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导言化学学科综合能力培养
化学学科内综合测试命题的主要出发点是:(1)以理论联系实际和相关科际的结合点作为开拓知识面的生长点;(2)注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的价值观;(3)注重考查综合单科重点、主干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4)突出化学实验的考查,检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5)试题多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理论问题为载体,真实地模拟现实,考查学生所学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侧重于能力与素质的考查。
化学学科的综合能力是建立在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基本技能和化学基本能力之上的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它是同学们在学习中悟出来的,是在应用中练出来的。
(一)在学习中培养综合能力
中学化学知识的特点是:概念多,反应多,实验多;公式少,定律少,理论少,同学们学习化学普遍感到“课上易懂,课下易忘”。因此,在章节复习和阶段复习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将所学化学基础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从而逐步形成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体系,逐步掌握无机反应和有机反应的基本反应规律,逐步形成化学学科思想,这是十分重要的。
(二)在实验中培养综合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就要重视化学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能力。化学实验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五种能力: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化学实验的能力。
(2)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根据实验题目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应规范、有序、熟练。规范的操作包括药品的取用、仪器的使用、装置的连接和气体的收集等。
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应该及时、准确、全面。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要学会全面、准确地观察实验反应前、反应中和反应后的现象,同时要边观察边思考边分析,然后进行推理或判断,这样同学们就能在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此外,同学们还应该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训练,不仅要重视获得科学的结论,更要重视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
(三)在解题中培养综合能力
学科的综合能力是建立在学科的基本能力基础之上的,不具备学科的基本能力,学科的综合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化学学科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四种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解答化学习题的过程就是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化学综合能力的过程。
(四)在应用中培养综合能力
为了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同学们既要不断地学习化学学科的新成果、新知识,更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新发展。了解新技术,如能源开发技术、环保保护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等。研究新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能源问题等。要注意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点。如气体溶解度与潜水员“气塞症”;原电池与金属锈蚀;PH值与人体体液;溴化银与变色眼镜;碘化银与人工降雨;乙稀与水果催熟等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化学与生物、化学与物理、化学与地理等基础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融合,相互渗透。要注意化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融合点。如喷泉实验中的气体压强问题;电解反应中的电学问题;同位素与核反应问题;天然气与非生物成因问题等等。
另外,还要注意多学科知识的综合点。如人体的呼吸作用,涉及到生物学中的呼吸器官的肌肉收缩,涉及到化学中的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涉及到物理学中气体压强变化等等。
由此看来,要想培养综合能力,首先要有综合的意识,其次要有宽泛的科学观和社会观,不但要重视课内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课外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一、知识结构
化学的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最关键的中心内容,化学基础理论是贯穿于中学化学的一条主线,准确理解和掌握化学“双基”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是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前提条件。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所包含的内容多,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物质的分类及基本化学反应的类型。
2.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
3.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重点掌握元素的原子量,同位素知识;典型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电子式的书写及原子稳定结构的判断;元素周期表中结构、位置、性质三者间的关系;未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预测;分子结构、化学键类型、微粒结构及半径大小比较;四种晶体类型的识别、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及物理性质的明显差异;三维空间物质结构等。
4.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5.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其应用。
6.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包括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与离子共存,离子浓度比较,PH值的计算及有关的电化学知识。
对基本概念要准确领会概念的实质,重视相似相近概念的类比和区分,分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科学应用概念,培养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基础理论面广量大,理论性、系统性、应用性较强,对抽象思维要求的层次较高,这要求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并掌握理论知识的规律性,建构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积累解题经验,抓住各种题型的解题关键环节建立解题的思维模式,逐步提高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二、例题解析
1.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A和B的混合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气)+2B(气)2C(气)。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此时C气体的体积占40%,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
B.原混合气体为1.2V
C.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了0.2V
D.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了0.2V
2.根据+2e、Mn2++4H2OMnO―4+8H+5e,推测氧化1.5molMn2+需的物质的量为()
A.1.5molB.3.75molC.3.25molD.3.125mol
3.1995年美国教授lagow报道,他制得了碳的第四种同素异形体――链式炔碳;…C≡C-C≡C-C≡C-…。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300500个碳原子,性质很活泼。据此判断链式炔碳的熔点,估计比石墨()
A.高B.低C.相等D.无法判断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0.012kgC-12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采用的近似值为6.02×1023
C.“摩尔”是物质粒子的数量单位,每摩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D.2mol氢分子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mol水
5.已知某元素的阴离子Rn―?,原子核里的中子数为A-x+n.该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mgRn―中的电子总数为(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B.
