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沂源第二学期初三期末考试
化学样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一17 Cl―35.5 K一39 Ba一137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l7个小题,共51分;将每个小题的正确答案字母序号填在下表相应的题号下)
1.蜡烛是由石蜡制成的,点燃蜡烛,石蜡在空气中燃烧,象石蜡这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有许多,化学上称这些物质为
A.混合物 B.可燃物 C.氧化物 D.化合物
2.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烧,排放出污染环境的气体是
A.只有SO2 B.只有CO2 C.CO和SO2 D.CO2和SO2
3.“绿色奥运”,拒绝兴奋剂。乙基雌烯醇是一种参赛运动员禁用的兴奋剂,其化学式为C20H32O,下列关于乙基雌烯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属于氧化物 B.一个分子中含有l6个托单质
C.分子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 D.它由三种元素组成
4.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A.B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137+16+1)×2
B.维生素C(C6H8O6):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该分子中含20个原子
C.氧化铝的化学式: Al2O3
D.2O:表示2个氧原子
5.在化学反应中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的种类 B.物质的种类
C.原子的种类 D.元素的化合价
6.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氧化汞、汞、氧气都是化合物
D.氧化汞、汞、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gO △ Hg+02 f B.S+O2 ↑ 点燃 S O2
C.C+ O2= = =C O2 D.2Cu+ O2 △ 2CuO
8.曾用作麻醉剂的“笑气”是一种含氮氧化物,其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笑气”的化学式为
A.N2O5 B.NO2 C.NO D.N2O
9.下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
A.2C+O2 点燃 2CO B.2CO2+C 点燃 2CO
C.2CO+O2 点燃 2CO2 D.H2+Cl2 点燃 2HCl
10.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O2↑+2H2↑ ,根据此化学方程式可获得以下信息:①反应条件是通直流电②生成物都是气体③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是9:8:l④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2:1:2⑤分解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④⑤ C.只有①②③⑤ D.全部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B.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C.在面粉厂、煤气站、加油站不一定要严禁烟火D.燃烧不一定发光发热
12.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都属于混合物 B.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
C.是人类能利用的唯一能源 D.应合理开发和利用
13.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选择燃料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B.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
C.厨房中煤气泄露,应首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
D.搬运易燃物和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撞击
14.观察下图中的有关操作和现象,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空气 B.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CO2
C.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O2 D.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N2
15.比较、推理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16.电解水时生产10g氢气,同时生产氧气的质量是
A.320g B.80g C.160g D.40g
17.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时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 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A.4:19 B.2:17 C. 1:3 D. 3:5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2分)
18.(5分)碳铵(NH4HCO3)化肥可发生如下反应:NH4HCO3 △ ↑+NH32H2O。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面方框中填上物质的化学式。
(2)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3)你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获得对NH4HCO3的下列认识:
从组成上,碳铵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性质上,碳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贮存上,碳铵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6分)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科中一种重要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1)请你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氢气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对(1)中三个化学方程式比较,发现他们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
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点共同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
(1)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表:
(2)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灭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请你根据以上这些灭火方法的主要目的,归纳总结物质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关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自救,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着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封闭门窗 ②沿楼梯迅速下楼 ③跳楼逃离火海 ④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⑤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口
21.(1分)鲜鸡蛋进行呼吸作用是通过蛋壳表面的大量微小空隙呼出二氧化碳,为了停止鸡蛋壳的呼吸作用,达到保鲜的目的,人们常用石灰水作为鲜鸡蛋的保鲜剂,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5分)
22.(11分)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有下列仪器可供选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所需仪器是(用仪器序号回答)______或______,比较两组仪器组装的装置,你认为________更好,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中二氧化碳气体无法收集满,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还能制取另一种气体,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3.(9分)石桥中学八年级一班的学生在化学实验室里分组探究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1)一组的同学通过互相交流、讨论,猜测
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他们猜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然后又观察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进行了验证。
(2)二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沉在大烧杯底部的红色气球充满空气,蓝色气球充满二氧化碳,将一集气瓶中二氧化碳倾入大烧杯中,发现其中一只气球浮了起来,用手轻轻按压该气球,手一松气球又上浮。
请你分析回答:____色气球浮起来,由此得出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是_____;如果继续向大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另一只气球能出现与前一只气球同样的现象吗?______。你还能再设计2个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吗?请你写出该实验:_________
(3)三组实验桌上摆放了一大瓶雪碧汽水、一软小矿泉水瓶、一瓶蒸馏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大烧杯(盛有热水)。改组的同学利用实验桌上部分用品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取适量雪碧汽水于试管中,稍稍用热水加热后产生大量气泡;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一条性质。
请你帮他们写出“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完成“实验二”的实验报告表:
24.(8分)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下图中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均为教材图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
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等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守恒的原因:________。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B、D两个实验说明质量不守恒”。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B、D两个实验的原因。你认为B实验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D实验不平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C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写出A、D实验中涉及到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7分)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方法。如当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在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时,他取两朵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实验(Ⅰ)中的小花变红,实验(Ⅱ)中的小花变______。
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小强做对比实验(Ⅰ)的目的是_______;实验(Ⅱ)中发生的反应反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其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小明认为小强的实验探究欠科学正确,于是他与兴趣小组的其它成员交流、讨论,又补充了两个实验,确保改实验的探究科学正确。请你写出这两个补充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这两个补充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l个小题,共12分)
26.(12分)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对49.0g氯 酸钾受热完全分解产生多少克氧气?”一题,小红和小杰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解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
(2)若要计算“8%的过氧化氢溶液272g,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完全分解可以生成多少克氧气?”,你认为也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请你把能用的解法和计算过程写出来。
(3) 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小红和小杰同学的解法都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