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可用来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是d(填编号);
编号abcd
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
碱石灰硅胶浓硫酸无水氯化钙
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事实上该现象并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Cl2+2I-=I2+2Cl-(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解释);
(5)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递变规律及原因氯、溴、碘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元素非金属性减弱;
(6)装置F的目的是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SO32-+Cl2+H2O=SO42-+2Cl-+2H+

分析 (1)次氯酸钙常温下能够氧化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和水;
(2)浓盐酸易挥发,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要得到纯净的氯气应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依据C发生堵塞时,B中压强增大,分析解答;
(3)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则先设计湿润的有色物质,再利用干燥剂干燥后与干燥的有色物质混合;
(4)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D中发生氯气与NaBr的反应生成溴,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氯气、溴均可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碘易溶于苯而显紫红色;
(5)依据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得电子能量逐渐减弱,元素非金属性减弱解答;
(6)亚硫酸钠具有强的还原性与氯气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盐酸.

解答 解:(1)次氯酸钙常温下能够氧化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和水,化学方程式: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故答案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浓盐酸易挥发,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用B装置可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装置B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HCl;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则先通过I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观察到褪色,再利用II中固体干燥剂(无水氯化钙或硅胶)干燥后,在Ⅲ中放入干燥的有色布条,观察到颜色不褪,则验证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只有d符合,
故答案为:d;
(4)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D中发生氯气与NaBr的反应生成溴,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氯气、溴均可与KI反应生成碘,则E中碘易溶于苯显紫红色,出现分层后上层为紫红色的苯层,该现象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过量的氯气也可将碘离子氧化,反应离子方程式Cl2+2I-=I2+2Cl-
故答案为: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Cl2+2I-=I2+2Cl-
(5)氯、溴、碘为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元素非金属性减弱;
故答案为:氯、溴、碘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元素非金属性减弱;
(6)亚硫酸钠具有强的还原性与氯气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32-+Cl2+H2O=SO42-+2Cl-+2H+
故答案为:SO32-+Cl2+H2O=SO42-+2Cl-+2H+

点评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制备,为高频考点,把握氯气的性质、制法、装置的作用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练习,CuCl2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实验过程中,发现不仅有蓝色沉淀产生,还有绿色沉淀产生,他们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反应会产生绿色沉淀,该绿色沉淀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铜在水中不存在,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为不溶于水的.绿色的碱性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
[提出猜想]所用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绿色沉淀是Cu2(OH)2CO3
[进行探究]
1.小原提出:可以通过测定原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确定溶液是否变质,你的看法和理由是不可行,碳酸钠溶液也显示碱性,无法用pH试纸测定溶液是否变质.
2.小叶先取适量原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CaCl2(或BaCl2)溶液,直至无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原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
3.小罗则提出可以直接把实验所得的沉淀过滤出来,再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沉淀溶解、产生气泡现象,说明沉淀中含有Cu2(OH)2CO3
[实验拓展]
在实验过程中,小怡不小心把金属锌粒掉到CuCl2溶液中,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经讨论,同学们推断气体是氢气,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铜离子部分水解生成氢离子,锌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
[交流反馈]
1.实验室中易与空气成分反应的药品需要密封保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2NaOH+CO2═Na2CO3+H2O;
2.实验中出现意外现象时,不能轻易放过,应该积极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9.为治理环境,减少雾霾,应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x)和CO2的排放量.
Ⅰ.处理NOx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甲烷催化还原NOx.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1
②CH4(g)+2NO2(g)=N2(g)+CO2(g)+2H2O(g)△H2=-586.7kJ•mol-1

(1)若用4.48LCH4还原NO生成N2,则放出的热量为119.88kJ.(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
(2)NOx可用强碱溶液吸收产生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FeSO4溶液能将NO3-还原为NO,NO能与多余的FeSO4
溶液作用生成棕色物质,这是检验NO3-的特征反应.写出该过程中产生NO的离子方程式:3Fe2++NO3-+4H+=3Fe3++NO↑+2H2O.
电解的原理如图1所示,则:
(3)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O3-+12H++10e-=N2↑+6H2O;当电路中转移20mol电子时,交换膜左侧溶液质量减少180g.
Ⅲ.利用I2O5消除CO污染的反应为:5CO(g)+I2O5(s)?5CO2(g)+I2(s).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I2O5固体的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CO,测得CO2的体积分数(φ)随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
(4)T1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1024.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D(填字母).
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两种温度下,c点时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压强相等
C.d点时,在原容器中充入一定量氦气,CO的转化率不变
D.b点和d点时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Kb<Kd
Ⅳ.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Cu2Al2O4 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通过反应CO2(g)+CH4(g)?CH3COOH(g)△H<0直接转化成乙酸.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如图3所示.
(6)①250-300℃时,乙酸的生成速率减小的主要原因是温度超过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②工业生产中该反应的温度常选择250℃、不选择400℃,从综合经济效益考虑,其原因是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提高温度耗费较高的能量,并且低温条件有利于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