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
B.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mol/L |
C.当通入Cl22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2Fe2++2I-+2C12=2Fe3++I2+4Cl- |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
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还原性Br- <Fe2+<I-、A、线段AB代表I-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线段DE代表Br-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正确;B、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浓度,错误;C、当通入Cl22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12=2Fe3++I2+4Cl-,正确。D、根据三段消耗氯气的量可知,原溶液中n(Fe2+):n(I-):n(Br-)=2:1:3,正确。
考点:考察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化学反应的计算。
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与脂类代谢有密切联系,能增强人体内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但铬过量会引起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不同价态的铬毒性不同,三价铬对人体几乎无毒,六价铬的毒性约为三价铬的100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铬中毒时,可服用维生素C缓解毒性,因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
B.K2Cr2O7可以氧化乙醇,该反应可用于检查酒后驾驶 |
C.在反应Cr2O72-+I-+H+→Cr3++I2+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
D.污水中的Cr3+在溶解的氧气的作用下可被氧化为Cr2O72- |
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淀粉遇I2变蓝)。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 > Fe3+ > I2 |
B.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
C.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是3Fe2++2S2O32-+O2+xOH—=Fe3O4+S4O62-+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e2+和S2O32—都是还原剂 |
B.x=6 |
C.1mol Fe2+被氧化时,被Fe2+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1/3mol |
D.每生成1mol Fe3O4,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3mol |
某氧化剂中,起氧化作用的是X2O72-离子,在溶液中0.2mol该离子恰好能使0.6mol的SO32-离子完全氧化,则X2O72-离子还原后X的化合价为
A.+1 | B.+2 | C.+4 | D.+3 |
向某FeBr2溶液中,通入1.12L(标准状况)的Cl2,测得溶液中c(Br-)=3c(Cl-)=0.3mol/L。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溶液的浓度为0.1mol/L | B.反应后溶液中c(Fe3+)=0.1mol/L |
C.反应后溶液中c(Fe3+)=c(Fe2+) | D.原溶液中c(Br-)=0.4mol/L |
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KMn04+16HCl(浓) = 2KCl+5Cl2↑+2MnCl2+8H20
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是氧化剂 | B.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
C.反应中锰元素被还原 | D.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
我国的新(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规定了饮用水中可能致癌物溴酸盐的限值:0.01mg/L,日前很多饮用水企业都采用臭氧消毒法进行水的消毒,这个过程可能生成溴酸盐。原因是水中的Br-被臭氧氧化为BrO2-,其过程示意为:Br- BrO- BrO2- Br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消毒法和明矾净水原理相同,都是利用胶体吸附原理 |
B.若改用氧气消毒,可避免生成溴酸盐 |
C.BrO- 3氧化性比O3强 |
D.生成溴酸盐的过程是给水消毒的副反应,需控制条件减少BrO3-的产生 |
下列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H2CO3 |
B.熔点:K>Na>Li |
C.同条件下,同浓度溶液的pH值:NaHCO3>Na2CO3 |
D.还原性:S2->Br->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