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列组合不能形成配位键的是( )
A. | Ag+、NH3 | B. | H2O、H+ | C. | CO3+、CO | D. | Ag+、H+ |
9.氢能是未来能源结构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目前已有专家已研究出用淀粉或纤维素与水在酶作用下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方法制氢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从整个循环来看,利用该方法得到的氢能来源于太阳能 | |
B. | 上述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6H10O5)n+7nH2O$\stackrel{酶}{→}$ 6nCO2↑+12nH2↑ | |
C. | 氢元素的三种同素异形体${\;}_{1}^{1}H$、${\;}_{1}^{2}H$、${\;}_{1}^{3}H$,能形成六种单质 | |
D. | 从化学的本质看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6.某课外学习小组在学习了Na2O2与CO2的反应后,认为Na2O2与SO2应该也可以反应.他们设计了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探究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3+H2SO4=Na2SO4+SO2↑+H2O.
装置D的作用:除了可以防止空气中的CO2、水蒸气等进入C中与Na2O2反应,还可以吸收尾气在通入足量的SO2与Na2O2充分反应后,他们对C中固体产物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只有Na2SO3;假设2:只有Na2SO4;假设3:既有Na2SO3,又有Na2SO4.
(1)若假设1成立,写出SO2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SO2=2Na2SO3+O2↑.
(2)为进一步确定C中反应后固体产物的成分(Na2O2已反应完全),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产物是Na2SO4,该方案是否合理否否(填“是”或“否”),理由是硝酸有强氧化性,硝酸可以将BaSO3沉淀氧化为BaSO4
(3)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假设3成立,请帮助他完成下表.
步骤②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3+H2SO4=Na2SO4+SO2↑+H2O.
装置D的作用:除了可以防止空气中的CO2、水蒸气等进入C中与Na2O2反应,还可以吸收尾气在通入足量的SO2与Na2O2充分反应后,他们对C中固体产物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只有Na2SO3;假设2:只有Na2SO4;假设3:既有Na2SO3,又有Na2SO4.
(1)若假设1成立,写出SO2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SO2=2Na2SO3+O2↑.
(2)为进一步确定C中反应后固体产物的成分(Na2O2已反应完全),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产物是Na2SO4,该方案是否合理否否(填“是”或“否”),理由是硝酸有强氧化性,硝酸可以将BaSO3沉淀氧化为BaSO4
(3)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假设3成立,请帮助他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现象 |
①取少量C中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 固体全部溶解 |
②向上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中. | KMnO4溶液紫色褪去 |
③向步骤②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5.下列各组物质中,肯定是同系物的是( )
A. | 和 | B. | CH2=CH2和 | ||
C. | C2H2和C4H6 | D. | 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 |
3.能够用于鉴别SO2和CO2的溶液是( )
A. | 石蕊试液 | B. | 品红溶液 | C. | 澄清石灰水 | D. | 氯化钡溶液 |
2.某课外兴趣小组对H2O2的分解速率做了如下实验探究:
(1)下表是该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采集的一组数据:用l0mL H2O2制取150mL O2所需的时问(s)
①验证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时要考试控制变量.取相同浓度的H2O2进行实验,上表反应条件中考虑控制单因子变量的是温度、浓度、催化剂.
②对照反应条件a和b,可以说明催化剂 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有影响,该影响可具体表述为催化剂加快分解速率.
(2)将质量相同但聚集状态不同的MnO2分别加入到5mL 5%的双氧水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测试结果加下.
①写出加入MnO2后H2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②上述实验中,使用粉末状催化剂和块状催化剂所得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0:1.
(1)下表是该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采集的一组数据:用l0mL H2O2制取150mL O2所需的时问(s)
浓度 时间(s) 反应条件 | 30%H2O2 | 15%H2O2 | 10%H2O2 | 5%H2O2 |
无催化剂、不加热(t1℃) | 几乎不反应 | 几乎不反应 | 几乎不反应 | 几乎不反应 |
无催化剂、加热(t2℃) | 360(a) | 480 | 540 | 720 |
MnO2催化剂、加热(t2℃) | 10(b) | 25 | 60 | 120 |
②对照反应条件a和b,可以说明催化剂 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有影响,该影响可具体表述为催化剂加快分解速率.
(2)将质量相同但聚集状态不同的MnO2分别加入到5mL 5%的双氧水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测试结果加下.
催化剂(MnO2) | 操作情况 | 观察结果 |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 |
粉末状 | 混合不振荡 |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3min |
块状 |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 30min |
②上述实验中,使用粉末状催化剂和块状催化剂所得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0:1.
1.常温下,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某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在点③处恰好中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0 168478 168486 168492 168496 168502 168504 168508 168514 168516 168522 168528 168532 168534 168538 168544 168546 168552 168556 168558 168562 168564 168568 168570 168572 168573 168574 168576 168577 168578 168580 168582 168586 168588 168592 168594 168598 168604 168606 168612 168616 168618 168622 168628 168634 168636 168642 168646 168648 168654 168658 168664 168672 203614
A. | 该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8×10-5 | |
B. | 点①处溶液中c(CH3COO-)<c(CH3COOH) | |
C. | 点③处溶液中c(OH-)=c(CH3COOH)+c(H+) | |
D. | 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c(CH3COOH)>c(CH3COO-)>c(OH-)>c(Na+)>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