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德州市禹城第一次中考练兵考试语文试卷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本次考试根据答题情况(字迹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答题是否规范)设卷面分。卷面分最大值为5分,采用加分的办法按0、1、3、5四档计分。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六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本次考试根据答题情况(字迹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答题是否规范)设卷面分。卷面分最大值为5分,采用加分的办法按0、1、3、5四档计分。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本次考试根据答题情况(字迹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答题是否规范)设卷面分。卷面分最大值为5分,采用加分的办法按0、1、3、5四档计分。
昌邑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8分)
推chóng( ) 轩xiè( ) 失héng( ) jié( )问
匀称( ) 胚( )胎 追溯( ) 面颊( )
2、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气象学、地理学家
B.《观潮》――周密――宋代湖州人
C.《中国石拱桥》――茅以升――桥梁学家、教育家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美国作家
3、填空。(6分)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_________________。两岸石壁,__________________。青林翠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
4、说是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句的意思。(2分)
①从最初的屡试屡败,到后来的游刃有余,唐龙共花费十几年时间。唐龙用普通的笔刀,在没有放大镜的状态下,完全凭感觉进行雕刻,并做到心手合一,正是“胸中有丘壑,刀下出乾坤。”
胸中有丘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蝴蝶自身斑斓的色彩图案,在梁森泉的手中变幻出了更美丽的姿态,创作《芳满庭》花去他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但他却把一位古代仕女的雍容华贵展现得淋漓尽致,画中的蒲扇、茶几、座椅等每一件物品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少男少女们从我的身边走过。飘动的黑发,___________________,仿佛整个世界都洋溢着他们的歌声和笑语……
A.清澈的眼神,鹿一般轻盈的脚步,腮边的红晕像两朵花。
B.鹿一般轻盈的脚步,眼神的清澈,花一般清新的红晕。
C.清澈的眼神,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
D.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清澈的眼神。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共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10小题。(10分)
千年古桥――小商桥
1982年6月,小商桥依然存在的消息传到茅以升那里,立刻引起了他的重视。他立刻派袁德熙、胡达和、李颖霖三位专家赴临颍实地考察。这次考察注定要为中国的桥梁史掀开厚重的一页。考察工作结束后,三位桥梁专家向茅以升提交了一份考察报告:小桥梁是隋代石拱桥,年代早于河北赵县的赵州桥。
这可是个天大的发现!小商桥发现之前,世界公认的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赵州桥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从时间上说,它比欧洲这种形式的桥早出现了1000多年,并且它的结构科学、造型优美、艺术精湛,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1986年,小商桥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出版发行,书中专辟一节对小商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小商桥建于隋朝初期是可信的,由此可以推知敞肩式圆弧石拱桥在隋代赵州桥以前已有相当的发展。这一论断给小商桥戴上了“世界第一”的桂冠!
小商桥长20多米,宽和高都是6米多,桥下一个圆弧形的大拱,大拱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拱。仔细看,发觉两个小拱大小不一,并且一高一低。
除了结构独特、设计科学、造型优美、历史久远以外,小商桥的珍贵价值还表现在其石雕艺术上。从外观看,它的颜色与众不同,通体显紫红色,采用红色石英砂岩建造,这种坚硬的石头表面经过细致的打磨加工,光滑整齐。拱券上通体饰以精美雕刻,正中的龙门石上刻着吸水兽,面目狰狞,作吞吐汹涌水流状,有的券石上则刻着流云、飞马、如意等图案,如意云朵上,一只凤凰,高昂着头,舒展着美丽的翅膀,正欲腾空翱翔;这块石头上刻着一条飞龙,龙身通体雕刻着鳞片,尾部分叉,周围浮云朵朵……
最引人注目的是小商桥桥墩四隅各雕刻着一个负重的大力士,他们体格健壮,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双手按膝,屈膝负重,似以千斤之力承托着整个拱桥,雕刻得惟妙惟肖。
小商桥一发现,桥梁专家们就把它和赵州桥联系在一起,两座桥的建造年代相近,建筑风格和形式更是非常相像,有的专家甚至认为,赵州桥和小商桥可能是同一个人设计建造的。
一千多年间,小商桥经历了难以计数的自然灾害的袭击,也受到多次战争的破坏,同时千百年来一直承担着沟通南北交通的繁重任务,为历代官道之咽喉。1994年维修前,大型拖拉机还在小商桥上常来常往。它为何这般神奇,能屹立千年而不倒呢?
