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农用平板车的简化模型如图a所示,两车轮的半径均为r(忽略内外半径差),质量均为m(车轮辐条的质量可忽略),两轮可2m绕过其中心的光滑细车轴转动(m的质量可忽略);车平板长为l、质把手量为2m,平板的质心恰好位于车轮的轴上;两车把手(可视为细直杆)的长均为2l、质量均为m,且把手前端与平板对齐,平板、把手和车轴固连成一个整体,车轮、平板和把手各自的质量分布都是均匀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该平板车的车轮被一装置(图中未画出)卡住而不能前后移动,但仍可绕车轴转动.将把手提至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求把手在与水平地面碰撞前的瞬间的转动角速度.

(2)在把手与水平地面碰撞前的瞬间立即撤去卡住两车轮的装置,同时将车轮和轴锁死,在碰后的瞬间立即解锁,假设碰撞时间较短(但不为零),碰后把手末端在竖直方向不反弹.已知把手与地面、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均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在车轮从开始运动直至静止的过程中,车轴移动的距离.

【答案】1 2

【解析】

(1)车轮被一装置卡住而不能前后移动,但仍可绕轮轴转动.把手绕车轴的转动惯量为

平板绕车轴的转动惯量为

平板与把手整体绕车轴的转动惯量为

(1)

把手和平板整体的质心位置到车轴的距离(见解题图a)

(2)

设把手与地面碰撞前的瞬间的角速度为,由机械能守恒有

(3)

式中h是把手和平板整体的质心下降的距离(见解题图b)

(2)式代入上式得

由上式和(1)(3)式得

(4)

(2)在把手与地面碰撞前的瞬间,把手和平板车的质心的速度大小为

由几何关系有

碰前瞬间把手和平板质心速度的水平与竖直分量(从把手末端朝向把手前端为正)分别为

(5)

(6)

记碰撞时间间隔为t,由题设,把手、平板与车轮组成的系统在碰撞过程中可视为一个物体.刚碰时,由于把手末端与地面之间有相对速度,把手末端与地面之间在碰撞过程中水平方向的相互作用力是滑动摩擦力.设碰撞过程中地面对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总的支持力为N,在碰撞后的瞬间系统的水平速度为(≥0).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分别对此系统应用动量定理有

(7)

(8)

值得注意的是,(8)式左端的冲量不可能等于零,因而(7)式左端的冲量也不可能等于零.(7)(8)式得

系统静止,故

(9)

系统开始运动,下面分两阶段讨论系统开始运动后直至停止的过程:

阶段I.车轮又滑又滚阶段

两车轮的受力如解题图c所示,图中是地面对两车轮的正压力,是把手和平板通过轴对两车轮分别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作用力,地面对车轮的滑动摩擦力.把手和平板作为一个整体的受力解题图d所示,图中N是地面对把手末端的正压力.

地面与车之间的总滑动摩擦力为

(10)

把手、平板和车轮组成的系统的质心加速度

(11)

对把手和平板系统应用质心运动定理有

(12)

(13)

对把手和平板系统应用相对于过质心的水平轴的转动定理有

(11)(12)(13)式得

将以上两式代入(14)式得

(14)

于是

因而

对两车轮在竖直方向上应用质心运动定理有

(15)

对两车轮应运用转动定理有

(16)

(15)式得

再由(16)式得

设车轮经历时间间隔t后开始纯滚动,由纯滚动条件有

(17)

此即

由此得

车轮开始做纯滚动时的速度为

(18)

在整个又滑又滚阶段,车轴移动的距离

于是有

阶段Ⅱ.车轮纯滚动阶段

两车轮的受力如解题图e所示,图中是地面对两车轮的正压力,分别是把手和平板通过轴对两车轮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作用力,是地面对车轮的作用力(静摩擦力)。把手和平板作为一一个整体的受力解题图f所示,图中是地面对把手末端的正压力.

