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解决物理疑难问题的过程,往往伴随新理论的建立,在物理学史中,下列现象与物理新理论的建立不存在必然联系的是( )A. | 行星绕太阳运动与万有引力 | B. | 电荷间作用力与电场 | ||
C. | 光电效应现象与光子说 | D. | 氢原子光谱与质能方程 |
分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 解:A、行星绕太阳运动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的,两者之间有联系,
B、库仑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到了真空中点电荷相互作用规律,而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C、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D、波尔理论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与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没有必然联系,
本题选不存在必然联系的,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汤姆孙提出的测定带电粒子的比荷($\frac{q}{m}$)的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带电粒子经过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宽为L的有界匀强磁场,带电粒子穿过磁场时发生的偏转位移是d,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则带电粒子的比荷为( )
A. | $\frac{q}{m}$=$\frac{2U{d}^{2}}{{B}^{2}({d}^{2}+{L}^{2})^{2}}$ | B. | $\frac{q}{m}$=$\frac{4U{d}^{2}}{{B}^{2}({d}^{2}+{L}^{2})^{2}}$ | ||
C. | $\frac{q}{m}$=$\frac{6U{d}^{2}}{{B}^{2}({d}^{2}+{L}^{2})^{2}}$ | D. | $\frac{q}{m}$=$\frac{8U{d}^{2}}{{B}^{2}({d}^{2}+{L}^{2})^{2}}$ |
2.如图所示,一带电微粒A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某时刻与一个静止的不带电微粒B碰撞并结合为一个新微粒,新微粒继续在磁场中运动,两个微粒所受重力均忽略.下列关于新微粒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半径不变,周期不变 | B. | 半径不变,周期变大 | ||
C. | 半径变大,周期变大 | D. | 半径变大,周期不变 |
19.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卫星离地面的高度越高.则( )
A. | 线速度越小 | B. | 角速度越小 | C. | 周期越小 | D. | 向心加速度越小 |
16.匀质铁链悬挂在天花板上,其中A点是最低点.C点是悬挂点,B点是介于A、C之间的某一点,关于这三点铁链张力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的张力最大 | |
B. | C点的张力最大 | |
C. | A、B、C三点张力大小均相等 | |
D. | 铁链C处切线方向有可能是竖直方向 |
3.质量均为m的两物块A和B之间连接着一个轻质弹簧,其劲度系数为k,现将物块A、B放在水平地面上一斜面的等高处,如图所示,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体与斜面均能保持静止,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两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斜面和水平地面间一定有静摩擦力 | |
B. | 斜面对 A、B组成的系统的静摩擦力的合力为2mgsinθ | |
C. | 若将弹簧拿掉,物块有可能发生滑动 | |
D. | 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frac{{mg\sqrt{μ^2{cos}^2θ-{sin}^2θ}}}{k}$ |
20.下列两种仪器中能直接测量出的两个基本物理量分别是( )
A. | 质量、长度 | B. | 质量、时间 | C. | 力、时间 | D. | 力、质量 |
7.高铁时代来临,我们设计了永不停止的概念火车.“不停站可上下乘客”即乘客再也不用在站台上等候,也不用排队通过火车一系列狭窄的门,而是在轨道上的吊舱里等待.当火车通过车站时,吊舱锁住火车车顶,然后乘客通过一个楼梯进入到底下的火车车厢里.这里有很多物理知识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 吊舱只要设计能加速而不必减速的装置 | |
B. | 概念火车只能是匀速直线运动才能实现 | |
C. | 吊舱的乘客随时都可以进入火车车厢里 | |
D. | 吊舱可以利用火车对它水平摩擦力加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