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探究氯气和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和氨气的反应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烧瓶内的固体可选用ab.
a.烧碱 b.生石灰. c.二氧化硅 d.五氧化二磷
(2)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上图的备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BⅠ;DⅡ;EⅢ(填编号).装置I中需要的试剂是碱石灰.
(3)写出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4)装置C内出现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鉴定该固体中的阳离子的操作步骤:取固体适量,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可证明阳离子为氨根离子.
(5)该装置连接后尚存在的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污染环境.
I | Ii | Iii | |
备选装置 |
a.烧碱 b.生石灰. c.二氧化硅 d.五氧化二磷
(2)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上图的备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BⅠ;DⅡ;EⅢ(填编号).装置I中需要的试剂是碱石灰.
(3)写出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4)装置C内出现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鉴定该固体中的阳离子的操作步骤:取固体适量,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可证明阳离子为氨根离子.
(5)该装置连接后尚存在的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污染环境.
18.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 不宜用瓷坩埚灼烧氢氧化钠或碳酸钠 | |
B. | 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后所得溶液浓度偏大 | |
C. | 分液操作时,由于分液漏斗下端已沾满下层液体,故上层液体要从上口倒出 | |
D. | 用托盘天平称量11.74g氯化钠晶体 | |
E. | 用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
1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1 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 | |
B. | 7.8g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1NA | |
C. | 标准状况下,5.6 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 | |
D. | 1 mol FeCl3跟水完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其中胶体粒子的数目为NA |
16.亚硝酸钠(NaNO2)可将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离子转化为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氧气结合的能力.误食亚硝酸钠中毒,可服维生素C缓解,则亚硝酸钠和维生素C分别表现出的性质是( )
A. | 氧化性、还原性 | B. | 还原性、氧化性 | C. | 氧化性、酸性 | D. | 还原性、碱性 |
13.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一下叙述正确的是( )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列表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列表
元素代号 | L | M | Q | R | T |
原子半径/nm | 0.160 | 0.143 | 0.112 | 0.104 | 0.066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2 | +6、-2 | -2 |
A. | 氢化物的沸点为H2T<H2R | B. | 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 | ||
C. | M与T、Q与 T形成的化合物性质相似 | D. | 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
12.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0 171026 171034 171040 171044 171050 171052 171056 171062 171064 171070 171076 171080 171082 171086 171092 171094 171100 171104 171106 171110 171112 171116 171118 171120 171121 171122 171124 171125 171126 171128 171130 171134 171136 171140 171142 171146 171152 171154 171160 171164 171166 171170 171176 171182 171184 171190 171194 171196 171202 171206 171212 171220 203614
A. | 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 |
B. |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 |
C. | 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 |
D. | 反应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