叹息:“唉,可悲的命呀,现在我一无用处了!”
恰好有一只小虫子经过,看到面前的落叶,二话没说,就钻到了它的下面。
“多厚实的被子!”虫子发出由衷的赞叹, 。(1)文中的①②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2分)
① ②
(2)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3)联系上文,在文尾补写出表现虫子心理活动的语句。(3分,加上标点不超过30个字)
4.名著阅读。(4分)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品的主人公是
(2)从整部作品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5.徐州电视台拟推出一档反映徐州历史文化传统的新栏目“话说徐州”,分若干期播出。请利用下面提供的古人咏徐州诗句中的景点或人物,仿照示例,拟定第三期节目的标题。(3分)
当年放鹤人何处?胜地尚传项王名。苏堤南北一行柳,黄河襟带古今情。
万顷碧波荡楚韵,九里烟云接汉营。回首云龙霜色动,戏马台前尽秋声。
第一期:放鹤亭内,领略苏轼(东坡)豪放情怀。
第二期:九里山巅,追忆历代兵家争雄。
第三期:
6.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10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 。
(6)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 。”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7)《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春夏景象的两句是: , 。
二古诗文阅读(23分)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 (4)皆叹惋: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10.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二)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日:“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吾用多。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君之楚.奚为北面?
译文: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文:
1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06年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B)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徜徉(cháng) 叶鞘(shāo) 庖代(pāo) 倏忽(shū)
B.蔫巴(yān) 榛子(zhēn) 恻隐(cè) 邂逅(xiè)
C.娴熟(xián) 秀颀(qí) 腌渍(zè) 跌宕(dàng)
D.卷帙(zhì) 拮据(jié) 消弭(mǐ) 参错(cēn)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2分)
A. 我们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 清朝禁烟英雄林则徐有这样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 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D. “这么晚了你上哪儿去?”妈妈说,“马上就要吃饭了。”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他是一个有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这比对生活失掉信心的人更为可爱。
B.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
C.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非常丰富,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了。
D.人们清醒过来后,发现他们已倒在血泊中,一发弹片正中咽喉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D.教育部进一步放宽高校招生报考条件,各高校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学而不厌(满足) 众妙毕备(妙处) 先天下之忧(在……之前)
B.谨食之(同“饲”,喂养) 横柯上蔽(在上面) 闻寡人之耳者(听到)
C.年且九十(将近) 中峨冠而多髯者(高高的帽子)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D.其真无马邪(恐怕) 遂逐齐师(于是) 生于忧患(在)
6. 将(1)―(4)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南极是一个冰雪有
①1983年,测得最低气温为
②在南极点,年平均温度达
③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大陆在等待着我们去征服
④它是世界上最寒冷,风最大的地方。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38分)
2006年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亵渎(dú ) 山岚(lán ) 挑衅(tiāo) 蕴含(yùn)
B.腆着(tiǎn) 阔绰(cuò) 明眸(móu) 俯瞰(kàn)
C.憧憬(jǐn?) 愠怒(yùn) 渊薮(sŏu ) 深谙(ān )
D.分娩(miǎn) 尴尬(?à ) 涸辙(hé ) 焦灼(zhóu)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的一次重大调整。