C. D.
6.某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r,最高价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r,若它的最高正价为X,则X与Nr、Mr的关系为(不考虑过氧化物)
A.X一定等于B.X一定等于
C.X可能是D.以上全错
7.已知磷酸分子:中的3个氢原子都可以跟重水分子(D2O)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又次磷酸(H3PO2)也可跟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二氢钠(NaH2PO2)却不能再跟D2O发生氢交换。由此可推断出H3PO2的分子结构是()
8.食盐晶体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这两种离子在空间的三个垂直方向都是等距离地交错排列。已知食盐的密度是2.2g/cm3,则食盐中相邻的钠离子核间的数值最接近于()
A.3.0×10-8cmB.3.5×10-8cm
C.4.0×10-8cmD.5.0×10-8cm
9.有可逆反应mA(s)+nB(g)pC(g)+Q(Q>0),在一定温度条件下,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m+n<pB.X点时反应的v正>v逆
C.n>pD.X点比Y点的反应速率慢
10.人体血液的pH保持在7.35~7.45,适量的CO2可维持这个pH变化范围,可用下面化学方程式表示:H2O+CO2H2CO3H++HCO―3。又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体积分数约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以导致碱中毒(pH过高)
B.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导致酸中毒(pH过低)
C.太浅的呼吸可以导致酸中毒(pH过低)
D.太浅的呼吸可以导致碱中毒(pH过高)
11.将一定量的Ag2SO4固体置于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Ag2SO4Ag2O+SO3(g),2SO3(g)2SO2(g)+O2(g)经10min反应到达平衡,此时[SO3]=0.4mol/L,[SO2]=0.1mol/L,那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O3的分解率为20%
B.到达平衡时,=0.05mol/(L?min)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为40g/L
D.上述A、B、C均不正确
12.现有3个体积相等的密闭容器,都进行下列反应:CO2+H2H2O(g)+CO,反应所处的温度相同,但起始浓度不同,其中甲:n(CO2)=n(H2)=amol;乙:n(CO2)=amol,n(H2)=2amol;丙:n(CO2)=n(H2)=n[H2O(g)]=amol.达到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甲>乙>丙B.甲>丙>乙
C.乙>丙>甲D.乙>甲>丙
13.同温下两种稀醋酸: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乙溶液[CH3COO―]=C,电离度为α′。下列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α<α′
B.乙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α′
C.甲溶液的pH等于乙溶液的pH
D.甲溶液的[H+]与乙溶液的[H+]之比为1/α′
14.t℃时,某一元弱酸溶液中,溶质的分子与溶质电离出来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则该一元酸在t℃时的电离度是()
A.B.
C.D.
