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研究大气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是H2S和SO2)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1)H2S资源化利用途径之一是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如图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的示意图。
①电极a为电池的_______极,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17gH2S参与反应,有_____molH+经质子膜进入_____极区。
(2)低浓度SO2废气的处理是工业难题,目前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Na2SO3溶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用含等物质的量溶质的下列各溶液分别吸收SO2,则理论吸收量最多的是(____)
A.Na2SO3B.Na2S C.Ba(NO3)2 D.酸性KMnO4
【答案】 负 O2+4H++4e-=2H2O 1 正 Na2SO3+SO2+H2O=2NaHSO3 c
【解析】(1)根据2H2S(g)+O2(g)═S2(s)+2H2O反应,得出负极H2S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2)①依据PH和离子积常数计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结合钠离子浓度计算比值;②依据溶液中质子守恒分析书写离子浓度关系。
(2)依据选项中的溶液性质和二氧化硫反应的过程和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分析计算.
(1) ①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电极a上H2S失电子产生S2,为电池的负极,正极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②每34g即0.5molH2S参与反应,则消耗0.25mol氧气,则根据O2+4H++4e-=2H2O,所以有1mol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 (2) ①Na2SO3水溶液吸收SO2生成NaHSO3,反应为Na2SO3+SO2+H2O=2NaHSO3;②如果用含等物质的量溶质的下列各溶液分别来吸收SO2,A.Na2CO3 吸收二氧化硫发生的反应为:Na2CO3+2SO2+H2O=2NaHSO3+CO2↑,1molNa2CO3 最多吸收二氧化硫2mol;B.Na2S 吸收二氧化硫发生的反应为:2Na2S+5SO2+2H2O=4NaHSO3+3S↓,1mol2Na2S最多反应二氧化硫2.5mol;C.Ba(NO3)2 吸收二氧化硫反应化学方程式为Ba(NO3)2+3SO2+2H2O=BaSO4↓+2H2SO4+2NO↑:1molBa(NO3)2最多吸收二氧化硫3mol;D.酸性KMnO4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反应2MnO4-+5SO2+2H2O=2Mn2++5SO42-+4H+,1molKMnO4最多反应二氧化硫2.5mol;则理论吸收量最多的是Ba(NO3)2 ,答案选C。
【题目】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碳、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对缓解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1) 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 活性炭和NO,发生 反应C(s)+2NO(g) N2(g)+CO2(g)△H=QkJ/mol。 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min) 测得各物质的浓度(mol/L) 如下:
浓度 时间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NO | 1.00 | 0.68 | 0.50 | 0.50 | 0.60 | 0.60 |
N2 | 0 | 0.16 | 0.25 | 0.25 | 0.30 | 0.30 |
CO2 | 0 | 0.16 | 0.25 | 0.25 | 0.30 | 0.30 |
①30min 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通入一定量的NO b.加入定量的活性炭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d.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② 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3: 1: 1,则Q_____ 0 (填“>”或“<”<)。
(2)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某新型催化剂对CO、NO催化转化进行研究,则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CO混存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利用以下反应:NO+CON2+CO2( 有CO) 2NON2+ O2 (无CO)
①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 __________;在n(NO)/n(CO)= 1的条件下,应控制最佳温度在_______左右。
②用CxHy(烃)催化还原NOx也可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写出C2H6与N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③以NO2、O2 熔融NaNO3__________________。
(3) 天然气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制取氢气,其原理如下:
已知:① 2CO(g)+O2(g)=2CO2(g) △H1
②CH4(g)+ 2O2(g)=CO2(g)+2H2O(l) △H2
③2H2(g)+O2(g)=2H2O(l) △H3
1)科学家提出一种利用天然气制备氢气的方法: CH4(g)+ CO2(g)=2CO(g)+2H2(g) △H=_____
2)这种方法的推广与使用,不仅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而且还能解决环境问题是_________。
【题目】元素是构成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一切物质的“原材料”。
Ⅰ.1869年,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
Ni=Co=59 | |||||
H=1 | Cu=63.4 | Ag=108 | Hg=200 | ||
Be=9.4 | Mg=24 | Zn=65.2 | Cd=112 | ||
B=11 | Al=27.4 | ?=68 | Ur=116 | Au=198? | |
C=12 | Si=28 | ?=70 | Sn=118 | ||
N=14 | P=31 | As=75 | Sb=122 | Bi=210? | |
O=16 | S=32 | Se=79.4 | Te=128? | ||
F=19 | Cl=35.5 | Br=80 | I=127 | ||
Li=7 | Na=23 | K=39 | Rb=85.4 | Cs=133 | Tl=204 |
Ca=40 | Pb=207 |
(1)门捷列夫将已有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排序,同一_____(填“横行”或“纵列”)元素性质相似。
(2)结合表中信息,猜想第5列方框中“Te=128?”的问号表达的含义是___________。
Ⅱ.X、Y、Z、W是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它们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 Y 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
X | Y | |
Z | W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W位于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
(3)科学家们认为存在含氢量最高的化合物XH5,预测其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气体,所得水溶液呈弱碱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XH5是离子化合物,它的电子式为________。
(4)工业上将干燥的W单质通入熔融的Z单质中可制得化合物Z2W2,该物质可与水反应生成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0.2mol该物质参加反应时转移0.3mol电子,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写出Z2W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