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碱式碳酸钴[Cox(OH)y(CO3)z]常用作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的添加剂,受热时可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称取3.65g样品置于硬质玻璃管内,称量乙、丙装置的质量;
②按如图所示装置组装好仪器,并检验装置气密性;
③加热甲中玻璃管,当乙装置中不再有气泡产生(填实验现象),停止加热;
④打开活塞a,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后,称量乙、丙装置的质量;
⑤计算.
(2)步骤④中缓缓通人空气数分钟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生成的CO2和H2O全部排入乙、丙装置中.
(3)某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装置中存在一个明显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选用图2装置中的D(填字母)连接在活塞a前(填装置连接位置).
(4)若按正确装置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
乙装置的质量/g | 丙装置的质量/g | |
加热前 | 80.00 | 62.00 |
加热后 | 80.36 | 62.88 |
(5)含有Co(AlO2)2的玻璃常用作实验室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该玻璃的颜色为蓝色.
(6)CoCl2•6H2O常用作多彩水泥的添加剂.以含钴废料(含少量Fe、Al等杂质)制取CoCl2•6H2O的一种工艺如图3:
已知:
沉淀物 | Fe(OH)3 | Fe(OH)2 | Co(OH)2 | Al(OH)3 |
开始沉淀(pH) | 2.3 | 7.5 | 7.6 | 3.4 |
完全沉淀(pH) | 4.1 | 9.7 | 9.2 | 5.2 |
②加入CoCO3 调pH为5.2~7.6,则操作1获得的滤渣成分为Fe(OH)3和Al(OH)3.
③加盐酸调整pH为2~3的目的为抑制CoCl2的水解.
④操作Ⅱ过程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填操作名称)、过滤.
分析 (1)③加热甲中玻璃管,当乙装置中不再有气泡产生,即碱式碳酸钴分解完毕;
(2)步骤④中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将装置中生成的CO2和H2O全部排入乙、丙装置中,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3)在活塞a前,加装装置D,装置中盛放的碱石灰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4)碱式碳酸钴样品3.65g,反应前乙装置的质量为80.00g,反应后质量为80.36g,故生成水的质量为80.36g-80.00g=0.36g,物质的量为$\frac{0.36g}{18g/mol}$=0.02mol;反应前丙装置的质量为62.00g,反应后质量为62.88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2.88g-62.00g=0.88g,物质的量为$\frac{0.88g}{44g/mol}$=0.02mol,故Co的质量为3.65g-0.02mol×2×17g/mol-0.02mol×60g/mol=1.77g,故Co原子物质的量为:$\frac{1.77g}{59g/mol}$=0.03mol,根据Co、H、C元素守恒可知,x:y:z=0.03mol:0.02mol×2:0.02mol=3:4:2,得到化学式;
(5)含有Co(A102)2的玻璃常用作实验室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该玻璃为蓝色,可以滤去黄光的干扰;
(6)钴废料含少量Fe、Al等杂质,含钴废料加入盐酸加热酸浸,得到溶液中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铝氯化钴等,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加入碳酸钴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和铝离子全部沉淀,过滤得到滤液中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值通过2-3,抑制钴离子水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氯化钴晶体;
①三价铁离子易转化为沉淀,所以要把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
②调节溶液的pH值,使溶液中铁离子和铝离子生成沉淀,而钴离子存在溶液中,从而将铁离子、铝离子和钴离子分开;
③加盐酸调整pH为2~3的目的是抑制氯化钴的水解;
④分析可知操作Ⅱ过程为的溶质晶体的过程,利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
