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在一定温度下,可逆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 V(C):V(B)=2:3 | |
B. | 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 |
C. | A、B、C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 |
D. |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
分析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 解:A、从反应开始V(C):V(B)始终为2:3,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故A错误;
B、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故B错误;
C、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
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并不是不变的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 氯化钙的化学式 CaCl | B. | HCl分子的电子式 | ||
C. | 氯化钠的电子式 | D. |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3.有机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氨基酸 | |
B. | 铺路用的沥青主要含有C、H、O等元素 | |
C. | 做衣服的棉、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 |
D. | 煤经过汽化、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
4.下列对分子的性质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水很稳定(1000℃以上才会部分分解)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氢键所致 | |
B. | 乳酸()有一对手性异构体,因为其分子中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 |
C. | 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 | |
D. | 酸性:H3PO4>HClO,因为H3PO4的非羟基氧原子数比HClO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