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氯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氯水中存在下列反应:Cl2 + H2O H++Cl-+ HClO,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工业上常用熟石灰和氯气反应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主要设备是氯化塔,塔从上到下分四层。
将含有3%~6%水分的熟石灰从塔顶喷洒而入,氯气从塔的最底层通入。这样加料的目的是 ,处理从氯化塔中逸出气体的方法是 。
(3)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用较浓的KOH溶液直接吸收氯气,研究发现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KClO3并逐渐增多,产生KClO3的离子方程式是 ,其原因可能是 ,由此可知(2)中氯化塔设计为四层是为了减少生产中类似副反应的发生。
(1)[c(H+)·c(Cl-)·c(HClO)]/c(Cl2)
(2)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充分接触(或充分吸收);用碱液吸收(或石灰乳或碱石灰或氢氧化钠溶液等)
(3)6OH-+3Cl2=5Cl-+ ClO3-+3H2O 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所致
解析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如图所示,若向盛有溶液①和溶液②的试管中,通入过量气体X,最终①、②均有沉淀生成的是
选项 | X | ①溶液 | ②溶液 |
A | Cl2 | Na2SO3 | Na2S |
B | SO2 | Na2SiO3 | Ba(NO3)2 |
C | NH3 | AgNO3 | AlCl3 |
D | HCl | CuSO4 | NaAlO2 |
(10分)下图是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
(1)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试管中的现象为 。
(3)C试管口浸有NaOH溶液的棉团作用是 。
(4)实验结束后,证明A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 。
(5)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经查阅文献获得下列资料。
资料1 | ![]() 附表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黑色物质的相关性质 |
资料2 | X射线晶体分析表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为Cu2S、CuS、Cu7S4中的一种或几种。 |
A.铜与浓硫酸反应时所涉及的反应可能不止一个 B.硫酸浓度选择适当,可避免最后产物中出现黑色物质;C.该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硫酸浓度≥15 mol·L D.硫酸浓度越大,黑色物质越快出现、越难消失
实验室用铜制备CuSO4溶液有多种方案,某实验小组给出了以下三种方案:
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甲方案:
①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为了节约原料,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最佳为,n(H2SO4):n(HNO3)= 。
(2)乙方案:将6.4g铜丝放到90mL 1.5mol·L-1的稀硫酸中,控温在50℃。加入40mL 10%的H2O2,反应0.5小时,升温到60℃,持续反应1小时后,经一系列操作,得CuSO4·5H2O 20.0g【已知有关摩尔质 量:M(Cu)=64g/mol, M(CuSO4·5H2O) =250g/mol】。
①反应时温度控制在50℃~60℃,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
②本实验CuSO4·5H2O的产率为 。
(3)丙方案: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反应液中加少量FeSO4,即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完全后,加物质A调节pH至4 ,然后过滤、浓缩、结晶。
①物质A可选用以下的 (填序号);
A.CaO | B.NaOH | C.CuCO3 | D.Cu2(OH)2CO3 E.Fe2(SO4)3 |
(4)对比甲、乙、丙三种实验方案,丙方案的优点有(写两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