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的一氯代物有4种
C.的命名为2,3-二甲基-1-丙醇
D.1mol与足量的NaOH溶液、溴水反应时,消耗NaOH和Br2的物质的量为4mol和2mol
【答案】D
【解析】
A.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呈现四面体结构,因而该结构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
B.根据对称性可知,分子中含有3种氢原子,一氯代物有3种,故B错误;
C.醇类命名选取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即为丁醇,在2号碳上含有羟基,在3号碳上含有甲基,正确命名为:3甲基2丁醇,故C错误;
D.该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酚羟基、1个羟基和1个酯基,能够与NaOH反应的有2个酚羟基和1个酯基,其中酯基水解后生成1个酚羟基和1个羧基,所以1mol能够消耗4mol氢氧化钠,酚羟基邻位H原子可被溴水中的溴取代,该结构中有两个邻位H,则1mol有机物可与2mol溴反应,故D正确;
答案为D。
【题目】工业上以碳酸锰矿(主要成分为MnCO3,另含FeO、Fe2O3、CaO等杂质)为主要原料生产锰酸锂(LiMn2O4)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离子沉淀的pH值。
离子 | 开始沉淀的pH值 | 沉淀完全时的pH值 |
Mn2+ | 8.8 | 10.8 |
Fe2+ | 7.5 | 9.5 |
Fe3+ | 2.2 | 3.5 |
(1) 为了提高碳酸锰矿浸岀的速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①适当升高温度;②搅拌;③_____等。
(2) 氧化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3) 加入CaO“除铁”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4) 加入MnF2为了除去溶液中的Ca2+,若控制溶液中F-浓度为3×10-3 mol·L-1,则Ca2+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常温时,Ksp(CaF2)=2.7×10-11]。
(5) “锂化”是将MnO2和Li2CO3按4∶1的物质的量比配料,球磨3~5 h,然后升温至600~750 ℃,保温24 h,自然冷却至室温得产品。升温到515 ℃时,开始有CO2产生,比预计碳酸锂的分解温度(723 ℃)低得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 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2)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实验二 氯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的研究
(3)在不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3。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系列a实验的记录表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0.20 mol·L-1 KI/mL | 1.0 | 1.0 | 1.0 | 1.0 |
KClO3(s)/g | 0.10 | 0.10 | 0.10 | 0.10 |
6.0 mol·L-1H2SO4/mL | 0 | 3.0 | 6.0 | 9.0 |
蒸馏水/mL | 9.0 | 6.0 | 3.0 | 0 |
实验现象 |
①系列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③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KCl,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 测定饱和氯水中氯元素的总量
(4)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为使用下图装置,加热15.0 mL饱和氯水试样,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此方案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实验装置及操作失误导致不可行的原因)
(5)根据下列资料,为该小组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ⅰ.次氯酸会破坏酸碱指示剂;
ⅱ.次氯酸或氯气可被SO2、H2O2和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