对两车轮运用质心运动定理有

(20)

对两车轮运用转动定理有

(21)

由纯滚动条件有

(22)

(20)(21)(22)式得

对把手和平板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应用质心运动定理有

联立以上两式有

对把手和平板系统在竖直方向上应用质心运动定理有

对把手和平板系统应用相对于过质心C的水平轴的转动定理有

联立以上三式消去,得

解得

于是

(23)

在整个纯滚动阶段,车轴移动的距离满足

于是

在车轮从开始运动直至静止的整个过程中,车轴移动的距离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闪电是地球上最壮丽的自然现象之一,人们对闪电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还观测到闪电导致的瞬间发光和伽玛射线暴等新现象.闪电通常由雷电云(离地6-12km)放电产生,多数闪电发生在云内,少数到达地面,由于云内冰状颗粒相互碰撞,小颗粒冰晶带正电,随气流上浮到云上端;较大颗粒带负电,下坠到云底端(见图a).云中闪电中和了云内的正负电荷,而云地闪电则把负电荷释放到地面.

(1)利用高空气球携带的电场测量仪测量高空中某圆柱形空域雷电云内的电场,其强度可视为均匀分布,大小为0.15MV/m.该圆柱区域的中轴线垂直于地面,半径为2.5km,高度为1.0km.求该区域上下两端的电势差、正电荷总量以及携带的总电能.已知真空介电常量=8.85×10-12F/m.

(2)在起电过程中,雷电云上下两端电荷会随时间指数增加.当地表电场大于1.0kV/m时,就会发生云地闪电,因此地表电场很少超过10kV/m.假定1)中所述的雷电云从高空缓慢整体下移,直至其负电荷层离地高度为6.0km时暂时保持稳定,地面为良导体,试估算此雷电云正下方产生的地表电场强度.

(3)云地闪电通常由带电云底端带负电的冰晶颗粒尖端放电触发,先形成一条指向地面的放电细路径(直径为厘米量级),该细路径随时间向下延伸,并导致周围空气不断电离,逐渐形成以原细路径(横截面大小可视为不变)为轴的粗圆柱形带电体,最后接近地面形成云地闪电通道.该闪电通道垂直于地面,所带负电荷总量为2.5C(原细放电路径内所带电量相对很小),闪电通道(中心放电细路径除外)内部电场强度大小相等.假设闪电通道的长度远大于其直径,闪电通道的直径远大于中心放电细路径的直径,且在闪电通道连通云地前的极短时间内,闪电通道内部的电荷分布可视为稳定分布.已知大气的电场击穿阈值为3.0MV/m,试估算该云地闪电通道的直径,并导出闪电通道(中心放电细路径除外)内的电荷密度径向分布的表达式

(4)闪电通道连通云地后,云底和通道内部的负电荷迅速流向地面;闪电区域的温度骤然上升到数万摄氏度,导致其中的空气电离,形成等离子体,放出强光,同时通道会剧烈膨胀,产生雷声,闪电的放电电流经过约10μs时间即可达数万安培.在通道底部(接近地面)向四周辐射出频率约为30kHz的很强的无线电波.由于频率低于20MHz(此即所谓电离层截止频率)的电磁波不能进入电离层内部,该无线电波会加热电离层底部(离地约80km)的等离子体,闪电电流--旦超过某阈值将导致该电离层底部瞬间发光,形成一个以强无线电波波源(通道底部)正上方对应的电离层底部为中心的光环,最大直径可延伸到数百公里.试画出电离层底部光环产生与扩展的物理过程示意图,并计算光环半径为100km时光环扩张的径向速度.

(5)球形闪电(球闪)的微波空泡模型认为球闪是一个球形等离子体微波空腔(空泡).当闪电微波较弱时,不足以形成微波空泡,会向太空辐射,穿透电离层,可被卫星观测到.实际上,卫星确实观测到了这种微波辐射.但卫星观测信号易受电离层色散的干扰,携带探测器的高空气球可到达雷电云上方观测,以避免此类干扰.为了在离地12km的高空观测闪电发出的微波信号,需要在该区域悬浮一个载荷(包括气球材料和探测器)50kg的高空氦气球,求此气球在高空该区域悬浮时的体积.已知在离地12km的高度以下,大气温度随高度每升高1km下降5.0K,地面温度T0=290K,地面压强=1.01×105pa,空气摩尔质量M=29g/mol;气球内氦气密度(在离地高度12km处的值)=0.18kg/m3.重力加速度g=9.8m/s2,气体普适常量R=8.31J/(K·mol).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