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可作为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实验室可用铁屑为原料制备,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FeSO4+H2C2O4+2H2O→FeC2O4•2H2O↓+H2SO4
2FeC2O4•2H2O+H2O2+H2C2O4+3K2C2O4→2K3[Fe(C2O43]+6H2O
回答下列问题:
(1)铁屑中常含硫元素,因而在制备FeSO4时会产生有毒的H2S气体,该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如图吸收装置正确的是A(选填序号);

(2)在将Fe2+氧化的过程中,需控制溶液温度不高于40℃,理由是防止Fe2+的水解、防止H2O2分解;
(3)得到K3[Fe(C2O43]溶液后,再想获得其晶体,常加入b溶剂(填编号)
a.冰水        b.无水乙醇        c.四氯化碳
(4)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可通过重量分析法测定,主要步骤有:①称量,②置于烘箱中脱结晶水,③冷却,④称量,⑤重复②~④步,⑥计算.步骤⑤也被称做恒重操作,其目的是检验晶体中的结晶水是否已全部失去;
(5)重量分析法测定时,步骤③未在干燥器中进行,那么测得的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含量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6)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用重量分析法测定时,2.810g的晶体经操作最终获得了2.480g无水物,则此次测定的相对误差为-0.8%.

分析 (1)气体吸收装置中既要吸收气体又能排出不反应的气体;
(2)亚铁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亚铁,酸能抑制其水解;温度高时,双氧水易水解;
(3)K3[Fe(C2O43]•3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分析;
(4)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可通过重量分析法测定,步骤⑤的目的是检验晶体中的结晶水是否已全部失去,也叫恒重操作;
(5)步骤③未在干燥器中进行,晶体中结晶水不能全部失去,据此判断;
(6)根据K3[Fe(C2O43]•3H2O可计算出最终得到的无水物的质量,根据相对误差=$\frac{绝对误差}{理论质量}$×100%计算.

解答 解:(1)A.该装置中硫化氢与氢氧化钠溶液接触面积大,从而使硫化氢吸收较完全,且该装置中气压较稳定,不产生安全问题,故A正确;
B.硫化氢与氢氧化钠接触面积较小,所以吸收不完全,故B错误;
C.没有排气装置,导致该装置内气压增大而产生安全事故,故C错误;
D.该装置中应遵循“长进短出”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A;
(2)硫酸亚铁易水解而是其气压呈酸性,加热稀硫酸能抑制亚铁离子水解;双氧水不稳定,温度高时,双氧水易分解,为防止双氧水分解,温度应低些,故答案为:防止Fe2+的水解;防止H2O2分解;
(3)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乙醇中溶解度小,所以得到K3[Fe(C2O43]溶液后,再想获得其晶体,常加入无水乙醇溶剂主,
故选b;
(4)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可通过重量分析法测定,步骤⑤的目的是检验晶体中的结晶水是否已全部失去,也叫恒重操作,
故答案为:恒重;检验晶体中的结晶水是否已全部失去;
(5)步骤③未在干燥器中进行,晶体中结晶水不能全部失去,所以称量出的水的质量偏小,测得的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含量也偏低,
故答案为:偏低;
(6)根据K3[Fe(C2O43]•3H2O可计算出最终得到的无水物的质量为$\frac{39×3+56+88×3}{39×3+56+88×3+18×3}$×2.810g=2.500g,所以绝对误差=2.480g-2.500g=-0.020g,相对误差=$\frac{绝对误差}{理论质量}$×100%=-$\frac{0.020g}{2.500g}$×100%=-0.8%,
故答案为:-0.8%.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分析计算,主要是滴定实验的过程分析和误差分析,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过氧化钙可以用于改善地表水质、处理含重金属粒子废水和治理赤潮,也可用于应急供氧等.工业上生产过氧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CaO2•8H2O呈白色,微溶于水,加热至350℃左右开始分解放出氧气.
(1)用上述方法制取CaO2•8H2O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
(2)检验“水洗”是否合格的方法是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再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3)沉淀时常用冰水控制温度在0℃左右,其可能原因是(写出两种):
①温度低可减少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②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8H2O产率.
(4)测定产品中CaO2的含量的实验步骤是:
第一步:准确称取a 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b g KI晶体,再滴入少量2mol/L的H2SO4溶液,充分反应.
第二步: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第三步:逐滴加入浓度为c mol•L-1的Na2S2O3溶液至反应完全,消耗Na2S2O3溶液V mL.
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CaO2的质量分数为$\frac{36cV×1{0}^{-3}}{a}$ (用字母表示);
②某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CaO2的质量分数可能偏高(填“不受影响”、“偏低”或“偏高”),原因是在酸性条件下空气中的O2也可以把KI氧化为I2,使消耗的Na2S2O3增多,从而使测得的CaO2的质量分数偏高.
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展开对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的研究.
实验Ⅰ:制取NaClO2晶体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晶体的是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Ba(ClO)2可溶于水.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③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2)装置②中产生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浓)═2ClO2↑+2Na2SO4+H2O.
(3)从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为:
①减压,55℃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用38℃~60℃热水洗涤;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4)设计实验检验所得NaClO2晶体是否含有杂质Na2SO4,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晶体溶于蒸馏水,滴加几滴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出现,则含有Na2SO4,若无白色沉淀出现,则不含Na2SO4
实验Ⅱ:测定某亚氯酸钠样品的纯度.
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①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 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已知:ClO2-+4I-+4H+=2H2O+2I2+Cl-).将所得混合液配成100mL待测溶液.
②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滴定终点.重复2次,测得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为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
(5)滴定中使用的指示剂是淀粉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标准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6)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frac{9.05cV}{m}$%(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式量:NaClO2-90.5).
18.Na2S2O3是化学定量实验中的常用物质,用Na2SO3和硫粉在水溶液中加热反应,可以制得Na2S2O3.已知10℃和70℃时,Na2S2O3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60.0g和212g.常温下,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是Na2S2O3•5H2O.
现实验室欲制取Na2S2O3•5H2O晶体,步骤如下:
①称取12.6g Na2SO3于烧杯中,溶于80.0mL水.
②另取4.0g硫粉,用少许乙醇润湿后,加到上述溶液中.
③用小火加热至微沸,反应约1小时后过滤.
④滤液在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后析出Na2S2O3•5H2O晶体.
⑤进行减压过滤并干燥.
(1)加入的硫粉用乙醇润湿的目的是增加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2)步骤④应采取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滤液中除Na2S2O3和可能未反应完全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Na2SO4.它是由由于Na2SO3被空气氧化而产生的.如果滤液中该杂质的含量不很低,其检测的方法是:取出少许溶液,加稀盐酸至酸性,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或过滤除去S,再加BaCl2溶液,若出现浑浊则含Na2SO4,反之不含.
(4)若要计算在100℃下将溶液蒸发至体积为30.0mL,再冷却至10℃时所能得到的Na2S2O3•5H2O的质量,你认为B.
A.前面提供的数据已经足够
B.还需要提供100℃时溶液的密度(1.14g/cm3
C.还需要提供结晶后剩余溶液的体积(10.0mL)
(5)为了测产品的纯度,称取7.440g产品,配制成250mL溶液,用移液管移取25.00mL于锥形瓶中,再用浓度为0.0510mol/L的I2水进行滴定(2S2O32-+I2═S4O62-+2I-),平行3次实验,消耗I2的体积为30.88mL.则所得产品的纯度为105%.你认为影响纯度的主要因素是其含有的Na2SO3也会和I2发生反应,从而影响纯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