15.在25℃时,在浓度为1mol/L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溶液中,测得其[NH+4]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B.a>b>cC.a>c>bD.c>a>b
16.四种盐都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生成的,实验测得盐AX和BY的水溶液pH都等于7,AY的水溶液pH>7,BX水溶液pH<7,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盐AX和BY没有发生水解,盐AY和BX发生了水解
B.酸性HX>HY,碱性AOH>BOH
C.等物质的量的AY和BX的混合物溶于水,溶液呈中性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X溶液和HY溶液的pH值前者大于后者
17.含的酸性工业废水会造成铬污染,排放前先将还原成Cr3+,并转变为Cr(OH)3除去。工业上采用的方法是向废水中加入NaCl,以铁为电极进行电解,同时鼓入空气。结果溶液的pH值不断升高,溶液由酸性转为碱性。在以上处理过程中,溶液pH值升高的原因是()
A.电解时废水体积减小
B.鼓入空气使溶液中OH―浓度增大
C.电解时H+在阴极被还原
D.被还原为Cr3+时消耗了H+
18.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1molNaOH和1L2mol/L的H3PO4溶液反应:H3PO4+OH―+H2O
B.碳酸钠溶液和稀醋酸反应:+2H+H2O+CO2↑
C.少量CO2气体通入过量的纯碱溶液中:CO2+H2O+2HCO―3
D.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Fe3++2NH3?H2OFe(OH)3↓+3NH+4
19.下列离子中既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在将溶液的pH调到0.3时又会出现浑浊的离子组是()
A.Al3+、K+、I―、SiOB.Fe2+、Fe3+、NH、NO
C.Na+、HS―、HCO―3、NO―3D.Ag(NH3)+2、OH―、K+、Cl―
20.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环境中大量共存的是()
A.在[HCO]=0.1mol/L的溶液中:Al3+、Cl―、NO
B.在由水电离出的[H+]=10-12mol/L的溶液中:Fe2+、ClO―、Na+、SO
C.在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O、SO、Na+、Fe3+
D.在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SO、S2-、Na+、K+
21.已知一定温度下的某弱电解质稀溶液,当加水稀释使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原来的时,其电离度将增大到原溶液电离度的倍。现有pH=2的某一元弱酸溶液10mL,加水至1L后,溶液的pH是()
A.等于4B.在3~4之间C.等于3D.在2~3之间
22.对重水(D2O)(常温下D2O的离子积是1.6×10-15),可以用和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重氢离子的负对数pD(即-lg[D+])。下列关于pD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性重水的pD为7
B.在1L重水中溶解0.01molDCl,设溶液体积为1L,其pD为4
C.在重水中溶解0.01molNaOD,其pD为12
D.在100mL0.25mol/L的DCl重水溶液中加入50mL0.2mol/L的NaOD重水溶液时,pD为1
23.将0.2mol/L的Ba(OH)2溶液跟0.15mol/L的K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OH―]>[K+]>[Ba2+]>[SO]
B.[OH―]>[K+]>[Ba2+]=[SO]
C.[K+]>[OH―]>[Ba2+]>[SO]
D.[K+]>[OH―]>[SO]>[Ba2+]
24.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且加入盐酸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
A.Na+、NO、AlO―2、SOB.Na+、NO、SiO、K+
C.K+、Cl―、AlO、COD.K+、Cl―、HCO、Ca2+
25.将含0.75molNaOH和0.5molH3PO4两溶液混合,若反应后溶液仍是酸性,下列离子浓度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Na+>HPO>H2PO>H+B.Na+>H2PO>HPO>H+
C.Na+>HPO>H+>H2POD.H2PO>Na+>HPO>H+
26.将1Lmol/L的纯碱溶液慢慢滴入1L1.25mol/L的盐酸中,或将1L1.25mol/L的盐酸慢慢滴入1L1mol/L的纯碱溶液中,这两种操作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A.1∶1B.5∶2C.2∶5D.2∶1
27.下列各组物质中,在常温下既能与NaOH反应,又能与H2SO4溶液反应,但都没有气体产生的一组是()
A.Al与Al2O3
B.NaHCO3与
C.Al(OH)3与Ca(H2PO4)2
D.(NH4)2S与Fe(NO3)3
28.用足量CO还原14g铁的氧化物。将生成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沉淀25g,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A.FeO和Fe2O3的混合物B.Fe2O3和Fe3O4的混合物
C.FeO和Fe3O4混合物D.纯净的Fe3O4
29.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容易分解。某试剂厂先制得7%~8%的过氧化氢溶液,再浓缩成30%溶液时,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A.常压蒸馏B.减压蒸馏
C.加生石灰后常压蒸馏D.加压蒸馏
30.Cl2在70℃的NaOH水溶液中,能同时发生两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完全后测得溶液中NaClO和NaClO3的物质的量比为4∶1,则溶液中NaCl和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9∶4B.5∶1C.11∶2D.1∶1
31.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K+、Na+、Mg2+、Ba2+、Al3+、Fe3+、SO、CO、NO、Cl―和I―。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溶液呈强酸性;②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后CCl4呈紫红色。③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④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⑤将③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知,在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组是()
A.I―、K+、Na+ B.CO、NH、SO
C.I―、Ba2+、NH+4 D.Ma2+、Fe3+、Ba2-?