我们沿着小商河曲曲折折的河道向上游走,惊奇地发现,小商桥的选址非常讲究,小商河自西南方向先向北流,在距桥200米的上游折向东去,减缓了水势后才穿桥而过,因此小商桥的桥墩避开了汹涌波涛的冲击,从而保证了桥的主拱基础稳定。所以一千多年来,桥身和桥面虽有破坏,但小商桥的主体部分拱券和桥墩却从未进行过大修,从而创造了小商桥千年不毁的奇迹。1994年维修时,专家们发现,在建桥的河床及两岸,密布着用木桩打入河底的桩基础,木桩呈梅花状排列,小商桥的基础因此非常牢固。经过专家们实地测量,一千多年过去了,两个桥墩至今仍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选自《叩访小商桥》,许笑雨、刘广超/文,有改动)
6、请用一句话概括小商桥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七段“有的专家甚至认为,赵州桥和小商桥可能是同一个人设计建造的”这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商桥的艺术特点体现在哪里?请写出两点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商桥屹立千年而不倒,除了结构坚固外,还有什么原因?请概括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一批游客想要参观河南临颍的小商桥,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写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介绍小商桥的特点和艺术价值。(不少于5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5小题。(12分)
克隆是什么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葡萄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过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做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1、第1段中的“凡此种种”指代的是什么内容?前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1段的说明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第1段除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1段和第2段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选用例子商各有什么特征?起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最后一个自然段引用“孙悟空拔毛变群猴”的描述,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8小题。(8分)
警惕电子雾
①生活在电子时代的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电器设备带来的舒适和安逸。然而,在广泛使用电器设备的同时,一个重大的污染难题出现了:电器设备辐射出的电子雾越来越多。
②茶余饭后,不少人爱安坐在沙发上欣赏电视节目。你可知道,在无形中你正在遭受着电磁波的污染,而且距离电视机越近,污染越严重。有人对近15000名办公室工作人员调查发现,每周使用录像机、显示器20小时以上者,由于受到电磁波的辐射,身体健康比不使用者差一半,孕妇的不良反应达到90%。
③电子雾干扰人体的生物磁场,伤害人体细胞,扰乱人体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使人体免疫力、生殖能力、代谢功能下降。极易导致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出现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甚至心肌梗死、脑梗死……国外研究证实,电子雾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癌细胞增加。周围有高压线经过的住宅居民,患乳腺癌的几率比常人高7.4倍。在高压线附近作业的工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
④电子雾污染的最大危害,在于这种时时刻刻围绕我们的杀手是无形的,看不见、听不到,不显山不露水。在一般情况下,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并不多见。大量存在的,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最普通电器带来的低强度电子雾污染。这种污染是在不知不觉中,长期地作用于人体。这是最多、最难避免、最不引人注意的污染。那些充实于空间的电磁波穿透力极强,透过体表深入深层组织和器官,平时或许不太引人关注,一旦出现表层组织疼痛,说明深层组织或者器官已经受到了严重损害。可以说,它就像一个穿着隐形衣的魔鬼,在你不设防的状态下,隐藏着狰狞的面目疯狂的侵蚀你。
⑤针对无处不在的电子雾污染,有关专家建议:
⑥首先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再次,要保持良好的睡眠方向,让身体的睡相与地球磁场一致,最好是头南脚北。
⑧另外,要合理饮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生活与健康》2005年第10期,谭敦民/文,有改动)
1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7、善于捕捉关键词语,有助于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语意。能概括第④段电子雾污染危害特点的关键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假如你是“有关专家”,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仿照第⑦段的形式,在第⑥⑧段的横线处分别提出两条建议。(2分)
(四)下面是《三峡》原文中关于西陵峡的一段文字,仔细阅读,完成19―21小题。(7分)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阵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知古矣。”
19、解释居中加点的词。(3分)
①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书记及口传悉以临阵相戒 书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在课文《三峡》中有着同样的描述,请默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赏读古诗,完成22―23小题。(3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题目:我爱家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1、横线上可填入人、事、物、景。 2、题材不限,600字以上。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和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chéng)______清的蓝天下,酝酿( )着一场春梦。满眼都是柳垂绿发,麦淌碧波,还有一行一行的油菜花(xiāng)______着金边儿。不经意间,一回头,就可以看见一两片桃花红和梨花白,绽放得肆意大气,其实磅( )礴。
2、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和平:平静安定)
B.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天空晴朗高爽)
C.我言秋日胜春朝(春朝:春初)
D.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芊芊:指细小的草木)
3、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三峡》――郦道元――汉代散文家、地理学家
B.《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C.《梦溪笔谈》――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D.《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俄国作家
4、填空。(8分)
①等到快日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微露出点粉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③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____________________。虫岩叠嶂,_______________。
④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两首小诗,选择其中一首,进行仿写。(2分)
(一)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二)
空中的鸟!
