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氯化二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常温下,S2Cl2是一种橙黄色液体,遇水易水解,产生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且溶液变浑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S2Cl2的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为8电子结构 | |
B. | S2Cl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 |
C. | 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 |
D. | 反应中,生成1mol气体,转移电子为2mol |
20.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 CH4+Cl2→CH3 Cl+HCl | |
B. | ||
C. | ||
D. | CH3COOH+CH3CH2OH$?_{△}^{浓硫酸}$CH3COOCH2CH3+H2O |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A. | H2和D2互为同位素 | |
B. |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 |
C. | CH3CH2CH2CH3与(CH3)2CHCH3互为同系物 | |
D. | 金刚石、石墨、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
1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石油裂化的主要产品是甲烷、乙烯和苯 | |
B. | 脂肪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 |
C. | 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能保持蛋白质的生理活性 | |
D. | 木糖醇(C5H12O5)是一种甜味剂,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
17.下面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任何化学反应的反应限度都相同 | |
B. | 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 |
C. | 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 |
D. | 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反应即停止 |
16.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下列产品的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是( )
A. | 含磷洗涤剂 | B. | 氟利昂 | C. | 乙醇汽油 | D. | 镍镉电池 |
15.镁、铝是常见的两种金属,它们组成合金是现代科技的重要材料.
I、镁的金属性比铝的更强.
(1)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镁的金属性比铝强的原因.答:镁铝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与铝相比,镁原子半径更大,失去电子能力更强.
II、现有四块相同的镁铝合金(假设质量均为Xg).为测定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四个同学各取一块合金,并按下述四种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
甲:将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为VL(标况下);
乙:将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Yg;
丙:将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测得沉淀质量为Zg;
丁:将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再加入足量的氨水后过滤,测得沉淀质量为Wg;
(2)乙方案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H2↑.
(3)四种方案中,可测出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的是甲、乙、丙、丁(填实验方案代号).
(4)选择一种可测出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的方案,并利用相关量,计算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并填入下表中:
(5)方案乙中,浸泡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合金与氢氧化钠溶液构成了原电池.对于该原电池,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Al+8OH--6e-=2AlO2-+4H2O.
I、镁的金属性比铝的更强.
(1)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镁的金属性比铝强的原因.答:镁铝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与铝相比,镁原子半径更大,失去电子能力更强.
II、现有四块相同的镁铝合金(假设质量均为Xg).为测定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四个同学各取一块合金,并按下述四种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
甲:将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为VL(标况下);
乙:将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Yg;
丙:将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测得沉淀质量为Zg;
丁:将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再加入足量的氨水后过滤,测得沉淀质量为Wg;
(2)乙方案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H2↑.
(3)四种方案中,可测出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的是甲、乙、丙、丁(填实验方案代号).
(4)选择一种可测出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的方案,并利用相关量,计算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并填入下表中:
你选择的方案 | 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
甲或乙或丙或丁 | $\frac{3.214V}{X}-3$或$\frac{X-Y}{X}$或$\frac{29X-12Z}{29X}$或$\frac{36W-87X}{17X}$ |
14.某化学反应aA(g)═bB(g)+cC(g)在两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C的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2中,反应进行10分钟时,该反应的速率v(A)=0.04mol/L.
(2)若实验1中进行到40分钟时,B、C的浓度分别为0.25mol/L、0.75mol/L,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3C.
(3)若实验1、2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进行,但其中一个实验使用了催化剂.
①哪个实验使用了催化剂?答:实验2(填“实验1”或“实验2”).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达到平衡的时间短.
②你认为催化剂是否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限度?答:不会(填“会”或“不会”).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
0 171030 171038 171044 171048 171054 171056 171060 171066 171068 171074 171080 171084 171086 171090 171096 171098 171104 171108 171110 171114 171116 171120 171122 171124 171125 171126 171128 171129 171130 171132 171134 171138 171140 171144 171146 171150 171156 171158 171164 171168 171170 171174 171180 171186 171188 171194 171198 171200 171206 171210 171216 171224 203614
实验 | 反应时间(min)及体系中A的浓度(mol/L) |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
1.0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2)若实验1中进行到40分钟时,B、C的浓度分别为0.25mol/L、0.75mol/L,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3C.
(3)若实验1、2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进行,但其中一个实验使用了催化剂.
①哪个实验使用了催化剂?答:实验2(填“实验1”或“实验2”).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达到平衡的时间短.
②你认为催化剂是否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限度?答:不会(填“会”或“不会”).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