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均为适量),写出所加的试剂及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SO4溶液(CuSO4):试剂___离子方程式___

Cu(Mg):试剂___,离子方程式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___

②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气体___

③用小苏打片(NaHCO3)治疗胃酸过多___

3)用双线桥标出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

Cl2+SO2+2H2O=H2SO4+2HCl

【答案】铁粉 Fe+Cu2+=Fe2++Cu 稀盐酸或稀硫酸 Mg+2H+=Mg2++H2 Fe3++3OH-=Fe(OH)3 CO2+Ca2+ +2OH-=CaCO3↓+H2O HCO3-+H+=CO2↑+H2O Cl2+SO2 +2H2O=H2SO4+2HCl

【解析】

(1)除杂质时,所加试剂应能将杂质除尽,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①加入的试剂能将Cu2+替换成Fe2+

②加入的试剂能将镁溶解。

(2)在将化学式改写成离子时需注意,只有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才能改写成离子。

(3)双线桥表示的电子转移方向,应是反应物中的变价元素指向生成物中的同一种变价元素,数目是得电子总数或失电子总数。

1)①FeSO4溶液(CuSO4),试剂:铁粉,离子方程式:Fe+Cu2+=Fe2++Cu;

答案:铁粉;Fe+Cu2+=Fe2++Cu。

Cu(Mg),试剂:盐酸或稀硫酸,离子方程式:Mg+2H+=Mg2++H2↑;

答案:盐酸或稀硫酸;Mg+2H+=Mg2++H2↑。

2)①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KCl,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

答案:Fe3++3OH-=Fe(OH)3↓。

②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离子方程式为CO2+Ca2+ +2OH-=CaCO3↓+H2O;

答案:CO2+Ca2+ +2OH-=CaCO3↓+H2O

③用小苏打片(NaHCO3)治疗胃酸过多,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

答案:HCO3-+H+=CO2↑+H2O

3)双线桥表示的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答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碳和氮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回答下列问题:

(1)三氯化氮(NCl3)是一种黄色、油状、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挥发性有毒液体,其原子均满足8e结构。写出其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氯碱工业生产时,由于食盐水中通常含有少量NH4Cl,而在阴极区与生成的氯气反应产生少量三氯化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已知:2CO2(g) + 3NaOH(aq)=NaHCO3(aq)+Na2CO3(aq)+H2O(l) △H=-4a kJ/mol

CO2(g) +2NaOH(aq)=Na2CO3(aq)+H2O(l) △H=-b kJ/mol

该条件下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利用CO可以将NO转化为无害的N2,其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向容积均为IL的甲、乙、丙三个恒温(反应温度分别为300℃、T℃、300℃)容器中分别加入相同量NO和CO,测得各容器中n(CO)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t/min

0

40

80

120

160

n(CO)(甲容器)/mol

2.00

1.50

1.10

0.80

0.80

n(CO)(乙容器)/mol

2.00

1.45

1.00

1.00

1.00

n(CO)(丙容器)/mol

1.00

0.80

0.65

0.53

0.45

①甲容器中,0~40min内用NO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O)=_______

②该反应的△H______0(填“>”或“<”)。

③甲、丙容器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α(甲)________α(乙)(填“>”,“< ”,“=”)

(4)常温下,在(NH4)2C2O4溶液中,反应NH4++C2O42—+H2ONH3·H2O+HC2O4的平衡常数K=___。(已知常温下,H2C2O4的电离平衡常数Ka1≈5×10-2,Ka2≈5×10-5 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w=1×10-14 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10-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