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已知酸性:A. | 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足量CO2 | |
B. | 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 | |
C. | 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 |
D. | 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加入适量H2SO4 |
分析 酸性:>H2CO3>
,所以碳酸氢钠和
反应生成苯甲酸钠、和
不反应,将
转变为
,
应先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
,由于
>H2CO3>
,则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生成
.
解答 解:A.应先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
,由于
>H2CO3>
,则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生成
,所以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足量CO2即可,故A正确;
B.与稀硫酸共热后生成邻羟基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故B错误;
C.与稀H2SO4共热后生成邻羟基苯甲酸,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故C错误;
D.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生成,再加入适量H2SO4生成
,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根据物质结构结合酸性强弱确定反应先后顺序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酚羟基能和碳酸钠反应,易错选项是B.
A. | babaXn-含有的中子数为a+b | |
B. | babaXn-含有的电子数为a-n | |
C. | X原子的质量数为a+b+n | |
D. | 一个X原子的质量约为b6.02×1023b6.02×1023 g |
A. | 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递增的规律 | |
B. | IA族与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离子键也可形成共价键 | |
C. | 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 | |
D. | 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
A. | 离子半径:X>Y>Z | |
B.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 |
C. | 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 |
D. | 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
A. |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 B. | 乙烯的分子式:C2H4 | ||
C. | 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 | D. | 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是 ![]() |
A. | 加水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4 | |
B. | c(SO32-)+c(OH-)=c(H2SO3)+c(HSO3-) | |
C. | 2c(SO32-)+c(HSO3-)+c(H2SO3)=0.02mol•L-1 | |
D. | c(H+)•c(SO32−)c(HSO3−)约为5×10-5 mol•L-1 |
A. | AlCl3溶液和Al2(SO4)3溶液加热蒸干,灼烧都得到Al2O3 | |
B. | 25℃时,Mg(OH)2固体在蒸馏水、盐酸和氯化铵溶液中的Ksp大小顺序为:盐酸>氯化铵>蒸馏水 | |
C. | 已知25℃时,NH4F溶液显酸性,则电离常数K(NH3•H2O)<K(HF) | |
D. | 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所得混合溶液中,c(Na+)>c(NH4+)>c(SO42-)>c(OH-)=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