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Ⅰ)六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R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比较Z、W的简单氢化物沸点高低并说明原因沸点H2O>H2S,由于H2O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3)W和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4,其中Y的质量分数约为30%,则化合物甲的化学式为N4S4.
(Ⅱ)聚合硫酸铁简称聚铁[Fe2(OH)n(SO4)(3-0.5n)]m(n>2,m≤10),是一种高效的无极高分子混凝剂,净水剂,实验室利用硫酸亚铁制取聚合硫酸铁的主要流程如下:
(4)FeSO4溶液显弱酸性的原因是Fe2++2H2O?2H++Fe(OH)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加入浓硫酸调节pH的作用是:①抑制Fe2+水解;②提高H2O2的氧化能力(或促进Fe2+被氧化).
(6)写出用上述流程得到某聚铁[Fe2(OH)4SO4]4的化学方程式8FeSO4+4H2O2+8H2O$\frac{\underline{\;\;△\;\;}}{\;}$[Fe2(OH)4SO4]4+4H2SO4.
(7)测定聚铁中含铁量的方法为把聚铁溶于过量酸中,先用过量的SnCl2将Fe3+还原成Fe2+,再加入HgCl2溶液除去过量的SnCl2,然后用标准的K2Cr2O7溶液(先加入几滴试亚铁灵指示剂)滴定溶液中的Fe2+.此过程发生的部分反应为:
Sn2++2Hg2++8Cl-═Hg2Cl2↓+SnCI62-
Cr2O22-+14H++6Fe2+═2Cr3++6Fe3++7H2O
①用HgCl2除去过量的SnCl2的目的是防止滴定过程中由于Sn2+同时还原Cr2O72-而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
②称取聚铁质量为10.00g配成100.0mL溶液,取出20.00mL,经上述方法处理后,用0.1000mol•L-1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K2Cr2O7标准溶液12.80mL,则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5%.
X | Y | Z | M |
R | W |
(2)比较Z、W的简单氢化物沸点高低并说明原因沸点H2O>H2S,由于H2O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3)W和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4,其中Y的质量分数约为30%,则化合物甲的化学式为N4S4.
(Ⅱ)聚合硫酸铁简称聚铁[Fe2(OH)n(SO4)(3-0.5n)]m(n>2,m≤10),是一种高效的无极高分子混凝剂,净水剂,实验室利用硫酸亚铁制取聚合硫酸铁的主要流程如下:
(4)FeSO4溶液显弱酸性的原因是Fe2++2H2O?2H++Fe(OH)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加入浓硫酸调节pH的作用是:①抑制Fe2+水解;②提高H2O2的氧化能力(或促进Fe2+被氧化).
(6)写出用上述流程得到某聚铁[Fe2(OH)4SO4]4的化学方程式8FeSO4+4H2O2+8H2O$\frac{\underline{\;\;△\;\;}}{\;}$[Fe2(OH)4SO4]4+4H2SO4.
(7)测定聚铁中含铁量的方法为把聚铁溶于过量酸中,先用过量的SnCl2将Fe3+还原成Fe2+,再加入HgCl2溶液除去过量的SnCl2,然后用标准的K2Cr2O7溶液(先加入几滴试亚铁灵指示剂)滴定溶液中的Fe2+.此过程发生的部分反应为:
Sn2++2Hg2++8Cl-═Hg2Cl2↓+SnCI62-
Cr2O22-+14H++6Fe2+═2Cr3++6Fe3++7H2O
①用HgCl2除去过量的SnCl2的目的是防止滴定过程中由于Sn2+同时还原Cr2O72-而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
②称取聚铁质量为10.00g配成100.0mL溶液,取出20.00mL,经上述方法处理后,用0.1000mol•L-1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K2Cr2O7标准溶液12.80mL,则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5%.
1.三氯化磷(PCl3)是合成药物的重要化工原料,可通过白磷和氯气化合得到.
已知:白磷与少量Cl2反应生成PCl3,与过量Cl2反应生成PCl5;PCl3遇O2会生成POCl3(三氯氧磷);POCl3能溶于PCl3;POCl3和PCl3遇水会强烈水解.