B. 偏心的诗人哟,为什么厚此而薄彼?为什么不肯为嫩藕多唱几支短歌?
C.“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D.近日,实验小学创作了一首《荣辱歌》,将“八荣八耻”教育形象化、具体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小说《窗》的结尾别有用心,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B. 陈水扁公然宣布中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无疑是玩火自焚。
C. 同学之间一定要和谐相处,相敬如宾。
D. 泰州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 为降低交通噪音对北京奥运村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科研人员制定了总平面防噪方案。
B. 青年歌手大赛选手综合素质之所以整体不高,是因为不少歌手忽视文化学习造成的。
C. “庞加莱猜想”这一国际数学界关注了上百年的难题,近日被我国科学家完全破解。
D. 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少习吏事(熟悉) 始一反焉(同“返”,往返)火烧令坚(用火)
B.互相轩邈(高远) 日星隐耀(光辉) 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去)
C.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渔人甚异之(不同) 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D.辍耕之垄上(去、往) 以其境过清(因为) 所恶有甚于死者(对)
6.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读书,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我以为 。
①因此,对志向远大者来说,我建议再读一点文学书
②今天我们读书不能过于势利,事事讲求实用
③审美趣味和精神意志的培养同样不能忽略
④经济、法律等专业书籍当然很重要
A.④③①② B.③④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38分)
请注意:考生必须将答案直接做在试卷上。
2006年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总分13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22分)
1.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
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南通市,具有丰厚的文化jīdiàn( ) 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社会经济全面kuàyuè( )和腾飞的浪潮中,她以其江海交汇的壮观、花园城市的幽雅和长寿健身的神奇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不断地pǔ xiě ( )着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①―④题必做,⑤⑥两题选做一题)(6分)
①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②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③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④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⑤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通过幽静环境的描写表现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色和谐相融的诗句是:“ , ”
⑥青少年要敢于像李白在《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所说的那样“ , ”,充满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
A.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B.昨天下午的活动中,来自各班的同学推波助澜,使毕业联欢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C.今年以来,朝阳社区开展了许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明荣知耻”专题文化活动。
D.《文明办网倡议书》为我国姹紫嫣红的精神文明园地奉上了一枝鲜花,增添了一叶新绿。
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①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③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④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5.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许多人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名,例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雏燕”、“睡梦中的雄狮”、“醉里挑灯看剑”等等。这些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凸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
请你为自己另行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3分)
我的网名:
命名缘由: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006年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①蒹葭苍苍, 。(《诗经》)
②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⑧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⑨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借花抒怀的两句诗是 , 。
⑩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空)
学校开展“爱我南京”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小雨和小晴等组成合作小组,选择了以下几个专题。(14分)
【魅力南京】
2.小雨负责作南京简介:
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屹立在长江之畔的南京,是一座有着近2500年历史的名城。她具备山川形胜之妖绕,饱含兴衰荣辱之沦桑,是自然和历史恩锡给人类的礼物。她的一草一木都是风景,一诗一赋都是绝唱,她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哺育了世世代代淳朴、博爱、智慧的南京人民。
(1)文中两个加点的字容易读错,请你注音。(2分)
龙蟠( ) 哺( )育
(2)文中画线的两处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改正。(2分)
“妖绕”改成 “恩锡”改成
【人文南京】
3.搜集材料时,大家发现,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2分)、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你将下联改为:
【青春南京】
4.推选“南京青年联合会”标识,要求从下面三幅图标中推选一幅,并说明理由。(3分)
小雨说:“我推选第一幅图标,因为它用南京、青年两个词的英文首字母NY组合成了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既代表了南京青年联合会,又显示出南京青年在建设新南京中的活力和朝气。”
你说:“我推选第 幅图标(第一幅除外)
【书香南京】
5.活动初,大家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
时下,经典作品稍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被“大话”,《三国》被“水煮”。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了“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经典”。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而这种书有图画,又搞笑,要有意思得多。” (摘自《新京报》)
材料二:
我们的中文经历T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我们不妨回头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六百年前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我想一个中学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很多经典之作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
(摘自
(1)结合对上面材料的理解,你认为这个专题活动的目的应该是:
。(2分)
为了搞好这个专题活动,小晴想到了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投寄给《南京日报》进行宣传的形式。她撰写了《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
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2)你从《西游记》《水浒》《繁星?春水》中选择一部,也撰写一段阅读心语。(2分)
《 》的阅读心语:
