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辉铜矿主要含有硫化亚铜(Cu2S)及少量脉石(SiO2).I.用辉铜矿制备硝酸铜的工艺流程如下:
(1)沉淀1的成分是Cu、Fe.
(2)CuO的作用是调节溶液pH,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从溶液中除去.
(3)结晶Cu(NO3)2•nH2O时,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①③
①加稀H2SO4②加稀HNO3 ③加热蒸干 ④加热浓缩 ⑤冷却结晶
(4)当反应①中有2molFeCl3被还原时,被氧化的Cu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Ⅱ.焙烧辉铜矿会产生大气污染物SO2,为探究SO2的化学性质,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5)实验中,对于装置B中溶液红色褪为无色的现象,甲同学猜测是由于SO2显酸性引起的,乙同学猜测是由于SO2有漂白性引起的.请设计简单实验予以判断:取B中褪色后的溶液少许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若溶液变红色(或取B中褪色后的溶液少许与试管中,加热不再变红色),则甲同学正确;或者:将溶液加热,若溶液恢复红色,则说明乙同学正确.
(6)装置D可证明SO2具有氧化性,则D中的溶液可选用H2S或Na2S(填化学式),现象为D中溶液变浑浊或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7)为完成以上实验,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edbcgfh或edgfbch.
分析 I.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可以将Cu+氧化为Cu2+、将S2-氧化为S,过滤得到滤液1中含有CuCl2、剩余的FeCl3,得到的固体中含有S及SiO2,固体中加入苯,过滤得到硫的苯溶液,矿渣为SiO2,滤液水浴加热回收硫单质及苯;
在滤液中1加入铁,由于铁具有还原性,铁离子、铜离子具有氧化性,均可以与金属铁反应被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分别为:Fe+2Fe3+=3Fe2+、Fe+Cu2+=Cu+Fe2+,再经过过滤,滤液2中溶质为FeCl2,沉淀1含有Cu及剩余的Fe,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硝酸铁,再加入CuO,调节溶液pH,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从溶液中除去,再过滤得到滤液3为硝酸铜溶液,最后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硝酸铜晶体;
(4)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被氧化Cu2S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被氧化的Cu原子的物质的量;
Ⅱ.(5)若是由于SO2显酸性引起的,向褪色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若是由于SO2有漂白性引起的,加热后恢复红色;
(6)装置D可证明SO2具有氧化性,则D中的溶液应具有还原性,可以选择H2S或Na2S,反应会有S生成;
(7)A为二氧化硫制备装置,B为检验二氧化硫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原理,D为检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两性质检验时,装置位置可以颠倒,E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C装置防止倒吸,应在A与B或C之间,注意C中气流方向为短进长出.
解答 解:I.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可以将Cu+氧化为Cu2+、将S2-氧化为S,过滤得到滤液1中含有CuCl2、剩余的FeCl3,得到的固体中含有S及SiO2,固体中加入苯,过滤得到硫的苯溶液,矿渣为SiO2,滤液水浴加热回收硫单质及苯;
在滤液中1加入铁,由于铁具有还原性,铁离子、铜离子具有氧化性,均可以与金属铁反应被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分别为:Fe+2Fe3+=3Fe2+、Fe+Cu2+=Cu+Fe2+,再经过过滤,滤液2中溶质为FeCl2,沉淀1含有Cu及剩余的Fe,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硝酸铁,再加入CuO,调节溶液pH,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从溶液中除去,再过滤得到滤液3为硝酸铜溶液,最后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硝酸铜晶体.
