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一定量的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整个过程中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曲线起点处水的电离程度最大,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 | |
B. | ②点之前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2H++Cl-+ClO- | |
C. | 氯气~氯水体系中:c(H+)=c(Cl2)+c(HClO)+c(ClO-) | |
D. | ③点所示溶液中:c(Na+)=c(Cl-)+c(ClO-) |
分析 整个过程发生的反应为Cl2+H2O═HCl+HClO、HCl+NaOH═NaCl+H2O、HClO+NaOH═NaClO+H2O,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结合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当全被生成NaClO时,可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则曲线起点处水的电离程度不是最大的,故A错误;
B.HClO为弱电解质,应写成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B错误;
C.氯气微溶于水,饱和氯水中氢离子浓度较小,c(Cl2)>c(H+),故C错误;
D.③点溶液呈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c(Cl-)+c(Cl0-)+c(OH-),所以c(Na+)=c(Cl-)+c(Cl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氯气的性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理解溶液中的溶质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某钙钛型复合氧化物(如图),以A原子为晶胞的顶点,A位可以是Ca、Sr、Ba或Pb,当B位是V、Cr、Mn、Fe时,这种化合物的电阻率在有外磁场作用时较之无外磁场作用时存在巨大变化(巨磁电阻效应).
(1)用A、B、O表示这类特殊晶体的化学式ABO3.在图中,与A原子配位的氧原子数目为12.
(2)基态Cr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其中电子的运动状态有24种.
(3)某些钙钛型复合氧化物能够催化NO直接分解为N2和O2,N和O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目比为3:2.
(4)下表是几种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和阳离子半径
请解释碳酸钙热分解温度最低的原因:碳酸盐的热分解是由于晶体中的阳离子结合碳酸根中的氧离子,使碳酸根分解为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果.钙离子由于半径小和氧离子结合更为容易,氧化钙晶格能大,所以碳酸钙分解温度低.
(5)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法可以测得阿伏伽德罗常数.对金属钙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边长为558pm.又知钙的密度为1.54g•cm-3,则1cm3钙晶体中含有5.76×1021个晶胞,阿伏伽德罗常数为$\frac{40g/mol×4×5.76×1{0}^{21}}{1.54g/c{m}^{3}×1c{m}^{3}}$=6.0×1023(列式计算).
(1)用A、B、O表示这类特殊晶体的化学式ABO3.在图中,与A原子配位的氧原子数目为12.
(2)基态Cr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其中电子的运动状态有24种.
(3)某些钙钛型复合氧化物能够催化NO直接分解为N2和O2,N和O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目比为3:2.
(4)下表是几种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和阳离子半径
碳酸盐 | CaCO3 | SrCO3 | BaCO3 |
热分解温度/℃ | 900 | 1172 | 1360 |
阳离子半径/pm | 99 | 112 | 135 |
(5)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法可以测得阿伏伽德罗常数.对金属钙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边长为558pm.又知钙的密度为1.54g•cm-3,则1cm3钙晶体中含有5.76×1021个晶胞,阿伏伽德罗常数为$\frac{40g/mol×4×5.76×1{0}^{21}}{1.54g/c{m}^{3}×1c{m}^{3}}$=6.0×1023(列式计算).
1.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CH3CH3+Cl2$\stackrel{光照}{→}$CH3CH2Cl+HCl CH2=CH2+HCl→CH3CH2Cl | 均为取代反应 |
B | 由油脂得到甘油 由淀粉得到葡萄糖 | 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
C | 的一氯代物 | 有5种 |
D |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 | 多肽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8.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表: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化合物 | 燃烧热/kJ•mol-1 | 化合物 | 燃烧热/kJ•mol-1 |
甲烷 | 891.0 | 正丁烷 | 2878.0 |
乙烷 | 1560.8 | 异丁烷 | 2869.6 |
丙烷 | 2221.5 | 异戊烷 | 3531.3 |
A. | 正戊烷的燃烧热小于3531.3kJ•mol-1 | |
B. | 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 |
C. | 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H=-1560.8 kJ | |
D. | 相同物质的量的烷烃CnH2n+2,n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
5.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 Al3+、NH4+、Cl-、HCO3- | B. | Na+、NO3-、SO42-、I- | ||
C. | Na+、Mg2+、Cl-、SO42- | D. | Fe3+、K+、Cl-、NO3-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H2O在高温下难分解,而H2S在300℃时就分解,说明O非金属性比S强 | |
B. | H2CO3的酸性比HClO的酸性强,所以C的非金属性比Cl强 | |
C. | NaOH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强,所以Na的金属性比Mg强 | |
D. | Fe3+的氧化性比Cu2+的氧化性强,但Fe的金属性比Cu强 |
16.在一定条件下,X与强酸、强碱溶液反应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Y$\underset{\stackrel{强酸}{←}}{\;}$X$\stackrel{强碱}{→}$Z.
Y$\underset{\stackrel{强酸}{←}}{\;}$X$\stackrel{强碱}{→}$Z.
A. | 若X为单质铝,则Y的气体产物只能是氢气 | |
B. | 若X为NaHCO3,则Z一定有CO2 | |
C. | 若Y、Z为含铝元素的两种盐,则X一定为Al(OH)3 | |
D. | 若X为乙酸乙酯,则生成物Y、Z中均含有乙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