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工业上可以利用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制取MgSO4•7H2O,其流程如图1:(1)操作①的名称为过滤;步骤②需要冷却至30℃的原因是降低MgSO4•7H2O溶解度,使其析出;步骤③不使用更高温度的原因是避免失去结晶水
(2)如果产品的纯度不合格,可用如下过程提纯:粗品 $→_{分离}^{水、加热}$ 溶液 $→_{分离}^{冷却}$ 纯MgSO4•7H2O,这种提纯方法的名称为重结晶
(3)产品的纯度严重依赖于菱镁矿中MgCO3的含量,实验室可采用如图2装置测定菱镁矿中MgCO3的含量.
①D中试剂最好选用稀硫酸
②通入的气体A可以是a d(填字母代号)
a、H2 b、空气 c、水煤气 d、N2
③实验中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菱镁矿样品质量、实验前后E装置质量
④实验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E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汽或二氧化碳
⑤另有一种测定方法是:将菱镁矿溶于稀盐酸,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测定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计算纯度.已知溶液中Mg2+(0.1mol/L)开始沉淀的pH为10,则要保证溶液中Mg2+完全沉淀,溶液的pH至少为12.
分析 利用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制取MgSO4•7H2O流程:MgCO3+H2SO4=MgSO4+H2O+CO2↑调节PH=5,80℃温度较高,硫酸镁溶解度较大,分离不溶物用过滤,溶液中主要为硫酸镁,冷却至30℃降低MgSO4•7H2O溶解度,使其析出,过滤,50℃-55℃,干燥得纯MgSO4•7H2O.
(1)分离固体、液体用过滤;步骤②需要冷却至30℃降低MgSO4•7H2O溶解度,使其析出,结晶水合物在温度较高时易失水,所以步骤③不使用更高温度;
(2)二次结晶也就是重结晶,常用的结晶方法有两种: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而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该产品提纯用冷却结晶;
(3)测定菱镁矿中MgCO3的含量,首先通入A气体,该气体不能被碱石灰吸收,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通过D滴加硫酸和碳酸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通过C浓硫酸干燥,通过E二氧化碳被吸收,通过实验前后E装置质量变化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碳守恒,得到碳酸镁的质量,据此测定菱镁矿中MgCO3的含量.
①选择难挥发的酸,避免生成的气体含有其它气体杂质;
②通入的A气体,赶走装置中的空气,但该气体不能被碱石灰吸收,影响碳酸镁的测定;
③测定菱镁矿中MgCO3的含量需测定菱镁矿样品质量、实验前后E装置质量;
④空气中的水蒸汽或二氧化碳进入E误认定为碳酸镁与酸反应生成;
⑤根据Ksp=c(Mg2+)×c2(OH-)、KW=c(H+)×c(OH-)、pH=-lgc(H+)计算.
解答 解:(1)菱镁矿与硫酸反应,调节PH=5,80℃温度较高,硫酸镁溶解度较大,杂质与硫酸不反应,分离不溶物用过滤,冷却至30℃降低MgSO4•7H2O溶解度,使其析出,结晶水合物在温度较高时易失水,所以步骤③不使用更高温度的原因是避免MgSO4•7H2O失去结晶水,
故答案为:过滤;降低MgSO4•7H2O溶解度,使其析出;避免失去结晶水;
(2)将粗品MgSO4•7H2O晶体溶于溶剂水以后,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又重新从溶液中结晶的过程为重结晶,
故答案为:重结晶;
(3)①测定菱镁矿中MgCO3的含量需测定其与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选择难挥发的酸,避免生成的气体含有其它气体杂质,宜选择稀硫酸,
故答案为:稀硫酸;
②通入的A气体,需不能被碱石灰吸收,影响碳酸镁的测定,a、H2不能被碱石灰吸收,符合条件,b、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符合条件,c、水煤气 为一氧化碳和氢气、还含有少量水蒸气,不符合条件,d、N2能被碱石灰吸收,符合条件,
故答案为:ad;
③测定菱镁矿中MgCO3的含量首先需测定菱镁矿样品质量,根据实验前后E装置质量变化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碳守恒,得到碳酸镁的物质的量,根据m=nM求得碳酸镁的质量,根据菱镁矿中MgCO3的含量=$\frac{MgC{O}_{3}的质量}{菱镁矿样品质量}$×100%,即可求得,
故答案为:菱镁矿样品质量、实验前后E装置质量;
④实验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E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汽或二氧化碳,误计入碳酸镁和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E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汽或二氧化碳;
⑤溶液中Mg2+(0.1mol/L)开始沉淀的pH为10,pH=-lg(10-10)=10,c(H+)=10-10mol/L,c(OH-)=$\frac{1×1{0}^{-14}}{1{0}^{-10}}$=10-4mol/L,Ksp=c(Mg2+)×c2(OH-)=10
-9(mol/L)3,保证溶液中Mg2+完全沉淀,Mg2+沉淀较为完全是的浓度为1×10-5mol/L,c2(OH-)=$\frac{1×1{0}^{-9}}{1×1{0}^{-5}}$,c(OH-)=10-2mol/L,c(H+)=$\frac{1{0}^{-14}}{1{0}^{-2}}$=10,12,pH=-lg(10-12)=12,
故答案为:12.
