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 |
B. | 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强电解质溶液的弱 | |
C. | SO2溶于水,其水溶液能导电,故SO2是电解质 | |
D. | 升高温度,可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使有效碰撞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
分析 A.吸热反应实质是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反应条件无关;
B.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与电解质强弱无关;
C.SO2的水溶液能导电,但SO2是非电解质;
D.升高温度,普通分子吸收能量变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增多.
解答 解:A.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有的不需加热,如木炭的燃烧是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再如铝热反应也是,故A错误;
B.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与电解质强弱无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故B错误;
C.SO2溶于水后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其溶液导电,电离出阴阳离子的物质是亚硫酸而不是SO2,所以SO2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升高温度,普通分子吸收能量变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条件的关系,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温度对速率的影响等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苯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用下列装置制取高纯度的苯甲酸甲酯.
有关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烧瓶中混合有机物及浓硫酸的方法是先将一定量的苯甲酸放入烧瓶中,然后再加入甲醇,最后边振荡边缓慢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在实际实验中,甲醇、苯甲酸的物质的量之比远大于其理论上的物质的量之比,目的是提高苯甲酸的利用率.装置C中除甲醇、苯甲酸与浓硫酸外还需要放置沸石(或碎瓷片).
(2)C装置上部的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冷凝回流.
(3)制备和提纯苯甲酸甲酯的操作的先后顺序为(填装置字母代号)CFEADB.
(4)A装置锥形瓶中Na2CO3的作用是除去酯中的苯甲酸;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没有反应完的Na2CO3;当B装置中温度计显示199.6℃时可收集苯甲酸甲酯.
有关数据如下表:
熔点/℃ | 沸点/℃ | 密度/g•cm-3 | 水溶性 | |
苯甲酸 | 122.4 | 249 | 1.27 | 微溶 |
甲醇 | -97 | 64.3 | 0.79 | 互溶 |
苯甲酸甲酯 | -12.3 | 199.6 | 1.09 | 不溶 |
(1)在烧瓶中混合有机物及浓硫酸的方法是先将一定量的苯甲酸放入烧瓶中,然后再加入甲醇,最后边振荡边缓慢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在实际实验中,甲醇、苯甲酸的物质的量之比远大于其理论上的物质的量之比,目的是提高苯甲酸的利用率.装置C中除甲醇、苯甲酸与浓硫酸外还需要放置沸石(或碎瓷片).
(2)C装置上部的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冷凝回流.
(3)制备和提纯苯甲酸甲酯的操作的先后顺序为(填装置字母代号)CFEADB.
(4)A装置锥形瓶中Na2CO3的作用是除去酯中的苯甲酸;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没有反应完的Na2CO3;当B装置中温度计显示199.6℃时可收集苯甲酸甲酯.
7.相同温度下,根据三种酸的电离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酸 | HX | HY | HZ |
电离常数K | 9×10-7 | 9×10-6 | 10-2 |
A. | 三种酸的强弱关系:HX>HY>HZ | |
B. | 反应HZ+Y-═HY+Z-能够发生 | |
C. | 相同温度下,0.1 mol•L-1的HX、HY、HZ溶液,HX与锌反应一定最快 | |
D. | 相同温度下,1 mol•L-1 HX溶液的电离常数大于0.1 mol•L-1 HX |
11.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数目与50mL 1mol•L-1的FeCl3溶液中氯离子数目相等( )
A. | 50 mL 1.5 mol•L-1的FeCl2溶液 | B. | 100 mL 3 mol•L-1的NH4Cl溶液 | ||
C. | 75 mL 3 mol•L-1的KCl溶液 | D. | 50 mL 2 mol•L-1的CaCl2溶液 |
8.向含有一定量盐酸和少量Mg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m 与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n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O→a时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SO42-+Mg2+═BaSO4↓+Mg(OH)2↓ | |
B. | a→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H++OH-=H2O | |
C. | 从a→b→c说明溶液中结合OH-的能力强弱为:H+>Mg2+ | |
D. | 原混合溶液中 C(HCl):C(MgSO4)=4:1 |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铝热反应实验展开研究.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查阅《化学手册》知,Al、Al2O3、Fe、Fe2O3的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Ⅰ.(1)某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理由是: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你认为他的解释是否合理?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用试剂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3)实验室溶解该熔融物,在下列试剂中最适宜的试剂是B(填序号).
A.浓硫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Ⅱ.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某同学取一定量上述的熔融物与过量的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OC段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2)在DE段,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上述现象说明溶液中Al3+、Fe3+、H+结合OH-的能力比NH4+强(填离子符号).
(3)B与A的差值为0.08mol.
(4)B点对应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32mol,C点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7mL.
物质 | Al | Al2O3 | Fe | Fe2O3 |
熔点/℃ | 660 | 2054 | 1535 | 1462 |
沸点/℃ | 2467 | 2980 | 2750 | - |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用试剂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3)实验室溶解该熔融物,在下列试剂中最适宜的试剂是B(填序号).
A.浓硫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Ⅱ.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某同学取一定量上述的熔融物与过量的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OC段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2)在DE段,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上述现象说明溶液中Al3+、Fe3+、H+结合OH-的能力比NH4+强(填离子符号).
(3)B与A的差值为0.08mol.
(4)B点对应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32mol,C点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7mL.
6.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①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②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③将铁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实验①和③中的铁钉只作还原剂 | |
B. | 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Fe2+>Cu2+ | |
C. | 实验②中Fe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 | |
D. | 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Fe3+═3Fe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