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C8H18含有5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 )
A. | 1种 | B. | 2种 | C. | 3种 | D. | 4种 |
8.为探究FeCl2溶液电解时阴阳极的产物,某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査阅资料:电解能否发生、电极反应及其速率,与电压大小、离子浓度等因素有关)
I.电极a表面始终未出现气泡,但产生了银灰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2e-=Fe
Ⅱ.电极b开始一段时间内,表面无气泡产生,周围液体出现红褐色,逐渐浑浊.吸取该电极周围少许液体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滴入淀粉一KI溶液,液体颜色不变;另一支试管中先加盐酸酸化,再滴入KSCN溶液,巧液变为红色.
结论:电解过程中产生了Fe3+,同时水解产生了红褐色物质.
(1)加盐酸酸化时发生的反应是Fe(OH)3+3H+=Fe3++3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对电解过程中Fe3+产生的原因进行猜想:
猜想①: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成Fe3%
猜想②:Fe2+在阳极直接放电生成Fe3+
猜想③:…
(3)设计实验验证猜想①
供选择的试剂:1mol/LFeS04溶液、lmoi/L 盐酸、2mol/L 盐酸、lmol/LNaCl 溶液、2moJ/L NaCl溶液、淀粉一KI溶液、KSCN溶液,蒸馏水
(査阅资料:电解能否发生、电极反应及其速率,与电压大小、离子浓度等因素有关)
I.电极a表面始终未出现气泡,但产生了银灰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2e-=Fe
Ⅱ.电极b开始一段时间内,表面无气泡产生,周围液体出现红褐色,逐渐浑浊.吸取该电极周围少许液体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滴入淀粉一KI溶液,液体颜色不变;另一支试管中先加盐酸酸化,再滴入KSCN溶液,巧液变为红色.
结论:电解过程中产生了Fe3+,同时水解产生了红褐色物质.
(1)加盐酸酸化时发生的反应是Fe(OH)3+3H+=Fe3++3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对电解过程中Fe3+产生的原因进行猜想:
猜想①: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成Fe3%
猜想②:Fe2+在阳极直接放电生成Fe3+
猜想③:…
(3)设计实验验证猜想①
供选择的试剂:1mol/LFeS04溶液、lmoi/L 盐酸、2mol/L 盐酸、lmol/LNaCl 溶液、2moJ/L NaCl溶液、淀粉一KI溶液、KSCN溶液,蒸馏水
操作 | 现象和结论 |
①取-定量2mol/L NaCl溶液,调 节溶液pH为4.91:再以相间装置进行电解. ②电解相同时间后,若电极b表面无气泡,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入淀粉KI溶液 | |
7.O3氧化海水中I-是大气中碘的主要来源.将O3通入稀硫酸酸化的NaI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发生反应如下:
反应Ⅰ:O3+2I-+2H+=I2+O2+H2O
(1)用双线桥标示反应Ⅰ的电子转移情况.
(2)I2可以继续与I-发生反应Ⅱ:I2(aq)+I-(aq)?I3-(aq)△H,为探究外在条件对I3-生成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三组实验,完成表中的内容(表中不要留空格):
(3)用离子色谱仪测定I3-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反应Ⅱ的△H<0(填“>”“<”或“=”)
②实验B 10s内,I3-的生成速率为8.8×10-4mol/(L.s).
③实验B 18s后,I3-生成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I-浓度降低.
(4)为进一步探究FeCl2对I3-生成速率的影响,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一:Fe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Cl-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
实验步骤及结论:取一定量NaI溶液,加入稀硫酸调节pH=5.2,将溶液均分为两份A和B,向A、B试管中分解加入等物质的量的FeSO4、Na2SO4固体少许,之后同时向两支试管中通入O3,用离子色谱仪测定10s后I3-浓度,若cA(I3-)>cB(I3-),说明假设一成立,若cA(I3-)=cB(I3-),则假设一不成立.
反应Ⅰ:O3+2I-+2H+=I2+O2+H2O
(1)用双线桥标示反应Ⅰ的电子转移情况.
