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下列现象与氢键的作用有关的是( )
①NH3、HF、H2O的熔、沸点比同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
②乙醇、乙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③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④尿素[CO(NH2)2]的熔、沸点比醋酸的高
⑤DNA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⑥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
⑦SiO2的硬度大,熔沸点高
⑧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⑨SO3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①NH3、HF、H2O的熔、沸点比同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
②乙醇、乙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③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④尿素[CO(NH2)2]的熔、沸点比醋酸的高
⑤DNA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⑥水分子高温下也很稳定
⑦SiO2的硬度大,熔沸点高
⑧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⑨SO3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A. | ①②③④⑤ | B. | ②③④⑤⑥⑦ | C. | ①②④⑤⑨ | D. | ①②③⑤⑧ |
16.高温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K=$\frac{c(CO)•c({H}_{2}O)}{c(C{O}_{2})•c({H}_{2})}$.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H2浓度减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
B. |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 |
C. |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 |
D. |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g)+H2O(g)$\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CO2(g)+H2(g)△H<0 kJ/mol |
15.下列关于${\;}_{2}^{3}He$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_{2}^{3}He$原子核内有2个中子 | |
B. | ${\;}_{2}^{3}He$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 |
C. | ${\;}_{3}^{4}He$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 | |
D. | ${\;}_{2}^{3}He$和${\;}_{2}^{4}He$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
14.短周期元素R、Q、M、T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已知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1.
(1)人的汗液中含有T的简单离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元素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VIA族.
(2)R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是共价键(选填“离子”或“共价”).
(3)加热时,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单质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浓)+C$\frac{\underline{\;\;△\;\;}}{\;}$4NO2↑+CO2↑+2H2O(用具体的化学式表示).
(4)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有如下转化:甲$\stackrel{+X}{→}$乙$→_{化合反应}^{+X}$丙,若其中甲是单质,乙、丙为化合物,x是具有氧化性的无色气体单质,则甲的化学组成不可能是④(选填序号).
①R ②Q2 ③M ④T2
(5)元素T的含氧酸HTO具有漂白性写出HTO的电子式.
R | Q | ||
M | T |
(2)R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是共价键(选填“离子”或“共价”).
(3)加热时,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单质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浓)+C$\frac{\underline{\;\;△\;\;}}{\;}$4NO2↑+CO2↑+2H2O(用具体的化学式表示).
(4)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有如下转化:甲$\stackrel{+X}{→}$乙$→_{化合反应}^{+X}$丙,若其中甲是单质,乙、丙为化合物,x是具有氧化性的无色气体单质,则甲的化学组成不可能是④(选填序号).
①R ②Q2 ③M ④T2
(5)元素T的含氧酸HTO具有漂白性写出HTO的电子式.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或等于4 | |
B. | 只有非金属能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 | |
C. | 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 |
D. |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Na[Al(OH)4]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H)4]-+CO2+3H2O=2Al(OH)3↓+CO32- | |
B. | 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32-+2H+═CO2↑+H2O | |
C. | 氧化铜溶于稀盐酸中:CuO+2H+=Cu2++2H2O | |
D. | 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Ba2++OH-+H++SO42-=BaSO4↓+H2O |
11.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 晶体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 | |
B. | 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 |
C. | 氢氟酸可用刻蚀玻璃 | |
D. | 硅是制取水泥的原料 |
9.常温下,用0.01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01mol•L-1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PH=2 | |
B. | b点对应的溶液中:c(OH-)+c(CH3COO-)=c(Na+)+c(H+) | |
C. | c点表示NaOH溶液与CH3CO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 |
D. | d点对用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同温下纯水的电离程度 |
8.某学生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用标准盐酸(0.1000mol/L)溶液润洗2遍,注入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或“0”以下刻度;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也用该盐酸溶液润洗2遍;从酸式滴定管中放出20.00mL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2遍,调节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或“0”以下刻度.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并用pH计记录pH变化.滴定至指示剂刚好变色,且并不马上恢复原来颜色为止,记录碱式滴定管液面读数.再继续滴定,并记录pH至无明显变化为止.
重复上述取样、滴定工作2次,记录每次实验所用碱溶液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有2根滴定管,其中b(选填“a”、“b”)是酸式滴定管.
(2)滴定过程中,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a(选填“a”、“b”).
a.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b.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3)该小组在步骤①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操作,由此造成测定结果偏高 (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图2中该滴定过程的滴定曲线是下列的a(选填“a”、“b”).
(5)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则该小组计算得到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mol/L.
0 167698 167706 167712 167716 167722 167724 167728 167734 167736 167742 167748 167752 167754 167758 167764 167766 167772 167776 167778 167782 167784 167788 167790 167792 167793 167794 167796 167797 167798 167800 167802 167806 167808 167812 167814 167818 167824 167826 167832 167836 167838 167842 167848 167854 167856 167862 167866 167868 167874 167878 167884 167892 203614
①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用标准盐酸(0.1000mol/L)溶液润洗2遍,注入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或“0”以下刻度;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也用该盐酸溶液润洗2遍;从酸式滴定管中放出20.00mL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2遍,调节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或“0”以下刻度.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并用pH计记录pH变化.滴定至指示剂刚好变色,且并不马上恢复原来颜色为止,记录碱式滴定管液面读数.再继续滴定,并记录pH至无明显变化为止.
重复上述取样、滴定工作2次,记录每次实验所用碱溶液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有2根滴定管,其中b(选填“a”、“b”)是酸式滴定管.
(2)滴定过程中,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a(选填“a”、“b”).
a.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b.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3)该小组在步骤①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操作,由此造成测定结果偏高 (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图2中该滴定过程的滴定曲线是下列的a(选填“a”、“b”).
(5)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盐酸标准液体积(mL) | 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液的体积(mL) | |
滴定前 | 滴定后 | ||
1 | 20.00 | 0.50 | 20.70 |
2 | 20.00 | 2.00 | 22.00 |
3 | 20.00 | 1.00 | 2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