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于2008年4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4次变轨控制后,于5月1日成功定点在东经77°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关于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它始终处于静止平衡状态 | |
B. | 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 |
C. | 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 |
D. | “天链一号01星”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
分析 同步卫星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则其高度一定,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共面,其角速度等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角速度,其运行速度要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解答 解:A、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方向不断变化,不是平衡状态.故A错误;
B、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知:v=$\sqrt{\frac{GM}{r}}$,同半径大的速度小,则其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则B错误
C、同步卫星周期与赤道上的物体都和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它们的角速度相等,但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由a=ω2r可知,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一定不同.故C错误
D、同步卫星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则其高度一定,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角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考查同步卫星的特点,明确其与地球同步的要点为周期相同,则对应的高度一定,线速度一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目前我省交警部门开展的“车让人”活动深入人心,不遵守“车让人”的驾驶员将受到罚款、扣分的严厉处罚,如图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有一老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车头距离停车线8m.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如果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t=2s时,汽车离停车线的距离为2m | |
B. | 如果在距停车线6m处开始刹车制动,汽车能在停车线处停下 | |
C. | 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s,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 | |
D. | 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2s,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 |
20.如图所示,为正电荷Q的电场,A、B是电场中的两点,将电量为q=5×10-8库仑的正点电荷(试探电荷)置于A点,所受电场力为2×10-3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将点电荷q从A点移走,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 |
B. | 将电量为q的负点电荷放于A点,A点场强大小为4.0×104N/C,方向指向B | |
C. | B点处的电场强度小于4.0×104N/C | |
D. | 将电量为2q的正点电荷放于A点,A点场强大小为8.0×104 N/C,方向指向B |
4.如图甲所示,用一轻质绳拴着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不计一切阻力),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大小为v,其T--v2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
A. | 轻质绳长为$\frac{am}{b}$ | |
B. |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frac{a}{m}$ | |
C. | 当v2=c时,轻质绳的拉力大小为$\frac{ac}{b}$+a | |
D. | 只要v2≥b,小球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时绳的拉力差均为6a |
11.为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将木反倾斜,木块以不同的初速度沿木板向上滑到最高点后再返回,用光电门测量木块来回的速度,用刻度尺测量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确定木块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让木块推动轻质卡到最高点,记录这个位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本实验中,下列操作合理的是AC
A.遮光条的宽度应尽量小些
B.实验前将轻质卡置于光电门附近
C.为了实验成功,木块的倾角必须大于某一值
D.光电门与轻质卡最终位置间的距离即为木块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读数为3.700mm.
(3)改变木块的初速度,测量出它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与木块来回经过光电门时速度的平方差,结果如下表所示,试在丙图坐标纸上作出△v2-x的图象,经测量木板倾角的余弦值为0.6,重力加速度取g=9.80m/s2,则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10(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由于轻质卡的影响,使得测量的结果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
(1)本实验中,下列操作合理的是AC
A.遮光条的宽度应尽量小些
B.实验前将轻质卡置于光电门附近
C.为了实验成功,木块的倾角必须大于某一值
D.光电门与轻质卡最终位置间的距离即为木块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读数为3.700mm.
(3)改变木块的初速度,测量出它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与木块来回经过光电门时速度的平方差,结果如下表所示,试在丙图坐标纸上作出△v2-x的图象,经测量木板倾角的余弦值为0.6,重力加速度取g=9.80m/s2,则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10(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序号 | l | 2 | 3 | 4 | 5 |
X/cm | 16.0 | 36.0 | 50.0 | 70.0 | 38.0 |
△v2/m2s-2 | 0.04 | 0.09 | 0.15 | 0.19 | 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