32.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去大量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物。氟里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化学式为O3),有关反应为:
O3O2+OCl+O3ClO+O2ClO+OCl+O2总反应:2O33O2
(1)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2)O3和O2是()
A.同分异构体 B.同系物
C.氧的同素异形成 D.氧的同位素
33.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磷,家用洗涤剂是污水中磷的一个重要来源(洗涤剂中含磷酸钠)。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磷?()
A.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故不必除去
B.含磷污水是很好的磷肥,故不必除去
C.含磷的污水排到自然水中引起藻类增殖,使水变质,故必须除去
D.磷对人无毒,除去与否无关紧要
34.下图两个装置中,溶液体积均为200mL,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0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通过0.02mol电子,若不考虑盐的水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产生气体的体积:①>②
B.电级上析出固体的质量:①>②
C.溶液的pH值变化:①减小;②增大
D.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4e=2H2O+O2?②中负极2H++2e=H2
35.某金属最高价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最高价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设该金属最高正价为X,则X与M、N的关系是(不考虑过氧化物)()
A.一定等于B.一定等于
C.X可能等于D.以上都不对
36.N2H4称为肼或联氨,N2H4和NH3的关系有如H2O2和H2O的关系。肼能发生下列反应;N2H4+H3O+N2H+H2O,N2H4+H2ON2H+OH―,N2H+H2ON2H+OH―,N2H+H2O
N2H4+H3O+。今有下列结论:①肼水解显酸性;②肼在水中电离出H+离子;③肼是二元弱碱;④肼是二元弱酸;⑤肼分了中孤对电子数比H2O2分子中的孤对电子数少;⑥肼分子的热稳定性比氨强。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⑥D.只有③⑤
37.反应2X(气)+Y(气)2Z(气)+热量,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正确的是()
A.T1<T2,P1<P2B.T1<T2,P1>P2
C.T1>T2,P1>P2D.T1>T2,P1<P2
38.在容积相同的两密闭容器A和B中,保持温度为150℃,同时向A容器中加入amolHI,向B容器中加入bmolHI(a>b),当反应2HIH2(g)+I2(g)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反应开始达到平衡,所需时间tA>tB
B.平衡时[I2]A=[I2]B
C.平衡时I2蒸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A容器大于B容器
D.HI的平衡分解率aA=aB
39.用0.01mol/LH2SO4,滴定0.01mol/L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mL,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了1滴H2SO4;②少加了1滴H2SO4(设1滴为0.05mL)。则①和②中[H+]离子浓度之比的值是()
A.10B.50C.5×103D.104
4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SO3含有NA个SO3分子
B.60g二氧化硅中含有4NA个Si―O键
C.1.9gH3O+中含有1.1NA个质子
D.1molCl2通入热的NaOH溶液中(主要产物是NaCl、NaClO3),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为NA个
(二)非选择题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物质的量(n)和粒子数(N)之间有如下关系:NA=。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多种方法,其中电解法是常用的方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现实验室有相同浓度的NaCl、CuSO4、AgNO3、H2SO4等溶液,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电极上的析出物与电解后的溶液之间的反应,则你认为选用哪一种溶液作为电解液,实验既简便、测定误差又小,并说明其理由。
(2)采用你所选定的溶液来实验,至少应测定哪些数据?
