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可作为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实验室可用铁屑为原料制备,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FeSO4+H2C2O4+2H2O→FeC2O4•2H2O↓+H2SO4
2FeC2O4•2H2O+H2O2+H2C2O4+3K2C2O4→2K3[Fe(C2O4)3]+6H2O
回答下列问题:
(1)铁屑中常含硫元素,因而在制备FeSO4时会产生有毒的H2S气体,该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如图吸收装置正确的是A(选填序号);
(2)在将Fe2+氧化的过程中,需控制溶液温度不高于40℃,理由是防止Fe2+的水解、防止H2O2分解;
(3)得到K3[Fe(C2O4)3]溶液后,再想获得其晶体,常加入b溶剂(填编号)
a.冰水 b.无水乙醇 c.四氯化碳
(4)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可通过重量分析法测定,主要步骤有:①称量,②置于烘箱中脱结晶水,③冷却,④称量,⑤重复②~④步,⑥计算.步骤⑤也被称做恒重操作,其目的是检验晶体中的结晶水是否已全部失去;
(5)重量分析法测定时,步骤③未在干燥器中进行,那么测得的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含量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6)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用重量分析法测定时,2.810g的晶体经操作最终获得了2.480g无水物,则此次测定的相对误差为-0.8%.
分析 (1)气体吸收装置中既要吸收气体又能排出不反应的气体;
(2)亚铁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亚铁,酸能抑制其水解;温度高时,双氧水易水解;
(3)K3[Fe(C2O4)3]•3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分析;
(4)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可通过重量分析法测定,步骤⑤的目的是检验晶体中的结晶水是否已全部失去,也叫恒重操作;
(5)步骤③未在干燥器中进行,晶体中结晶水不能全部失去,据此判断;
(6)根据K3[Fe(C2O4)3]•3H2O可计算出最终得到的无水物的质量,根据相对误差=$\frac{绝对误差}{理论质量}$×100%计算.
解答 解:(1)A.该装置中硫化氢与氢氧化钠溶液接触面积大,从而使硫化氢吸收较完全,且该装置中气压较稳定,不产生安全问题,故A正确;
B.硫化氢与氢氧化钠接触面积较小,所以吸收不完全,故B错误;
C.没有排气装置,导致该装置内气压增大而产生安全事故,故C错误;
D.该装置中应遵循“长进短出”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A;
(2)硫酸亚铁易水解而是其气压呈酸性,加热稀硫酸能抑制亚铁离子水解;双氧水不稳定,温度高时,双氧水易分解,为防止双氧水分解,温度应低些,故答案为:防止Fe2+的水解;防止H2O2分解;
(3)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乙醇中溶解度小,所以得到K3[Fe(C2O4)3]溶液后,再想获得其晶体,常加入无水乙醇溶剂主,
故选b;
(4)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可通过重量分析法测定,步骤⑤的目的是检验晶体中的结晶水是否已全部失去,也叫恒重操作,
故答案为:恒重;检验晶体中的结晶水是否已全部失去;
(5)步骤③未在干燥器中进行,晶体中结晶水不能全部失去,所以称量出的水的质量偏小,测得的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含量也偏低,
故答案为:偏低;
(6)根据K3[Fe(C2O4)3]•3H2O可计算出最终得到的无水物的质量为$\frac{39×3+56+88×3}{39×3+56+88×3+18×3}$×2.810g=2.500g,所以绝对误差=2.480g-2.500g=-0.020g,相对误差=$\frac{绝对误差}{理论质量}$×100%=-$\frac{0.020g}{2.500g}$×100%=-0.8%,
故答案为:-0.8%.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分析计算,主要是滴定实验的过程分析和误差分析,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A. | 苯易溶于水 | |
B. | 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 | |
C. | 苯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
D. | 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
①反应所需时间乙>甲
②开始反应速率甲>乙
③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甲=乙
④整个阶段平均反应速率乙>甲
⑤盛盐酸溶液中锌有剩余
⑥盛醋酸的锌有剩余.
A. | ①②③ | B. | ①③⑥ | C. | ②③⑥ | D. | ③④⑤ |
A. | NaCl溶液 | B. | AgNO3溶液 | C. | HCl溶液 | D. | 稀Na2SO4溶液 |
A. | 金属(M表示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Mn++ne-=M | |
B. | 金属不可能在碱性环境中发生电化学腐蚀 | |
C. | 镀锌铁的镀层破损后,镀层仍能对铁起保护作用 | |
D. | 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