(1)由上述分析可知,沉淀1的成分是:Cu、Fe,故答案为:Cu、Fe;
(2)CuO的作用是:调节溶液pH,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从溶液中除去,故答案为:调节溶液pH,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从溶液中除去;
(3)从硝酸铜溶液中结晶得到Cu(NO3)2•nH2O时,需要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硝酸铜晶体,加热过程中Cu2+会水解,需要加入硝酸,防止铜离子水解,故①③错误、②④⑤正确,故答案为:①③;
(4)设被氧化的Cu2S为xmol,则根据电子转移守恒xmol×(1×2+2)=2mol×(3-2),解得x=0.5mol,故被氧化的Cu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故答案为:1mol;
Ⅱ.(5)若是由于SO2显酸性引起的,向褪色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若是由于SO2有漂白性引起的,加热后恢复红色,具体方案为:取B中褪色后的溶液少许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若溶液变红色(或取B中褪色后的溶液少许与试管中,加热不再变红色),则甲同学正确;
或者:将溶液加热,若溶液恢复红色,则说明乙同学正确,
故答案为:取B中褪色后的溶液少许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若溶液变红色(或取B中褪色后的溶液少许与试管中,加热不再变红色),则甲同学正确;或者:将溶液加热,若溶液恢复红色,则说明乙同学正确;
(6)装置D可证明SO2具有氧化性,则D中的溶液应具有还原性,可以选择H2S或Na2S,反应会有S生成,现象是:D中溶液变浑浊或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H2S或Na2S;D中溶液变浑浊或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7)A为二氧化硫制备装置,B为检验二氧化硫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原理,D为检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两性质检验时,装置位置可以颠倒,E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C装置防止倒吸,应在A与B或C之间,注意C中气流方向为短进长出,故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edbcgfh或edgfbch,
故答案为:edbcgfh或edgfbch.
点评 本题考查制备方案设计、性质实验方案等,关键是明确工艺流程及性质实验方案原理,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4)中计算注意,铁离子同时氧化Cu+、S2-,需要学生具备知识的基础与灵活运用的能力,难度中等.
①B+H2O $\stackrel{电解}{→}$ C+H2↑ ②A→B+NaCl ③E+NaOH→B+C+H2O ④D+NaOH→A+B+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含氯的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A. | C、B、E、D、A | B. | B、D、A、C、E | C. | C、D、E、A、B | D. | C、E、B、D、A |
(1)检验纯碱样品中是否混有NaHCO3,请选择下列装置设计实验,并完成下表:
选择的装置 (填编号)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B或AC或ACB | B变浑浊或C变蓝或C变蓝、B变浑 | 样品含 NaHCO3 |
(3)该小组同学在0.1mol/L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1滴,溶液没有什么变化,但加热后显淡红色,加热较长时间后冷却,红色不褪去.为探究原因,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1:加热0.1mol/LNaHCO3溶液,测得溶液pH变化如下表
温度(℃) | 10 | 20 | 30 | 50 | 70 | 80 | 100 |
pH | 8.3 | 8.4 | 8.5 | 8.9 | 9.4 | 9.6 | 10.1 |
实验2:加热0.1mol/LNaHCO3溶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0.1mol/LNaHCO3溶液中存在的平衡(除水电离平衡外)HCO3-?H++CO32-、HCO3-+H2O?H2CO3+OH-.这两个平衡以水解平衡为主.
②结合实验1、2分析,加热0.1mol/LNaHCO3溶液,pH增大的原因可能是NaHCO3分解生成Na2CO3,碱性增强(答一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所得废渣的成分是SiO2(写化学式),操作Ⅰ的名称过滤.
(2)步骤②、③的变化过程可简化为(下式R表示VO2+,HA表示有机萃取剂):
R2(SO4)n(水层)+2nHA(有机层)?2RAn(有机层)+nH2SO4(水层)
②中萃取时必须加入适量碱,其原因是加入碱中和硫酸,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钒的萃取率.
③中X试剂为H2SO4.
(3)④的离子方程式为ClO3-+6VO2++9H2O=Cl-+6VO3-+18H+.
(4)25℃时,取样进行试验分 析,得到钒沉淀率和溶液pH之间关系如下表:
pH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钒沉淀率% | 88.1 | 94.8 | 96.5 | 98.0 | 98.8 | 98.8 | 96.4 | 93.1 | 89.3 |
若钒沉淀率为93.1%时不产生Fe(OH)3沉淀,则溶液中c(Fe3+)<2.6×10-3mol•L-1.(已知:25℃时,K电[Fe(OH)3]=2.6×10-33)
(5)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有机萃取剂和氨气.
A. | 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 |
B. |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 |
C. | 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 |
D. |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
X Y | Z |
①NaOH溶液 Al(OH)3 | 稀硫酸 |
②KOH溶液 SiO2 | 氢氟酸 |
③O2 N2 | H2 |
④FeCl3溶液 Cu | 浓硝酸 |
A. | ①③ | B. | ①②④ | C. | ①③④ | D. | 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