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一个摆长为l1的单摆,在地面上做简谐运动,周期为T1,已知地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另一摆长为l2的单摆,在质量为M2,半径为R2的星球表面做简谐运动,周期为T2,若T1=2T2,l1=4l2,M1=4M2,则地球半径与星球半径之比R1∶R2为( )
A.2∶1 | B.2∶3 | C.1∶2 | D.3∶2 |
A
解析试题分析:由单摆的周期公式有:,代入已知条件可得,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即:,代入数据解得,故只有选项A正确;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单摆周期公式
科学家在地球轨道外侧发现了一颗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经过观测该小行星每隔t时间与地球相距最近,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半径为R、公转周期为T,设地球和小行星运行轨道都是圆轨道,万有引力常量为G,由以上信息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A.小行星的质量 | B.太阳的质量 |
C.小行星的公转周期 | D.小行星的公转轨道半径 |
我国未来将在月球地面上建立月球基地,并在绕月轨道上建造空间站.如图所示,关闭发动机的航天飞机A在月球引力作用下沿椭圆轨道向月球靠近,并将在椭圆轨道的近月点B处与空间站C对接.已知空间站绕月圆轨道的半径为r,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月球的半径为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使对接成功,飞机在接近B点时必须减速 |
B.航天飞机在图示位置正在加速向B运动 |
C.月球的质量为 |
D.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过P点时变轨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圆形轨道I,在轨道I上经过Q点时变轨进入椭圆轨道II,轨道II与月球相切于M点, “玉兔号”月球车将在M点着陆月球表面。
A.“嫦娥三号”在轨道I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 |
B.“嫦娥三号”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大 |
C.“嫦娥三号”在轨道II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I上短 |
D.“嫦娥三号”在轨道Ⅰ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
假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如图所示,飞船首先沿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的圆轨道I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时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II,到达轨道II的近月点B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III(轨道半径可近似当做R)绕月球做圆周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飞船在轨道I上的运行速率为 |
B.飞船在轨道III绕月球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为 |
C.飞船在A点点火变轨的瞬间,速度减小 |
D.飞船在A点的线速度大于在B点的线速度 |
某同学在物理学习中记录了一些与地球、月球有关的数据资料如下:地球半径R=6400km,月球半径r=174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0=9.80m/s2,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56m/s2,月球绕地球中心转动的线速度v=l km/s,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周时间为T=27.3天,光速c=2.998×105km/s.1969年8月1日第一次用激光器向位于头顶的月球表面发射出激光光束,经过约t=2.565s接收到从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利用上述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之间的距离s,则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激光束的反射s=c·来算 |
B.利用v=来算 |
C.利用g0=来算 |
D.利用=(s+R+r)来算 |
“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嫦娥三号”分三步实现了在月球表面平稳着陆。一、从100公里×100公里的绕月圆轨道上,通过变轨进入100公里×15公里的绕月椭圆轨道;二、着陆器在15公里高度开启发动机反推减速,进入缓慢的下降状态,到100米左右着陆器悬停,着陆器自动判断合适的着陆点;三、缓慢下降到距离月面4米高度时无初速自由下落着陆。下图是“嫦娥三号”飞行轨道示意图(悬停阶段示意图未画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嫦娥三号”在椭圆轨道上的周期小于圆轨道上的周期 |
B.“嫦娥三号”在圆轨道和椭圆轨道经过相切点时的加速度相等 |
C.着陆器在100米左右悬停时处于失重状态 |
D.着陆瞬间的速度一定小于9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