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在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
①K+、Br-、Fe2+、I-;②Na+、Cl-、NO${\;}_{3}^{-}$、I-;③K+、NO${\;}_{3}^{-}$、SO${\;}_{4}^{2-}$、Cl-;④Na+、Ca2+、NO${\;}_{3}^{-}$、HCO${\;}_{3}^{-}$;⑤Ba2+、NO${\;}_{3}^{-}$、Cl-、NH${\;}_{4}^{+}$;⑥Na+、NO${\;}_{3}^{-}$、Cl-、Ba2+
A.②③⑥B.②⑤⑥C.④⑤D.③⑥

分析 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
①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Fe2+,故不选;
②酸性溶液中H+、NO3-、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
③酸、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选;
④酸、碱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HCO3-,故不选;
⑤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NH4+,故不选;
⑥酸、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目前市场上大量矿泉水、食用油等产品包装瓶几乎都是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制作的.利用废聚酯饮料瓶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反应原理如下:

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1:在100mL四颈瓶上分别装置冷凝管、搅拌器和温度计.依次加入5g废饮料瓶碎片、0.05g氧化锌、5g碳酸氢钠和25mL乙二醇.缓慢搅拌,油浴加热,升温到180℃,反应15min.
步骤2:冷却至160℃停止搅拌,将搅拌回流装置改成搅拌、减压蒸馏装置,减压蒸馏.
步骤3:向四颈瓶中加入50mL沸水,搅拌使残留物溶解.抽滤除去少量不溶物.
步骤4:将滤液转移到400mL烧杯中,用25mL水荡洗滤瓶并倒入烧杯中,再添加水使溶液总体积达200mL,加入沸石,将烧杯置于石棉网上加热煮沸.
步骤5:取下烧杯,取出沸石后趁热边搅拌边用8~10mL HCl酸化,酸化结束,体系呈白色浆糊状.
步骤6:冷至室温后再用冰水冷却.抽滤,滤饼用蒸馏水洗涤数次至滤出液pH=6,抽干后再用10mL丙酮分2次洗涤,抽干,干燥.
(1)步骤1反应过程中的现象是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2)步骤2是为了分离出乙二醇.
(3)步骤3抽滤需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有布氏漏斗、吸滤瓶.
(4)步骤4加沸石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5)步骤5用盐酸酸化的目的是将对苯二甲酸钠转化为对苯二甲酸.
(6)步骤6用丙酮洗涤的目的是丙酮易挥发,有利于干燥..
2.氯气的制取按照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来制备氯气,但是这种方法制过程中存在缺陷.某学习小组采用新的方法来制备氯气并进行性质实验.
(1)实验仪器及药品:
a.实验仪器:玻璃片、表面皿(顶部贴有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和干燥的石蕊试纸)、胶头滴管等
b.实验药品:KMnO4晶体、稀HCl、KBr溶液、淀粉溶液、KI溶液、FeSO4溶液、NaOH溶液、酚酞、KSCN溶液、AgNO3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和干燥的石蕊试纸.
(2)实验方法及图示:
①在玻璃片上分别滴加KBr溶液、FeSO4溶液、NaOH稀溶液、KI溶液、AgNO3溶液.
②在KI溶液中滴加一滴淀粉溶液
③FeSO4溶液中滴加一滴KSCN溶液
④NaOH稀溶液中滴加一滴酚酞溶液
⑤在以上溶液分布的中心放置一块KMnO4晶体,然后滴加2-3滴稀盐酸,迅速盖上表面皿.并观察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实验原理: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2)实验时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KBr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3)滴有KSCN溶液的FeSO4溶液呈红色,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Fe2+=2Cl-+2Fe3+、Fe3++SCN-=Fe(SCN)3
(4)滴加淀粉溶液的KI溶液呈蓝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的变化为先变红后褪色,干燥的石蕊试纸的变化为无变化.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