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下表列出了①~⑩十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2 | ① | ② | ||||||
3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⑩ | |
4 | ⑨ |
(2)上述①~⑨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NaOH.
(3)若以元素④和⑤的单质为电极,与元素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水溶液组成原电池,则④的单质在此原电池中作正极(填“正”或“负”)
(4)元素⑦的某氧化物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其氢化物为有臭鸡蛋气味的无色气体.若这两种气体混合,会生成一种淡黄色粉末.此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若此反应中氧化产物的质量为3.2g,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204×1023(填数值).
(5)元素⑧和元素⑨两者核电荷数之差是18,这两种元素中非金属性较弱的元素是溴(填元素名称),能说明这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事实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l2+2Br-=2Cl-+Br2.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N、③为Na、④为Mg、⑤为Al、⑥为Si、⑦为S、⑧为Cl、⑨为Br、⑩为Ar.
(1)碳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硅是构成岩石与许多矿物的基本元素;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为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2)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3)Mg、Al、氢氧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本质是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Al作负极,Mg作正极;
(4)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S与水;反应中硫化氢为还原剂,被氧化生成硫,结合S元素化合价变化计算转移电子;
(5)元素⑧和元素⑨两者核电荷数之差为第四周期容纳元素种数;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非金属性减弱,可以利用单质之间相互置换进行验证.
解答 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N、③为Na、④为Mg、⑤为Al、⑥为Si、⑦为S、⑧为Cl、⑨为Br、⑩为Ar.
(1)碳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硅是构成岩石与许多矿物的基本元素;稀有气体Ar原子最外层为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故答案为:C;Si;Ar;N;
(2)金属性Na>Mg>Al,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NaOH的碱性最强,
故答案为:NaOH;
(3)Mg、Al、氢氧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本质是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Al发生氧化反应,故Al作负极,Mg作正极,
故答案为:正;
(4)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S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反应中S为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为$\frac{3.2g}{32g/mol}$=0.1mol,硫化氢为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故移电子数目=0.1mol×[0-(-2)]×6.02×1023mol-1=1.204×1023,
故答案为:2H2S+SO2=3S↓+2H2O;1.204×1023;
(5)元素⑧和元素⑨同主族,处于过渡元素之后,二者原子序数相差元素⑨所在周期容纳元素种数,即原子序数相差18;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Cl>Br,可以利用元素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反应说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故答案为:18;溴;Cl2+2Br-=2Cl-+Br2.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3)中注意根据发生的反应判断电极,(5)中注意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实验事实.
A. | 氮气的电子式: | B. |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
C. | 溴化钠的电子式: | D. | 水分子的结构式: |
A. | NaCl | B. | FeSO4 | C. | K2CO3 | D. | NH4Cl |
A. | W的非金属元素比Z的弱 | |
B. |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 |
C. | Y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 |
D. | 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最强 |
A. | NO2和H2O | B. | SO2和NaOH溶液 | ||
C. | NH3和H2O | D. | CH4、Cl2混合气和饱和食盐水 |
A. | 周一 | B. | 周二 | C. | 周三 | D. | 周四 |
A. | 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 | |
B. | 依Li、Na、K、Rb,单质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 | |
C. | 单质氧化性:F2>Cl2>Br2>I2 | |
D. | 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