点评 本题考查MgSO4•7H2O制备、含量检测实验方案,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对装置与操作的分析、化学计算等,明确原理是解题关键,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题目难度中等.
A. | 人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最终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尿素 | |
B. |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可以表示为: | |
C. | 氨基酸只能和碱反应不能和酸反应 | |
D. | 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 |
A. | 液氯和氯水 | B. | 酒精溶液和乙醇 | ||
C. | 七水合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 | D. | 干冰和混有冰的干冰 |
SO2Cl2 | Cl2 | SO2 | |
熔点/℃ | -54.1 | -101 | -72.4 |
沸点/℃ | 69.1 | -34.6 | -10 |
性质 | 遇水发生剧烈 |
(2)B仪器的作用是使挥发的产物SO2Cl2冷凝回流.
(3)为了便于混合物的分离且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A装置的反应条件最好选择a.
a.冰水浴 b.常温 c.加热至69.1℃
(4)如果通入的Cl2或SO2含有水蒸气,氯气和二氧化硫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
(5)实验时先通入干燥的Cl2将A装置中的空气赶走,再缓慢通入干燥的SO2,即发生反应.充分反应后,继续通入Cl2使装置中的SO2进入烧杯中被吸收.分离产物后,向获得的SO2Cl2中加水,出现白雾,振荡、静置得到无色溶液W.
①经分析SO2Cl2与H2O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Cl2+2H2O=H2SO4+2HCl.
②无色溶液W中的阴离子除含少量OH-外,还含有其它两种阴离子,检验溶液W中这两种阴离子方法是取少量W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过滤,向滤液中滴加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有Cl-.
③反应完成后,在W溶液、烧杯中分别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均出现白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稀盐酸,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分别为xg、yg.计算SO2+Cl2?SO2Cl2反应中,SO2的转化率$\frac{X}{X+Y}$×100%(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
已知室温下:Ka(CH3COOH)=1.7×10-5 mol•L-1;H2CO3的电离常数Ka1=4.2×10-7mol•L-1、Ka2=5.6×10-11mol•L-1
(1)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四种溶液:a、氢氧化钡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碳酸钠溶液d、碳酸氢钠溶液e、醋酸钠溶液.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d>e(填序号).
(2)某温度下,pH均为4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其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图中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该醋酸溶液稀释过程中,下列各量一定变小的是ad.
a.c(H+) b.c(OH-) c.$\frac{c(C{H}_{3}COOH)c(O{H}^{-})}{c(C{H}_{3}CO{O}^{-})}$ d.$\frac{c(C{H}_{3}COOH)}{c({H}^{+})}$
(3)以0.10mol•L-1NaOH为标准液,测定某盐酸的浓度.取20.00mL待测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 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mol•L-1) | 滴定完成时,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的体积(mL) | 待测盐酸的体积(mL) |
1 | 0.10 | 24.12 | 20.00 |
2 | 0.10 | 23.88 | 20.00 |
3 | 0.10 | 24.00 | 20.00 |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0.12mol/L.
(4)在t℃时,某NaOH稀溶液中c(H+)=10-a mol•L-1,c(OH-)=10-b mol•L-1,已知a+b=12,则:
①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2mol2•L-2.
②在该温度下,将100mL0.1mol•L-1的稀H2SO4与100mL0.4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11.
A. | 干冰、冰、金属钠 | B. | 二氧化硅、食盐、硫 | ||
C. | 金刚石、碘、氧化钙 | D. | HF、HCl、HBr |
A. | 熔点1070℃,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 |
B. | 熔点1128℃,沸点4446℃,硬度很大 | |
C. | 熔点10.31℃,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 |
D. | 熔点97.81℃,质软,导电,密度0.97g/c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