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已知:①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但均不超过20.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中均含有元素Y和Z,有的还含有元素X;②甲、乙、丙中元素Y的化合价依次递增,但均未达到最高价态;③丙受热催化生成甲和X的单质;④常温下,Y的单质与常见的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甲和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中均一定含有离子键 | |
B. | 丙中元素Y可用AgNO3溶液直接检验 | |
C. | 离子半径大小为X2-<Y-<Z+ | |
D. | 酸性条件下,丙的氧化性一定比乙强 |
14.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氮在低层大气中可形成化学烟雾,并循环生成臭氧,反应机理为:( )
①NO2$\frac{\underline{\;he\;}}{\;}$NO+O;②O+O2═O;③-----.该过程的总反应为3O2═2O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NO2$\frac{\underline{\;he\;}}{\;}$NO+O;②O+O2═O;③-----.该过程的总反应为3O2═2O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反应③为N2O4═2NO2 | |
B. | 该过程最终会导致大气中O的含量增加 | |
C. | 总反应中NO2作催化剂 | |
D. | 该反应可用于修复大气“臭氧空调” |
13.下表中的“实验结论”与对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完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逐渐褪去;再加热已褪色的溶液,溶液又恢复为红色 | 生成的亚硫酸不稳定 |
B |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 原溶液中含有NH+4 |
C | 在某硝酸盐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酸化,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 原硝酸盐为Fe(NO3)3 |
D | 将淀粉液和稀硫酸混合微热:一段时间后加入银氨溶液,振荡,水溶加热,试管内壁未出现银镜 | 淀粉一定尚未水解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1.已知反应:2NO2 (红棕色)?N2O4(无色)△H<0.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图1和图2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点的操作是拉伸注射器 | |
B. | d 点:v(正)<v(逆) | |
C. | c点与a点相比,c(NO2)增大,c(N2O4)减小 | |
D. | 若不忽略体系温度变化,且没有能量损失,则T(b)>T(c) |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对稀土元素及化合物的研究是获得优良催化剂的一种重要途径 | |
B. | 油脂是人体中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在工业上可用于制肥皂和油漆 | |
C. | 离子键、共价键和氢键等化学键都可能对物质的熔沸点产生影响 | |
D. | 高分子膜在分离提纯、物质制备以及能量转化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0 168062 168070 168076 168080 168086 168088 168092 168098 168100 168106 168112 168116 168118 168122 168128 168130 168136 168140 168142 168146 168148 168152 168154 168156 168157 168158 168160 168161 168162 168164 168166 168170 168172 168176 168178 168182 168188 168190 168196 168200 168202 168206 168212 168218 168220 168226 168230 168232 168238 168242 168248 168256 203614
A. |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和用海水晒盐都利用了相同的物质分离方法 | |
B. | 往盛有少量淀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加热3~4分钟后,再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最后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有“银镜”出现 | |
C. | 受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的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 |
D. | 采用比色的方法测定溶液颜色的深浅,根据溶液颜色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换算成反应物在不同反应时刻的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