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如图所示,一束由两种色光混合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向一上下表面平行的厚玻璃砖的上表面,得到三束光线I、II、III,若玻璃砖的上下表面足够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束I仍为复色光,光束II、III为单色光
B.玻璃对光束III的折射率小于对光束II的折射率
C.改变α角,光束I、II、III仍保持平行
D.通过相同的双缝干涉装置,光束II产生的条纹宽度要大于光束III的
E.光束II与光束III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一定相等

分析 光束I是反射光线,而光束Ⅱ、Ⅲ是由于两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出现光线偏折分离.但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出射光线仍与入射光线平行.由光束Ⅱ、Ⅲ的位置可确定其折射率的不同,从而判定光的波长大小,可确定双缝干涉条纹间距的大小.根据v=$\frac{c}{n}$分析光束在玻璃中传播速度的大小,结合传播距离分析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关系.

解答 解:A、两种色光都在玻璃砖的上表面发生了反射,入射角相同,由反射定律知,它们的反射角相同,可知光束I是复色光.而光束Ⅱ、Ⅲ由于折射率的不同导致偏折分离,所以光束Ⅱ、Ⅲ都是单色光.故A正确.
B、由右图知:光束Ⅲ的偏折程度小于比光束Ⅱ的偏折程度,根据折射定律可知玻璃对光束III的折射率小于对光束II的折射率,故B正确.
C、一束由两种色光混合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出,经过反射、再折射后,光线仍是平行,因为光的反射时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所以由光路可逆可得出射光线平行.改变α角,光线Ⅰ,Ⅱ,Ⅲ仍保持平行.故C正确;
D、光束Ⅱ的折射率大于光束Ⅲ的,则光束Ⅱ的频率大于光束Ⅲ,光束Ⅱ的波长小于光束Ⅲ的波长,而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则双缝干涉实验中光Ⅱ产生的条纹间距比光Ⅲ的小.故D错误.
E、设光束在玻璃砖上表面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玻璃砖的厚度为d.
根据折射定律有 n=$\frac{sini}{sinr}$.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 v=$\frac{c}{n}$.
光束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 t=2×$\frac{\frac{d}{cosr}}{v}$
联立解得 t=$\frac{2{n}^{2}d}{c\sqrt{{n}^{2}-si{n}^{2}i}}$,由于i、d相等,n不等,所以光束II与光束III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不一定相等.故E错误.
故选:ABC

点评 解决本题时要知道光线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都有反射,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由于光线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不同,可通过光的折射产生光的色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利用图甲电路测量某电池的内阻,其中AB为一段粗细均匀的铅笔芯,笔芯上套有一金属滑环P(宽度和电阻不计,与笔芯良好接触并可只有移动).实验器材还有:标准电池(电动势为E0,内阻不计),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灵敏电流计G(量程为±600μA),待测电池(电动势Ex小于E0,内阻rx未知),开关3个,刻度尺等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出铅笔芯A、B两端点间的距离L0
b.将电阻箱调至某一阻值R,闭合开关S1、S2、S3,移动滑环P使电流计G示数为零,测量出此时的AP长度L;
c.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重复步骤b,记录下多组R及对应的L值.
回到以下问题:
(1)移动滑环P使G的示数为零.此时AP两端电压与电阻箱两端电压UR相等,则UR=$\frac{L}{L_0}{E_0}$(用L、L0、E0表示).
(2)利用记录的多组R、L数据,作出$\frac{1}{L}-\frac{1}{R}$图象如图乙,则$\frac{1}{L}$随$\frac{1}{R}$变化的关系式为$\frac{1}{L}$=$\frac{{{E_0}{r_x}}}{{{E_x}{L_0}}}•\frac{1}{R}+\frac{E_0}{{{E_x}{L_0}}}$(用Ex、rx、L0、R)表示,待测电池的内阻rx=1.1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不在b的操作过程中,若无论怎样移动滑环P,也无法使G的示数为零,经检查发现,有一个开关未闭合,你认为未闭合的开关是S1(填S1、S2、S3).
(4)本实验中若标准电池的内阻不可忽略,则待测电池内阻的测量结果将不变(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