解答 解:(1)③加热甲中玻璃管,当乙装置中不再有气泡产生,即碱式碳酸钴分解完毕,故答案为:不再有气泡产生;
(2)步骤④中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将装置中生成的CO2和H2O全部排入乙、丙装置中,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故答案为:将装置中生成的CO2和H2O全部排入乙、丙装置中;
(3)在活塞a前,加装装置D,装置中盛放的碱石灰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D;活塞a前(或装置甲前);
(4)碱式碳酸钴样品3.65g,反应前乙装置的质量为80.00g,反应后质量为80.36g,故生成水的质量为80.36g-80.00g=0.36g,物质的量为$\frac{0.36g}{18g/mol}$=0.02mol;反应前丙装置的质量为62.00g,反应后质量为62.88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2.88g-62.00g=0.88g,物质的量为$\frac{0.88g}{44g/mol}$=0.02mol,故Co的质量为3.65g-0.02mol×2×17g/mol-0.02mol×60g/mol=1.77g,故Co原子物质的量为:$\frac{1.77g}{59g/mol}$=0.03mol,根据Co、H、C元素守恒可知,x:y:z=0.03mol:0.02mol×2:0.02mol=3:4:2,故碱式碳酸钴的化学式为Co3(OH)4(CO3)2;
故答案为:Co3(OH)4(CO3)2;
(5)含有Co(A102)2的玻璃常用作实验室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该玻璃为蓝色,可以滤去黄光的干扰,故答案为:蓝色;
(6)①三价铁离子易转化为沉淀,所以要加入氧化剂过氧化氢把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而不会引入新的杂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故答案为:2Fe2++H2O2+2H+=2Fe3++2H2O;
②废料加入盐酸后生成氯化物,然后加入双氧水,二价铁离子被双氧水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根据沉淀的pH值表格知,当溶液的pH值为5.2时,铁离子和铝离子被完全沉淀,当溶液的pH值为7.6时,钴离子才开始产生沉淀,所以要想将铁离子、铝离子和钴离子分离,溶液的pH值应该不小于5.2不大于7.6,则操作I获得的滤渣成分为Fe(OH)3和Al(OH)3;
故答案为:Fe(OH)3和Al(OH)3;
③加盐酸调整pH为2~3的目的为抑制CoCl2的水解,故答案为:抑制CoCl2的水解;
④操作Ⅱ过程为的溶质晶体的过程,利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故答案为:冷却结晶.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方案设计的评价、实验装置的理解、物质组成的测定等,难度中等,理解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与综合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A. | 当溶液的pH=8时,溶液中Na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 |
B. | HCl溶液滴加一半时,溶液pH>7 | |
C. | 0.1mol/LNa2CO3溶液中c(Na+)+c(H+)=c(OH-)+2c(CO32-)+c(HCO3-) | |
D. | 在M点:c(Na+)>c(CO32-)=c(HCO3-)>c(OH-)>c(H+) |
A. | 金刚石 | B. | 石墨 | C. | 水晶 | D. | 晶体硅 |
序号 | 甲 | 乙 | 丙 |
① | CO2 | NH3 | CaCl2 |
② | CO2 | SO2 | 石灰水 |
③ | NO2 | SO2 | BaCl2 |
④ | HCl | CO2 | 石灰水 |
A. | ②③④ | B. | ①②③ | C. | ①③④ | D. | 全部 |
A. | 可使石蕊试液褪色 | B. | 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4 | ||
C. | 不能与过氧化氢(H2O2)溶液反应 | D. | 能使品红褪色,加热后又出现红色 |
A. | 过氧化氢 | B. | 氯水 | C. | 硝酸锌 | D. | 氯化铜 |
O-O键 数据 | O22- | O2- | O2 | O2+ |
键长(10-12 m) | 149 | 128 | 121 | 112 |
键能(kJ•mol-1) | x | y | z=494 | w=628 |
A. | 成键的电子数越多,键能越大 | B. | 键长越长,键能越小 | ||
C. | 成键所用的电子数越少,键能越大 | D. | 成键时电子对越偏移,键能越大 |
A. | 2-乙基丙烷 | B. | CH3CH2CH2CH2OH 1-丁醇 | ||
C. | 对二甲苯 | D. | 2-甲基-2-丙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