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1905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他因此获得了19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哈伯法合成氨需要在20-50MPa的高压和500℃的高温下,用铁作催化剂,且氨转化率10%-15%.2005年6月27日美国化学会刊报道,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化学家使用了一种名为transFe(DMeOPrPE)2Cl2的铁化合物.用transFe(DMeOPrPE)2Cl2作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出氨,反应可表示为N2+3H2$\stackrel{催化剂}{?}$2NH3,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的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均相同
B.新法合成与哈伯法相比不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可节约大量能源,极具发展远景
C.新法合成能在常温下进行是因为不需要断裂化学键
D.哈伯法合成氨是吸热反应,新法合成氨是放热反应

分析 A.不同的催化剂催化机理不同,效果也不同;
B.高温条件需要大量能源;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D.两个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解答 解:A.不同的催化剂催化机理不同,效果也不同,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转化率是一样的,故A错误;
B.高温条件需要大量能源,用transFe(DMeOPrPE)2Cl2作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出氨,减少能源消耗,所以新法合成与哈伯法相比不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可节约大量能源,极具发展远景,故B正确;
C.新法实际上是降低了反应所需的能量,旧化学键要断裂、新化学键也同时生成,反应的本质与催化剂无关,故C错误;
D.新法合成与哈伯法合成都是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都是放热反应,只是新法降低了反应所需的能量,减少能源消耗,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催化剂能通过改变活化能而影响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为易错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1)阿司匹林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分解温度为128~135℃.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CH3CO)2O]为主要原料合成阿司匹林,制备基本操作流程(略).
①写出制备阿司匹林的化学方程式
可用重结晶提纯法提纯阿司匹林.方法如下:

加热回流的装置如图所示:
②使用温度计的目的是控制反应温度,防止温度过高,乙酰水杨酸受热分解.
③冷凝水的流进方向是b.(填“b”或“c”).
④重结晶提纯法所得产品的有机杂质较少的原因水杨酸易溶于乙酸乙酯,在冷却结晶时大部分溶解在乙酸乙酯中,很少结晶出来.
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水杨酸的化学方法是取少量结晶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滴加FeCl3溶液,若呈紫蓝色则含水杨酸.
(2)氯化苄(C6H5CH2Cl)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上采用甲苯与干燥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合成氯化苄.为探索不同光强条件对合成产率的影响,需要对不同光强条件下的粗产品(含甲苯)进行纯度检测.每一组检测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A.称取0.300g样品.
B.将样品与25mL 4mol•L-lNaOH溶液在三颈烧瓶中混合,水浴加热回流l小时后停止加热(发生的反应为:C6H5CH2Cl+NaOH→C6H5CH2OH+NaCl).
C.在三颈烧瓶中加入50mL 2mol•L-l HNO3,混合均匀.
D.将三颈烧瓶中溶液全部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
E.从容量瓶中取出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6.00mL 0.100mol•L-1AgNO3溶液,振荡混合均匀.
F.在锥形瓶中滴入几滴NH4Fe(SO42溶液作为指示剂,用0.0250mol•L-1 NH4SCN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
G.重复E、F步骤三次,消耗0.0250mol•L1NH4SCN溶液的平均值为4.00mL.
(已知:NH4SCN+AgNO3═AgSCN↓+NH4NO3)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①C步骤所加硝酸的目的是中和NaOH并使溶液呈酸性,防止下一步测定的干扰.
②在F步骤操作中,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③该产品的纯度为0.84.(请保留2位小数)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