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图曲线图(纵坐标为沉淀的量,横坐标为加入物的量)不正确的是( )
A. | 向1L浓度均为0.1mol/L的Ba(OH)2、NaAlO2混合液加入0.1 mol/L稀H2SO4溶液 | |
B. | 向含有0.1 mol/L AlCl3和0.3mol/L NH4Cl的混合液1L中加入0.1mol/L NaOH溶液 | |
C. | 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明矾[KAl(SO4)2]溶液,[已知AlO2-和Al3+在溶液中生成Al(OH)3] | |
D. | 向AlCl3溶液滴加过量氨水 |
1.反应 3A(g)?2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的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 的浓度 c 随时间 t 的变化情况如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 1,反应在10min~20min 内D的平均速率为0.01 mol/(L•min)
(2)在实验 2,A 的初始浓度 c2=2.0 mol/L,反应经20min 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加入正催化剂
(3)设实验 3、1平衡时的反应速率为 v3、v1,则 v3>v1(填<、>或=),且c3=2.5 mol/L
(4)推测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从实验1到实验4,温度升高,A的平衡浓度升高,说明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实验 序号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
1 | 500 | 2.0 | 1.6 | 1.3 | 1.0 | 0.8 | 0.8 |
2 | 500 | c2 | 1.2 | 0.8 | 0.8 | 0.8 | 0.8 |
3 | 500 | c3 | 1.7 | 1.3 | 1.0 | 1.0 | 1.0 |
4 | 600 | 2.0 | 1.1 | 0.9 | 0.9 | 0.9 | 0.9 |
(1)在实验 1,反应在10min~20min 内D的平均速率为0.01 mol/(L•min)
(2)在实验 2,A 的初始浓度 c2=2.0 mol/L,反应经20min 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加入正催化剂
(3)设实验 3、1平衡时的反应速率为 v3、v1,则 v3>v1(填<、>或=),且c3=2.5 mol/L
(4)推测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从实验1到实验4,温度升高,A的平衡浓度升高,说明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0.等温等容条件下有反应:2A(g)+2B(g)?C(g)+3D(g).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Ⅰ:A、B的起始浓度均为2mol/L;Ⅱ: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mol/L和6mo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Ⅰ和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系统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 | |
B. | Ⅰ和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系统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不同 | |
C. | 达到平衡时Ⅰ途径的vA等于Ⅱ途径的vA | |
D. | 达到平衡后,第Ⅰ途径混合气密度为第Ⅱ途径混合气密度的$\frac{1}{2}$ |
19.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的是( )
①Fe;②Al;③Al2O3;④Fe2O3;⑤Al(OH)3;⑥Fe(OH)2;⑦Fe(OH)3.
①Fe;②Al;③Al2O3;④Fe2O3;⑤Al(OH)3;⑥Fe(OH)2;⑦Fe(OH)3.
A. | ②③⑤ | B. | ②③⑤⑥ | C. | ②③④⑤ | D. | ①②③④⑤ |
17.根据如图有关图象,说法正确的是( )
0 169542 169550 169556 169560 169566 169568 169572 169578 169580 169586 169592 169596 169598 169602 169608 169610 169616 169620 169622 169626 169628 169632 169634 169636 169637 169638 169640 169641 169642 169644 169646 169650 169652 169656 169658 169662 169668 169670 169676 169680 169682 169686 169692 169698 169700 169706 169710 169712 169718 169722 169728 169736 203614
A. | 由图Ⅰ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H<0 | |
B. | 由图Ⅱ知,反应在t6时刻,NH3体积分数最大 | |
C. | 由图Ⅱ知,t3时采取降低反应体系压强的措施 | |
D. | 图Ⅲ表示在10 L容器、850℃时的反应,由图知,到4 min时,反应放出51.6 kJ的热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