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假设有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a2,角速度分别为ω1,ω2,则( )A. | $\frac{{a}_{1}}{{a}_{2}}$=$\frac{{{r}_{2}}^{2}}{{{r}_{1}}^{2}}$ | B. | $\frac{{a}_{1}}{{a}_{2}}$=$\frac{{r}_{1}}{{r}_{2}}$ | C. | $\frac{{ω}_{1}}{{ω}_{2}}$=$\sqrt{\frac{{r}_{1}}{{r}_{2}}}$ | D. | $\frac{{ω}_{1}}{{ω}_{2}}$=$\sqrt{\frac{{{r}_{2}}^{3}}{{{r}_{1}}^{3}}}$ |
分析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向心加速度、角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结合轨道半径之比求出向心加速度之比、角速度之比.
解答 解:根据$G\frac{Mm}{{r}^{2}}=ma=mr{ω}^{2}$得,解得a=$\frac{GM}{{r}^{2}}$,$ω=\sqrt{\frac{GM}{{r}^{3}}}$,可知向心加速度之比$\frac{{a}_{1}}{{a}_{2}}=\frac{{{r}_{2}}^{2}}{{{r}_{1}}^{2}}$,角速度之比$\frac{{ω}_{1}}{{ω}_{2}}=\sqrt{\frac{{{r}_{2}}^{3}}{{{r}_{1}}^{3}}}$,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一重要理论,并能灵活运用,知道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中实线所示,从此刻起,经0.1s波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若波传播的速度为10m/s,则
( )
( )
A. | 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 |
B. | t=0时刻质点a沿y轴正方向运动 | |
C. | 从t=0时刻开始质点a经0.2s通过的路程为0.4m | |
D. | x=2m处的质点的位移表达式为y=0.2sin(5πt-π)(m) |
11.如图,取一块长为L的表面粗糙的木板,第一次将其左端垫高,让一小物块从板左端的A点以初速度v0沿板下滑,滑到板右端的B点时速度为v1;第二次保持右端位置不变,将板放置水平,让同样的小物块从A点正下方的C点再以初速度v0向右滑动,滑到B点时的速度为v2.对于小物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v1一定大于v0 | |
B. | v1一定大于v2 | |
C. | 第一次的加速度一定大于第二次的加速度 | |
D. | 第一次损失的机械能一定大于第二次损失的机械能 |
8.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刚好为零 | |
B. | 静止物体与运动物体之间不存在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
C. | 划船时用船桨向后划水,水同时给船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船前进 | |
D. | 运动员在起跑加速阶段,地面对运动员的摩擦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摩擦力 |
15.如图所示,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左端连接轻质的弹簧秤,右端用细线绕过滑轮挂一放有砝码的托盘,当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800g时,弹簧秤的读数为2.0N,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轻轻地将托盘中的400g砝码取走,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体仍然静止不动 | B. | 弹簧秤的读数将变为零 | ||
C. | 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 D. | 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2.0N |
5.据报道,目前我国正在研制“萤火二号”火星探测器.探测器升空后,先在近地轨道上以线速度v环绕地球飞行,再调整速度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最后再一次调整速度以线速度v′在火星表面附近环绕飞行,若认为地球和火星都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已知火星与地球的半径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5:7,设火星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和g,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g′:g=4:1 | B. | g′:g=10:7 | C. | v′:v=$\sqrt{\frac{5}{28}}$ | D. | v′:v=$\sqrt{\frac{5}{14}}$ |
9.矩形导线框abcd用细线悬挂,线框的下部分处在有界的匀强磁场中,ab边通以如图所示的电流I,此时悬线上有一定的张力,若要使悬线上张力为零,下列做法中有可能实现的是( )
A. | 增大磁感应强度B | B. | 增大ab中的电流I | ||
C. | 改变电流I的方向 | D. | 改变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 |
10.坐标原点处的质量从t=0时刻开始振动,振动2s后停止振动,形成的波形在t=t0时刻传播至x=1.0m处,如图所示,则该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应为( )
A. | 0.1m/s | B. | 0.2m/s | C. | 0.3m/s | D. | 0.4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