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
你自有你的天地。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打开名著(2分)
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后,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请你写出书中的两个故事情节的名称。(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小题。(7分)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喻皓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皓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益如此。
[注]京师:都城,即北宋都城开封。都料匠:工匠的总管。
7、请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3分)
①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初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喻皓为什么让塔向西北方向倾斜呢?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建筑方面你还知道哪位能工巧匠?请简述它们的成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宇宙里有些什么》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0―12小题。(2分)
从这颗星星到那颗星星的距离,每秒钟能飞
得走几万年,多么辽阔的宇宙空间啊!尽管恒星都很大,差不多每一颗都能装下几百万个地球(只有极少数比地球小),可是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里,这些恒星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也许还要小。
还有难以计算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星云,浮游在星星和星星之间,浮游在宇宙空间里,阻碍星光的通过。这些星云有的厚到几万亿公里,本身并不发光,如果在附近有恒星,它就反射出光亮,叫做亮星云;否则它就是暗黑的,叫做暗星云。
这样就可以知道,宇宙里有发光的星星,还有亮星云、暗星云等。
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太阳也在其中。从地球上望去,银河就像一个环,套在地球周围。这是一个美丽的环,当它一半没在地平线下,另一半横过天空的时候,人们就说,这是一条天河,它把多情的织女和牛郎隔开了。
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10、给加点的字注音,并各组一个词。(4分)
①得走几万年 ( )( )
②当它一半没在地平线下 ( )( )
11、在写作中,我们常常运用数字去说明事物。数字用得科学,也就是要准确、恰当说明问题。《宇宙里有些什么》说到星星之间的距离时,用了这样两个数字:
“从这颗星星到那颗星星的距离,每秒钟能飞
为什么这句话中的一个数字要那么具体、准确,连零点七都不能省略,而另一个数字却那么笼统,只是个约数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一个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万万等于多少?”这时大家都笑了起来,有一个学生说:“万万不就等于亿吗?”在大家的笑声中,提问题的学生竟灰溜溜地坐下了。于老师觉得他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于是她问:“既然万万等于亿,但这里为什么不说‘一千亿颗以上的星星’,而却说‘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呢?”这一问,学生们都哑了。
试问,你能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春》中的“春雨”一段,完成13―16小题。(13分)
雨是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批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作者用三个比喻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摹出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形象、传神。细细读来,自己仿佛置身于绵绵春雨之中,眼前湿湿的,心里静静的……下列古诗不符合这种意境的一项是( )(5分)
A.山色空蒙雨亦奇 B.斜风细雨不须归
C.白雨跳珠乱入船 D.多少楼台烟雨中
14、“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烘托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用文段中词语回答)。(2分)
15、文段中从侧面描写春雨滋润万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请仿照本段,写一段有关“春雨“的文字,注意抓住夏雨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小题。(9分)
移石
这是一个梦。
我梦见自己跟随着许多人,在一条漫长的路上走着。
我们不是去麦加。但我心里明白:我们要求的地方,比麦加更令人神往。
我们走着……
忽然,人留止住了――蜿蜒而且渐渐响起了喧嚷的声音:我惶惑地从人群中往前挤去,――噢,有一块巨石踞伏在道上,挡住了我们前行的路!
巨石以它傲然的沉默,跟我们对峙。
“搬掉它!”一个长者说。我望着他脸上深深的皱纹,银白的须髯,觉得他像愚公。
“推开它!”一个壮者说。我望着他伟岸的身躯,英俊的脸庞,又觉得他像丹柯。
我们用手,用肩膀,用整个儿身体,推着巨石:――然而,它稳稳地踞伏着,像牢牢地生了根。
巨石以它傲然的沉默,跟我们对峙。
有个脸上凝着愁云的人,长叹了一声,唱起“归去来兮”的悲凉调子,走了。
一张圆脸凑近我,拍拍我的肩膀,悄声说:“伙计,等石头移掉了,别忘了叫我一声,我住在……”他也走了。
路边大树下,有个人正在一块帛上写着什么,我上前仔细看,帛上写着“行路难”三个字,“难”字后面,排着九个感叹号,“难”字也写在了他那无望的脸上。
在另一颗树下面,有个人跪在那儿,虔诚的脸朝着苍天!他在祈求:“夸娥氏二子呀,快来帮我们把巨石背走吧!”
“哪里有什么夸娥氏!我们只能靠自己!”那长者说。
“是的,我们只能靠自己!”壮者举起手里的木棒,对大家说,“我想出一条办法,用木棒支在石头下面,借它的力把石头移开。”
真是好办法!我怎么没早点想到呢?
……傲然的巨石,在我们的密集的木棒之上,在我们亢奋的喊声里,渐渐地动摇了……
……我听到巨石的呻吟了……
……我醒来――手上,额上竟是汗涔涔的。
17、文章两次提到“巨石以它傲然的沉默,跟我们对峙”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列子在《愚公移山》中说:“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而这篇文章中长者却说:“哪里有什么夸娥氏!”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围绕“移石”重点写了四个反面提示,仿照①在( )内用简明连贯的词语加以概括。(3分)
①(因循守旧)→(不愿移)→(可恨)
②( )→(不肯移)→(可恶)
③(懦夫)→(畏难却步)→( )
④(无能者)→( )→(不能移)
20、文章的题目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一则古诗,完成21―22小题。(3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鸭,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21、体会写出“树栖鸭”三字的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诗中的“落”如改为“在”好不好?为什么?请体会“落”的炼字效果。(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岁月匆匆,不知不觉中,我们升入初中已经半年了,站在青春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自信,少了一分自卑;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升入初中,我多了一分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600字以上;③抒写自己的真实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