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CuSO4在活化闪锌矿(主要成分是ZnS)方面有重要作用,主要是活化过程中生成CuS、Cu2S等一系列铜的硫化物活化组分。

(1)Cu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

(2)SO42-的空间构型为 (用文字描述);中心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 ;写出一种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

(3)向CuSO4 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Cu (OH)4 ]2-。不考虑空间构型,

[Cu(OH)4] 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4)资料显示ZnS为难溶物,在活化过程中,CuSO4能转化为CuS的原因是

(5)CuS比CuO的熔点 (填高或低),原因是

(6)闪锌矿的主要成分ZnS,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晶胞边长为540.0pm,密度为________(列式并计算),a位置S2-离子与b位置Zn2+离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pm(列式表示)。

【答案】(1)1s22s22p63s23p63d9([Ar]3d9);(2)正四面体 ;sp3 ;CCl4SiCl4

(3)

(4)在相同温度下Ksp(CuS)<Ksp(ZnS),或相同温度下CuS ZnS更难溶

(5) ,CuO晶格能比CuS

(6)

【解析】

试题分析(1)Cu元素为29号元素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1s22s22p63s23p63d104s1,Cu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1s22s22p63s23p63d9

(2)SO42-的价电子对数=(6+2)/2=4,形成四条杂化轨道,S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形成四面体结构,价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配位原子数,可知孤电子对数为0,所以为正四面体结构;具有相同原子数和价电子数的微粒互称为等电子体,所以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有SiCl4等;

(3) [Cu(OH)4]2-中与Cu2+与4个OH-形成配位键,可表示为

(4)由沉淀转化原理可知溶度积大的沉淀转化为溶度积小的沉淀容易实现,在相同温度下,Ksp(CuS)<Ksp(ZnS),所以ZnS能转化为CuS;

(5)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CuS与CuO中O2-比S2-半径小,所以CuO的熔点比CuS高;

(6)黑球全部在晶胞内部,该晶胞中含有黑球个数是4,白球个数=1/8×8+1/2×6=4,ρ=(M/NA)/V=[4×(65+32)/ 6.02×1023]/ 540×1010=4.1g/(cm)3,每个黑色小球连接4个白色小球,构成正四面体结构,白球和黑球之间的夹角为109°28′,两个白球之间的距离=270×21/2pm,设S2-离子与Zn2+离子之间的距离为x,2x2-2x2cos109°28′=(270×21/22,x=pm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某课题组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利用如下装置探究Fe粉和KNO3溶液反应及相关因素对脱氮速率的影响。

实验过程如下:

原料预处理:先用0.1mol·L-1H2SO4洗涤Fe粉,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将0.01mol/L KNO3溶液的pH调至2.5;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N2,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N2氛围中进行;

加入KNO3酸性溶液100mL,一段时间后铁粉部分溶解,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待铁粉不再溶解,静置后发现,剩余固体表面有少量白色物质附着;

过滤剩余固体时,表面的白色物质变为红褐色;

检测到滤液中存在NO3、NH4+、Fe2+

(1)步骤中用0.1mol L-1H2SO4洗涤Fe粉的目的是 ,通入N2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N2氛围中进行的目的是

(2)白色物质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变为红褐色的原因:

(3)用K3[Fe(CN)6]检验滤液中Fe2+ 的实验方案是

(4)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几滴稀硫酸,溶液呈红色。溶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

(5)该课题组对影响脱氮速率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溶液的pH;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请完善实验步骤及结论。(已知:溶液中的NO3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

实验步骤:

.分别取 的KNO3溶液于不同的试管中;

.调节溶液呈酸性且pH各不相同,并通入N2

.分别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的同种铁粉;

.用离子色谱仪测定相同时间内各溶液中NO3浓度。

实验结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