(3)除了撰写阅读心语进行宜传的形式外,你还有什么好主意?(1分)
二(4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10题。(14分)
【古诗阅读】
6.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辫已忘言。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1分)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2分)
【古文阅读】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②自是数年之后( )
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 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知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译句:
1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忧乐观。(1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 。(1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14分)
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
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宋代李时则在《十二月立春》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盘装荞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诗中的东风,即春风。可见,虽然春天急迫地降临人间,但是大地仍然雪初化,冰未融,瞧这春季来得有多快!这类诗句中最精彩的,还是唐代贺知章在长安写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前两天看柳,枝上还是光秃秃的,可是今天却看见嫩叶已经从芽苞中绽出。原来,这是因为北方春季升温快,物候变化迅速。
我国南北春季到来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的目的是想说明,华夏大地五湖四海并非都同时被春风吹绿。如果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天气暖热得人们已经穿起单衣,桃花落尽,野梅结籽,田野里已经响起蛙声,可是突然间,蛙声却没有了: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宋代的萧立在《春寒叹》中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成的灾害。“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如命牛亦冻。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夜黑更深,寒风呼啸,赖以生存的耕牛已经冻死,风中夹杂着八十老翁凄惨的哭声,令人心碎。为什么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呢?因为我国春季还经常有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冷空气。如果前期冷空气少,春暖快,长期积聚的北方强冷空气一旦南下,便会发生强烈的季节逆转,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
古代诗人对我国春季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他们描写华夏春天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11.阅读全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个特点。(3分)
(1)
(2)
(3)
12.第二段中为什么要写作者在北京紫竹院公园看到的情况?(2分)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后的”,句中的“脚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春天的到来,语言生动。
B.“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句中的“大约”表明西安每年进人春天的具体时间并不固定,粉合客观事实,语言准确。
C.“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句中的“又”字说明了“倒春寒”的特点,强调了“倒”的意思。
D.“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句中的“而且”说明了古诗词的文学价值远远超过了科学价值。
14.第四段中两处引用了古诗来说明我国春天的气候特点。作者为什么先引用吴涛的《绝句》,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3分)
15.我国的气候非常复杂。除了本文的介绍外,你从下列诗句中还能发现我国春天其它的什么特点?请选择一首,写出你的发现。(3分)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选择第()首,我的发现是: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18分)
宛如英雄
上中学时,教我们音乐欣赏课的老师,五十多岁,常年穿一件旧工作服,颜色像他的脸色一样灰白。他寡言少语好脾气,即使有的同学在他眼皮底下十分调皮,他也从不呵斥。我坐在前排,每次上课总是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许多个午后,在沉闷的课堂上,他用一台老式录音机播放许多世界名曲给我们听,引导我们去触摸古典音乐的脉搏。其实,他并不善于表达,当音乐实在精彩而话语又无从继续时,他就猛地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很用力地写下几个大大的形容词。因为太激动的缘故,粉笔常常折断了,他在纷飞落下的粉笔灰中奋笔疾书的样子实在令我难忘。每当他那木讷苍老的脸上显出一种睿智神情的时候,我知道是音乐又一次激活了他。
一天下午,他为我们讲解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时,在最初的几个强音过后,他说:“同学们请注意!请注意!"(A)他的双手骤然在空中抓握成拳,一络白发披到领前。这时,我听到一段十分短暂明晰的休止①。他说,这休止是智者的沉族,是伟大的沉双。虽然它稍纵即逝,但其中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杭争。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沉致有时具有比喧嚣更强大的爆发力。
“听!仿佛险恶巨测的命运在敲门,那种混乱与恐惧就要扼住我们的咽喉。休止的运用仿佛黎明前的黑暗。大师伸出手,抓住了黑夜的幽灵,把它从深渊中驱逐出来。这种拼搏愈演愈烈,越升越高……”他紧握的双拳渐渐伸开,变成向上托着的手掌,语调也变得舒缓起来,“太阳终于升了起来,凯旋的歌声响了起来,所有的昏暗、所有的忧郁在最后欢呼的激流之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着贝多芬的音乐,感到那种热情、振奋、激昂潮涌而来,我渴望更多地了解大师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渴望对人生有更深的体会,这一切都是从那个休止开始的―(B)午后的阳光映着老人的白发,他就像一位遥望天际的向导。
多年以后,我逐渐明白,沉默并不是死寂,无言并不代表无心,命运坎坷的小人物也许更能从贝多芬的音乐中汲取到精神的力量。今天,我还远不能说已经听懂贝多芬的音乐,但我读懂了我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注:①[休止]这里指乐曲演奏中的停顿。
16.文中的音乐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阅读全文,概括回答。(3分)
17.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对他的客人说:“听我心里的音乐!”本文的音乐老师从《命运》第一乐章的“休止”中听出了贝多芬心里怎样的音乐?(用本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音
”的音乐。、
18.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3分)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含义:
(2分)
作用: (1分)
19.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本文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3分)
( )句赏析:
20.“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一种绝妙的表达效果,音乐中有,文学中也有。下列课文中的相关描写不具有这种效果的一项是( )(3分)
A. 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完“法兰西万岁”后,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最后一课》
B.着父亲艰难地过铁道时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背影》
C.我向藤野先生告别时,他的脸色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
D.时近初冬,店里没有一个顾客,我靠着火,合了眼坐着。《孔乙己》
21.文中对一个“休止”的描述,抒写了音乐老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一定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60字以内)(3分)
三(50分)
22.请以“其实很简单”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其实很简单
2006年湖南省永州市初中毕业会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