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已知地球的两颗人造卫星A和B,设它们都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绕行周期分别为TA和TB,某时刻两卫星正好与地球在一条直线上且相距最近,如图所示.求(1)此后再至少经过多长时间A,B再次相距最近
(2)此后再至少经过多长时间A,B相距最远.
分析 (1)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上同一点的正上方,当两颗卫星转动角度相差2π时,即a比b多转一圈,相距最近;
(2)当两颗卫星转动角度相差π时,即a比b多转半圈,相距最远.
解答 解:(1)设再至少经过时间t1A,B再次相距最近,由题意得ωAt1-ωBt1=2π
因为${ω_A}=\frac{2π}{T_A},{ω_B}=\frac{2π}{T_B}$
解得:${t_1}=\frac{{{T_A}{T_B}}}{{{T_B}-{T_A}}}$
(2)设再至少经过时间t2A,B再次相距最远,由题意得ωAt2-ωBt2=π
因为${ω_A}=\frac{2π}{T_A},{ω_B}=\frac{2π}{T_B}$
解得:${t_2}=\frac{{{T_A}{T_B}}}{{2({T_B}-{T_A})}}$
答:
(1)此后再至少经过$\frac{{T}_{A}{T}_{B}}{{T}_{B}-{T}_{A}}$时间A,B再次相距最近;
(2)此后再至少经过$\frac{{T}_{A}{T}_{B}}{2({T}_{B}-{T}_{A})}$时间A,B相距最远.
点评 本题关的关键是知道:当两颗卫星转动角度相差2π时,相距最近当两颗卫星转动角度相差π时,相距最远,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距离水平地面3米高处以2m/s的速度抛出一个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落到水平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g取10m/s2)( )
A. | 0m/s | B. | 5.6m/s | C. | 8m/s | D. | 32m/s |
15.如图甲所示,质量相等大小可忽略的a、b两小球用不可伸长的等长轻质细线悬挂起来,使小球a在竖直平面内来回摆动,小球a的速率满足mgh=$\frac{1}{2}$mv2(h为小球所在的位置与提最高点的竖直高度差,v为小球所在位置的速率).小球b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连接小球b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和小球a摆动时绳子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都为θ,运动过程中两绳子拉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中c、d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θ=60° | B. | θ=45° | C. | θ=30° | D. | θ=15° |
5.如图所示,小车A、小物块B由绕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线相连,小车A放在足够长的水平桌面上,B、C两小物块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C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控制住A.并使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并保证滑轮左侧细线竖直、右侧细线与桌面平行.已知A、B、C的质量均为m.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为g,弹簧的弹性势能表达式为EP=$\frac{1}{2}$k△x2,式中七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对A施加一个恒定的水平拉力F后,A向右运动至速度最大时,C恰好离开地面,则( )
A. | 小车向右运动至速度最大时,A、B、C加速度均为零 | |
B. | 拉力F的大小为2mg | |
C. | 拉力F做的功为$\frac{4.4{m}^{2}{g}^{2}}{k}$ | |
D. | C恰好离开地面时A的速度为vA=g$\sqrt{\frac{2m}{k}}$ |
9.如图所示,完整的撑杆跳高过程可以化简成三个阶段,持杆助跑,撑杆起跳上升,越杆下落(下落时人杆分离)最后落在软垫上到速度减为零.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 运动员在整个跳高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 |
B. | 运动员在撑杆起跳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 |
C. | 在撑杆起跳上升过程中,杆的弹性势能化为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且弹性势能减少量小于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加量 | |
D. | 运动员落在软垫上时作减速运动,处于超重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