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在地面附近的竖直平面内,有如图所示足够大的电磁场区域,虚线MN上方,有电场强度为E1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虚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θ=45°,虚线下方有电场强度为E2的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和垂直于竖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已知E2=E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0.1T,从图中A点沿水平方向同时向左发射两个比荷相同的带正电质点甲和乙,比荷$\frac{q}{m}$=100c/kg,甲,乙质点的初速度分別v1=10m/s和v2=20m/s,它们进入虚线下方后均恰好做匀速圆周运动,经下方电磁场区域偏转后到达虚线MN上的P、Q两点,(P、Q两点图中未标出)求:

(1)电场强度E1的大小
(2)设甲质点打在MN上时速度方向与MN的夹角为α,且sinα=$\frac{1}{\sqrt{10}}$,则甲质点从A到P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3)甲、乙两质点到P、Q的时间差.

分析 (1)抓住粒子在下半区域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知电场力和重力平衡,结合平衡求出电场强度的大小.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类平抛运动的加速度,结合竖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关系求出运动的时间,从而得出下降的高度,从而求出甲质点第一次打到MN上时,离A点距离,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进入磁场的速度,根据半径公式求出粒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根据几何关系求出第二次到达MN和第一次经过MN两位置间距离,从而得出甲质点从A到P的位移大小.
(3)根据类平抛运动求出乙质点在上半区域做类平抛时间,从而得出甲、乙两质点到P、Q的时间差.

解答 解:(1)因为质点能在下半区域做匀速圆周运动,有:qE2=mg,
E1=E2
求得:${E}_{1}=\frac{mg}{q}=0.1N/C$.
(2)质点首先在上半区域做类平抛运动,设加速度为a,有:
a=$\frac{q{E}_{1}+mg}{m}=2g$,
设甲质点在上半区域做类平抛时间为t1,有:$tan45°=\frac{\frac{1}{2}a{{t}_{1}}^{2}}{{v}_{1}{t}_{1}}$,
求得:${t}_{1}=\frac{2{v}_{1}}{a}tan45°=\frac{2×10}{20}×1s=1s$,
设甲质点做类平抛运动的竖直高度为h1,得:
${h}_{1}=\frac{1}{2}a{{t}_{1}}^{2}=\frac{1}{2}×20×1m=10m$,
所以甲质点第一次打到MN上时,离A点距离x1为:${x}_{1}=\frac{{h}_{1}}{sin45°}=\frac{10}{\frac{\sqrt{2}}{2}}m=10\sqrt{2}m$,
甲质点打在MN上的速度v为:$v=\sqrt{{{v}_{1}}^{2}+(a{t}_{1})^{2}}$=$\sqrt{100+400}m/s=10\sqrt{5}m/s$.
设甲质点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有:$qvB=m\frac{{v}^{2}}{r}$,
求得:$r=\frac{mv}{qB}=\frac{10\sqrt{5}}{100×0.1}m=\sqrt{5}m$,
所以第二次到达MN和第一次经过MN两位置间距离为:x2=2rsinα=$2\sqrt{5}×\frac{1}{\sqrt{10}}=\sqrt{2}m$.
求得PA之间位移大小为:$△x={x}_{1}-{x}_{2}=10\sqrt{2}-\sqrt{2}m=9\sqrt{2}m$.
(3)同理得乙质点在上半区域做类平抛时间为t2=2s,
两质点在磁场区域运动的时间相等,所以到达P、Q时间差为:△t=t2-t1=2-1s=1s.
答:(1)电场强度E1的大小为0.1N/C.
(2)甲质点从A到P的位移大小为$9\sqrt{2}m$.
(3)甲、乙两质点到P、Q的时间差为1s.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知道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电场力和重力平衡,掌握处理类平抛运动的方法,关键理清两个分运动的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综合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