(3)若已知1个电子的电量(符号为q),选定符号代表有关数据,列出求算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学表达式。
2.已知化合物NaBH4易溶于水并可和水反应放出H2,设以BO表示产物里硼的存在形态。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该反应的速率与溶液的pH关系很大。试用已学过的知识说明pH大小如何影响NaBH4与水反应的速率。
(3)下面反应可把NaBH4的生产发展成工业规模:
Na2B4O7+Na+H2+SiO2NaBH4+Na2SiO3。试配平这个化学方程式。
3.有A、B两种无机物的正盐,它们的阴离子均为含氧酸根的离子,A的阳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B的阳离子只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1)含Xmol的A溶液和含Ymol的B的浓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刚好完全反应并有沉淀D生成,过滤得到1.25gD和含溶质E的滤液。
(2)灼烧1.25gD分解成常温下为固态的金属氧化物G0.7g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无刺激性的气态酸酐H。
(3)加热一定质量的固体E,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温度高于100℃时收集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67的气态非金属氧化物F和水蒸气共3L,其中F占1L,水蒸气占2L。
试通过计算及推理确定A、B、D、E、F的化学式。
4.环境监测测定水中溶解O2方法是:量取amL水样,迅速加MnSO4溶液及含有NaOH的KI溶液,立即塞好塞子,振荡使混合均匀。开塞,迅速加入适量H2SO4,此时有I2生成。用Na2S2O3溶液(浓度为bmol/L)和I2反应,消耗了VmL(以淀粉为指示剂),有关反应方程式为:2Mn2++O2+4OH―2MnO(OH)2(反应很快);MnO(OH)2+2I―+4H+Mn2++I2+3H2O;I2+2S2O2I―+S4O。
(1)水中溶解O2的量(以mol/L为单位)为;
(2)I2和S2O反应以淀粉为指示剂,达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如何?
(3)加MnSO4溶液及含有NaOH的KI溶液后振荡时,若塞子未塞紧(设振荡时未溅出溶液),将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
(4)开塞到加H2SO4前的时间间隔很长,测定结果又如何?说明理由。
5.配平,写出配平了的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按顺序),,=,,,,该反应现象为。
酸化KMnO4的酸能否改为HCl或HNO3?为什么?
6.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1)□Fe(OH)3+□ClO―+□OH――□FeO+□Cl―+□H2O
(2)已知有3.21gFe(OH)3参加反应,共转移了5.42×1022个电子,则n=,FeO中铁的化合价为。
(3)根据(1)、(2)推测FeO能与下列哪些物质反应(只填序号)。
A.Cl2B.SO2C.H2SD.O2
7.化学上以12C原子质量的作为确定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作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量。据此,得到下列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如C:12.01、N:14.01、O:16.00、F:19.00等(小数第3位四舍五入)。现若将氟原子质量的作标准,并将50g氟原子所含氟原子的物质的量定为1mol。求:
(1)这时C、N、O的相对原子质量将分别为多少?
(2)这时的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多少?
(3)这时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应为多少?
(4)由新提案所确定的和1mol氢气发生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8.如右图,已知:①化合物E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浆状物;②化合物F是不能生成盐的氧化物;③单质D能与某些稀有气体反应;据此,请填写:
(1)化合物F是。
(2)化合物I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9.(1)中学教材上图示了NaCl晶体结构,它在三维空间延伸得到完美晶体。NiO(氧化镍)晶体的结构与NaCl相同,Ni2+与最邻近O2-的核间距离为a×10-8cm,计算NiO晶体的密度(已知NiO的摩尔质量为74.7g/mol)
(2)天然的或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例如在某种NiO晶体中就存在着如右图所示的缺陷:一个Ni2+空缺,另有两个Ni2+被两个Ni3+所取代。其结果晶体仍呈电中性。但化合物中Ni和O的比值却发生了变化。某氧化镍样品组成为NiO,试计算该晶体中Ni3+与Ni2+的离子数之比。
10.将N2和H2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相同状况下,其密度是H2的3.6倍。取0.5mol该混合气体放入密闭容器中,使之发生反应并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已知反应达平衡后容器内压强是相同条件下反应前压强的0.76倍。求:
(1)反应前混合气体N2和H2的体积比
(2)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氨的物质的量
(3)求平衡时N2转化率。
12.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以下反应:
A(g)+2B(g)3C(g).已知加入1molA和3molB且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C.