实验室制取PCl3的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请回答:
(1)实验所需氯气可用MnO2和浓HCl反应制取,实验过程中所用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和玻璃导气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制取的氯气需要进行干燥,请设计实验证明通入的氯气是干燥的将氯气通入装有干燥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气是干燥的(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2)实验过程中要加入白磷、通入CO2、通入Cl2、加热,实验时具体的操作方法和顺序是先打开K2,等反应体系中充满CO2后,加入白磷,然后再打开K1,通入氯气,加热.
(3)E烧杯中加入冷水的目的是冷却收集PCl3,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和空气中的水蒸气.
(4)实验制得的粗产品中常含有POCl3、PCl5等,先加入过量白磷加热,除去PCl5和过量白磷后,再除去PCl3中的POCl3制备纯净的PCl3可选用的方法有C(填字母序号).
A.萃取 B.过滤 C.蒸馏 D.蒸发结晶
(5)①PCl3遇水会强烈水解生成H3PO3和HCl,则PCl3和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除OH-之外其它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H+)>c(Cl-)>c(H2PO3-)>c(HPO32-)(已知亚磷酸(H3PO3)是二元弱酸).
②若将0.01mol POCl3投入热水配成1L的溶液,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则先产生的沉淀是AgCl[已知Ksp(Ag3PO4)=1.4×10-16,Ksp(AgCl)=1.8×10-10].
已知:白磷与少量Cl2反应生成PCl3,与过量Cl2反应生成PCl5;PCl3遇O2会生成POCl3(三氯氧磷);POCl3能溶于PCl3;POCl3和PCl3遇水会强烈水解.
实验室制取PCl3的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白磷 | 44.1 | 280.5 | 1.82 |
PCl3 | -112 | 75.5 | 1.574 |
POCl3 | 2 | 105.3 | 1.675 |
(1)实验所需氯气可用MnO2和浓HCl反应制取,实验过程中所用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和玻璃导气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制取的氯气需要进行干燥,请设计实验证明通入的氯气是干燥的将氯气通入装有干燥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气是干燥的(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2)实验过程中要加入白磷、通入CO2、通入Cl2、加热,实验时具体的操作方法和顺序是先打开K2,等反应体系中充满CO2后,加入白磷,然后再打开K1,通入氯气,加热.
(3)E烧杯中加入冷水的目的是冷却收集PCl3,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和空气中的水蒸气.
(4)实验制得的粗产品中常含有POCl3、PCl5等,先加入过量白磷加热,除去PCl5和过量白磷后,再除去PCl3中的POCl3制备纯净的PCl3可选用的方法有C(填字母序号).
A.萃取 B.过滤 C.蒸馏 D.蒸发结晶
(5)①PCl3遇水会强烈水解生成H3PO3和HCl,则PCl3和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除OH-之外其它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H+)>c(Cl-)>c(H2PO3-)>c(HPO32-)(已知亚磷酸(H3PO3)是二元弱酸).
②若将0.01mol POCl3投入热水配成1L的溶液,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则先产生的沉淀是AgCl[已知Ksp(Ag3PO4)=1.4×10-16,Ksp(AgCl)=1.8×10-10].
8.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与C,B与D分别同主族,且A,C元素的质子数之和是B、D元素质子数之和的一半,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C>D>B>A | |
B. | 由B和C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既含有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 |
C. | 元素B、D、E分别与A形成的化合物中,熔沸点最高的是B与A形成的化合物 | |
D. | 元素D与C形成的化合物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不易变质 |
6.足量的铝分别与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是(相同条件)( )
A. | 1:1 | B. | 2:3 | C. | 3:2 | D. | 1:3 |
5.要除去下表中各粉末状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填写所用试剂和操作操作,如不需要则用/表示.
样品 | 所加试剂 | 主要操作 | 化学方程式 |
SiO2(CaCO3) | |||
CaCO3(SiO2) | |||
Fe(Si) | |||
SiO2(H2SiO3) |
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
0 169482 169490 169496 169500 169506 169508 169512 169518 169520 169526 169532 169536 169538 169542 169548 169550 169556 169560 169562 169566 169568 169572 169574 169576 169577 169578 169580 169581 169582 169584 169586 169590 169592 169596 169598 169602 169608 169610 169616 169620 169622 169626 169632 169638 169640 169646 169650 169652 169658 169662 169668 169676 203614
A. | Na2SiO3溶液与盐酸 | B. | CO2与足量石灰水 | ||
C. | NaOH溶液与NaAlO2溶液 | D. | 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