(2)I2可以继续与I-发生反应Ⅱ:I2(aq)+I-(aq)?I3-(aq)△H,为探究外在条件对I3-生成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三组实验,完成表中的内容(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 | 实验目的 | 反应物 | 温度 | 反应前溶液的pH |
A | 对照组 | O3+NaI+H2SO4 | 25℃ | 5.2 |
B | 研究FeCl2对I3-生成速率的影响 | O3+NaI+H2SO4+FeCl2 | 25℃ | 5.2 |
C | 研究温度对I3-生成速率的影响 | O3+NaI+H2SO4 | 5℃ | 5.2 |
①反应Ⅱ的△H<0(填“>”“<”或“=”)
②实验B 10s内,I3-的生成速率为8.8×10-4mol/(L.s).
③实验B 18s后,I3-生成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I-浓度降低.
(4)为进一步探究FeCl2对I3-生成速率的影响,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一:Fe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Cl-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
实验步骤及结论:取一定量NaI溶液,加入稀硫酸调节pH=5.2,将溶液均分为两份A和B,向A、B试管中分解加入等物质的量的FeSO4、Na2SO4固体少许,之后同时向两支试管中通入O3,用离子色谱仪测定10s后I3-浓度,若cA(I3-)>cB(I3-),说明假设一成立,若cA(I3-)=cB(I3-),则假设一不成立.
5.H、N、O、P、Cr、Fe是元素周期表中六种常见元素.
(1)P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ⅤA族;Cr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是3d54s1.O的一种18电子结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
(2)用“>”“<”填空:
(3)以铁作阳极,利用电解生成的Fe2+而将酸性含铬废水(K2Cr2O7)中的铬元素还原为三价,之后电解沉淀而除去,写出前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4)已知:
3Fe(s)+2O2(g)=Fe3O4(s)△H=-1118.4kJ/mol
2H2(g)+O2(g)=2H2O(g)△H=-438.6kJ/mol,
则3Fe(s)+4H2O(g)=Fe3O4(s)+4H2(g)的△H=-151.2KJ/mol.
(1)P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ⅤA族;Cr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是3d54s1.O的一种18电子结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
(2)用“>”“<”填空:
电负性 | 熔沸点 | 稳定性 | 酸性 |
O>N | NH3>PH3 | Fe2+< Fe3+ | H3PO4<HNO3 |
(4)已知:
3Fe(s)+2O2(g)=Fe3O4(s)△H=-1118.4kJ/mol
2H2(g)+O2(g)=2H2O(g)△H=-438.6kJ/mol,
则3Fe(s)+4H2O(g)=Fe3O4(s)+4H2(g)的△H=-151.2KJ/mol.
4.常温时,向20mL 0.1mol•L-1醋酸溶液中滴加0.1mol•L-1Na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时升高温度,溶液pH增大 | |
B. | b点c(CH3COO-)<c(CH3COOH) | |
C. | c点对应的NaOH溶液的体积V=20mL | |
D. | d点c(Na+)-c(CH3COO-)=9.9×10-7mol•L-1 |
3.莫尔盐[(NH4)2Fe(SO4)2•6H2O]溶液经常用于定量滴定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0 168511 168519 168525 168529 168535 168537 168541 168547 168549 168555 168561 168565 168567 168571 168577 168579 168585 168589 168591 168595 168597 168601 168603 168605 168606 168607 168609 168610 168611 168613 168615 168619 168621 168625 168627 168631 168637 168639 168645 168649 168651 168655 168661 168667 168669 168675 168679 168681 168687 168691 168697 168705 203614
A. | 配制0.1mol•L-1莫尔盐溶液500mL,需莫尔盐19.6克 | |
B. | 可与含Fe2+、HClO、H+、Cl-微粒的溶液大量共存 | |
C. | 加入过量Ba(OH)2溶液发生反应:2Ba2++2SO42-+Fe2++2OH-=2BaSO4↓+Fe(OH)2↓ | |
D. | 取样,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出现可让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证明含NH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