(1)达到平衡时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是 (用字母a表示)。
(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A和6molB,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mol(用字母a表示)。此时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A和8molB,若要求平衡后C在反应混合气中体积分数不变,则还应加入Cmol.
(4)在同一容器中加nmolA和3nmolB,则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mmol.若改变实验条件,可以使C的物质的量在m~2m间变化。那么,n与m的关系是(用字母n、m关系式表示)。
13.BiCl3水解生成BiOCl,溶液变浑浊。
(1)写出水解反应方程式。
(2)医药上把BiOCl叫做次氯酸铋。你同意此名称吗? 。
(3)如何配制BiCl3溶液? 。
(4)把适量固体BiCl3置于浓NaCl溶液可得澄清溶液,请说出可能的原因。
14.(1)边微热边向铵明矾[NH4Al(SO4)2?12H2O]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向以上所得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这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5.已知HCO比HBrO更难电离,但HBrO的酸性弱于H2CO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向小苏打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 ;
(2)向苏打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 。
16.计算以下两小题时,除必须应用所有给出的数据外,还各缺少一个数据,指出该数据的名称(分别以a和b表示),并列出计算式。
(1)在温度为t℃和压力为pPa的情况下,19.5gA与1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固体C和3.00L的气体D,计算生成的C的质量(m)。
缺少的数据是: 。计算式为m= 。
(2)0.48g金属镁与10mL盐酸反应,计算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H2))。缺少的数据是:计算式为: 。
17.25℃时,将0.01molCH3COONa和0.002molHCl溶于水,形成1L混合溶液:
(1)该溶液中,存在着3个平衡体系,用电离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 。
(2)溶液里共有种不同的粒子(指分子和离子)。
(3)在这些粒子中,浓度为0.01mol/L的是,浓度为0.002mol/L的是 。
(4) 和 两种粒子物质的量之和等于0.01mol。
(5) 和 两种粒子物质的量之和比氢离子数量多0.008mol。
18.某学生试图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要点为:
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下图;
②在电流强度为I安,通电时间为t秒后,精确测得某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ag.试回答:
(1)连接这些仪器的正确顺序为(用图中标注的仪器接线柱上的英文字母表示,下同)E接 ,C接 , 接F。实验线路上的电流方向为→→ →C→→。
(2)B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G试管中淀粉KI溶液变化的现象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为精确测定电极上所析出铜的质量,所必需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应是(选填下列操作步骤的编号)。
①电解前称量电极质量。②电解后刮下电极上的铜并清洗。③用蒸馏水清洗电解后电极。④低温烘干电极后称量。⑤低温烘干刮下的铜后称量。⑥再次低温烘干后称量至恒重。
(4)已知电子的电量为1.6×10-19库仑。试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表达式:NA=。
19.常温下,在总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有一个可移动隔板(隔板厚度可忽略不计),隔板两边分别充入的是N2和O2,压强为1.0×105Pa,此时隔板位置如图(a)所示:
(1)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图(a)中隔板用力移至密闭容器中央(见图(b)),则此时左右两室的压强分别是:=,Po2=。
(2)设法抽去隔板(气体不外逸),使密闭容器中气体在放电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室温,求反应后容器内气体压强P。(不考虑2NO2N2O4)
(3)若考虑2NO2N2O4,则最终密闭容器中气体与(2)中所得气体相比较,气体压强将,气体密度将。(填“不变”、“增大”、“减小”)
20.A、B、C和D分别是NaNO3、NaOH、HNO3和Ba(NO3)2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另一种溶液X,用如下图所示方法,即可将它们一一确定,试确定A、B、C、D、X各代表何种溶液。
A、B、C、D、X。
(一)选择题
1.BC2.B3.C.4.C5.C6.C7.B8.C9.BD10.AC11.BD12.D13.B14.C15.D.16.BC17.C18.B19.CD20.CD21.C22.D23.A24.CD25.A26.B27.C28.CD29.B30.A31.C32.(1)D(2)C33.C34.BC35.C36.D37.C38.D39.D40.B、C
(二)非选择题
1.(1)选用AgNO3溶液较好(CuSO4溶液次之,NaCl和H2SO4溶液更次之),①若电解NaCl、H2SO4溶液,产生的气体体积较难测定准确;②同样条件下,通过等量的电量,析出的Ag的质量大于Cu,因而称量和计算时产生的误差前者要小
(2)①电流强度;②电解(通电)时间;③电解产物的质量
(3)NA=
I:电流强度;t:通时间;mAg:析出银的质量MAg:Ag的摩尔质量。
2.(1)BH+2H2O4H2↑+BO―2
(2)pH愈小,反应速率愈大(3)1、16、8、7、4、7
3.DG+CO2M(D)==100D为MCO3,则M(M)=100-60=40M为Ca2+,A为Ca2+盐〔可溶性含氧酸钙盐可能为Ca(NO3)2〕,B为碳酸盐(可溶性碳酸盐有K+、Na+、NH+4……)
从EF+H2O,而F为非金属氧化物,则E含H、O及另一非金属,可推测E为NH4NO3
又:M(F)×+18×M(F)=44,氮的氧化物中N2O相对分子质量为44,和题意相符,可推得A:Ca(NO3)2、B:(NH4)2CO3、D:CaCO3、E:NH4NO3、F:N2O
4.13P4+10P2I4+128H2O32H3PO4+40PH4I
5.5、8、12、10、4、8、12;紫红色溶液褪去;不能用,因为KMnO4与HCl反应,HNO3的氧化性会干扰KMnO4的氧化性。
6.(1)2、5-n、2n、2、5-n、n+3(2)2、+6(3)B、C
7.(1)31.6,36.8,42.1(2)1.58×1024?(3)58.95L/mol(4)42.1g
8.(1)CO;(2)HF;(3)C+H2OCO+H2;(4)2F2+2H2O4HF+O2
9.(1)1cm3中阴、阳离子总数=
1cm3中Ni2+-O2-离子对数=
密度=
(2)设1molNi0.97O中含Ni3+xmol,Ni2+(0.97-x)mol,根据电中性;3xmol+2(0.97-x)mol=2×1mol,x=0.06
Ni2+为(0.97-x)mol=0.91mol
离子数之比Ni3+∶Ni2+=0.06∶0.91=6∶91
10.(1)1∶4;(2)0.12mol;(3)60%
11.(1)1∶50,增大O2量,平衡正向移动,提高SO2转化率(2)保证NH3∶SO2=2∶1(3)3.54t,0.912t.
12.(1)25%(2)2a(3)6(4)n>m
13.(1)BiCl3+H2OBiOCl↓+2HCl(2)不同意,因BiOCl中Cl为-1价而不是+1价。(3)将BiCl3溶解于含适量HCl的蒸馏水中(4)增大溶液中Cl―浓度,抑制BiCl3的水解。
14.(1)NH+Al3++2SO+2Ba2++4OH―2BaSO4↓+Al(OH)3↓+NH3↑+H2O
(2)Al(OH)3+OH―AlO+2H2O
15.(1)HCO+Br2HBrO+Br―+CO2↑
(2)2CO+Br2+H2O2HCO+Br―+BrO―
16.(1)该条件下D的密度ag/L;19.5+11.0-3.00L×ag/L;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bmol/L;当×2≤0.01×b时,盐酸足量:V(H2)=×22.4L
当×2>0.01×b时,盐酸不足:V(H2)=×0.01×b×22.4L。
17.(1)CH3COOHCH3COO―+H+,CH3COO―+H2OCH3COOH+OH―,H2OH++OH―
18.(1)DABF→B→A→C→D→E
(2)2Cl―-2eCl2↑变蓝色Cl2+2I―2Cl―+I2
(3)①③④⑥(4)NA=
19.(1)
(2)N2+O22NO
112
说明氧气过量,过量2体积,根据NO和O2的反应
2NO+O2=2NO
212
说明反应后所得气体NO22体积,O21体积。故密闭容器中气体的体积为3体积。所以
(3)减少,不变。
20.A:NaOHB:NaNO3C:Ba(NO3)2D:HNO3X:Mg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