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如图所示为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改进后的装置图,其中A为具有支管的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个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粉.

填写下列空白:
(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会发生反应.该反应中铁屑粉的作用是催化剂,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
(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吸收Br2蒸气.反应开始后,观察D和E两支试管,看到的现象为D、E液面上有白雾,D管中石蕊试液变红,E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3)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H2O.
(4)在上述整套装置中,采取了防倒吸措施的装置是DEF(填字母代号).
(5)实验室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  ②水洗  ③用干燥剂干燥  ④10% NaOH溶液洗  ⑤水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填写序号)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③①C.④②③①⑤D.②④①⑤③

分析 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液溴和苯的混合物滴加到有铁粉的石棉网上,液溴和苯在Fe作催化剂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与HBr,溴和苯都是易挥发的物质,所以反应生成的溴苯及大部分未的反应苯和溴流入到下面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溴化氢及挥发出的溴、苯通过C装置,被苯和溴被吸收,溴化氢气体到D装置中能使石蕊变红,在E装置中溴化氢使硝酸银产生浅黄色沉淀,尾气用氢氧化钠吸收,由于溴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F装置要用防止倒吸装置,
(1)苯和液溴在Fe作催化剂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与HBr;
(2)溴易挥发,易溶液有机溶剂,用苯溶解溴,防止对D、E装置中反应干扰;该反应中有溴化氢生成,溴化氢溶于水得到氢溴酸,氢溴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氢溴酸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
(3)F进行尾气处理,吸收HBr;
(4)HBr易溶于水,直接将导管伸入水溶液液面以下,会发生倒吸;
(5)制备的溴苯中含有溴、溴化铁、苯等杂质,先用水洗去可溶性杂质,再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溴,通过分液方法分离,再用干燥剂干燥有机物溶液,最后蒸馏分离得到溴苯与苯.

解答 解: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液溴和苯的混合物滴加到有铁粉的石棉网上,液溴和苯在Fe作催化剂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与HBr,溴和苯都是易挥发的物质,所以反应生成的溴苯及大部分未的反应苯和溴流入到下面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溴化氢及挥发出的溴、苯通过C装置,被苯和溴被吸收,溴化氢气体到D装置中能使石蕊变红,在E装置中溴化氢使硝酸银产生浅黄色沉淀,尾气用氢氧化钠吸收,由于溴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F装置要用防止倒吸装置,
(1)苯和液溴在Fe作催化剂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与HBr,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催化剂;
(2)溴易挥发,易溶液有机溶剂,用苯吸收Br2蒸气,防止对D、E装置中反应的干扰;该反应中有溴化氢生成,能与水蒸气结合成氢溴酸液滴,液面上有白雾,溴化氢溶于水得到氢溴酸,氢溴酸是酸性物质,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氢溴酸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
故答案为:吸收Br2蒸气;D、E液面上有白雾,D管中石蕊试液变红,E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3)F进行尾气处理,吸收HBr,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故答案为:H++OH-=H2O;
(4)HBr易溶于水,直接将导管伸入水溶液液面以下,会发生倒吸,装置D、E中导管口在液面上方,能防止倒吸,F中倒置漏斗增大了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接触面积,有缓冲作用,能够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DEF;
(5)制备的溴苯中含有溴、溴化铁、苯等杂质,先用水洗去可溶性杂质,再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溴,通过分液方法分离,再用干燥剂干燥有机物溶液,最后蒸馏分离得到溴苯与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④⑤③①;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实验制备,涉及溴苯的制取,侧重考查学生对装置与原理的分析评价,明确各个装置的作用及基本操作方法,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对氮、碳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用肼(N2H4)为燃料,四氧化二氮做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
已知:N2(g)+2O2(g)=N2O4(g)△H1   K1
N2H4(g)+O2(g)=N2(g)+2H2O(g)△H2   K2
则2N2H4(g)+N2O4(g)=3N2(g)+4H2O(g)△H=2△H2-△H1 (用△H1、△H2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frac{{{K}_{2}}^{2}}{{K}_{1}}$(用K1、K2表示)
(2)汽车尾气转化反应:NO+CO→N2+CO2(未配平),将NO和CO转化为和N2 和CO2,实现除污,每生成1molN2还原剂失去电子数为4×6.02×1023
(3)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可以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某研究小组向某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2NO(g)?N2(g)+CO2 (g).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
时间(min)
物质的量(mol)
01020304050
NO2.001.160.800.800.960.96
N200.420.600.600.720.72
CO200.420.600.600.720.72
①0~1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0.042mol/(L.min);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9}{16}$.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b(填字母编号).
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b.通入一定量的NO c.恒容时,充入一定量的氦气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4)氨燃料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溶液是2mol•L-1的KOH溶液,电池反应为:4NH3+3O2=2N2+6H2O.放电时,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5)实验室中用NaOH溶液吸收CO2,发生反应为2CO2+3NaOH=Na2CO3+NaHCO3+H2O.所得混合液中所有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CO3-)>c(CO32-)>c(OH-)>c(H+).
10.阿司匹林可由水杨酸与乙酸酐作用制得.其制备原理如下:
主反应:
副反应:

已知:
①水杨酸可溶于水,乙酰水杨酸的钠盐易溶于水,聚水杨酸(固体)难溶于水;
②阿司匹林,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粉末,微溶于水;
阿司匹林可按如下步骤制取和纯化:
步骤1: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2g水杨酸、5mL乙酸酐和5滴浓硫酸,振荡使水杨酸全部溶解;
步骤2:按图所示装置装配好仪器,通水,在水浴上加热5~10min,用电炉控制温度在85~90℃;
步骤3:反应结束后,取下反应瓶,冷却,再放入冰水中冷却、结晶、过滤、冷水洗涤2~3次,继续过滤得粗产物;
步骤4:将粗产物转移至150mL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25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搅拌,然后过滤;
步骤5:将滤液倒入10mL 4mol/L盐酸溶液,搅拌,将烧杯置于冰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过滤,再用冷水洗涤2~3次.
(1)主反应中,生成物中化合物A是乙酸(CH3COOH);
(2)步骤2中组装仪器还需要一种玻璃仪器,名称是温度计,该仪器的位置如何摆放?温度计的水银球浸在水浴中,但不触及容器底部;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冷凝管通水,水应从b(填“a”或“b”)口进.
(3)步骤4过滤得到的固体为聚水杨酸;
(4)经过步骤5得到产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最后得到的阿司匹林可能会有少量未反应的水杨酸.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步骤5中得到的晶体是否含有水杨酸?取少量步骤5获得的晶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再加入1~2滴三氯化铁溶液,若溶液变紫色,则有水杨酸,若溶液没有变紫色,则没有水杨酸.若阿司匹林晶体含有水杨酸,还需要采用重结晶方法,进一步纯化晶体.
7.已知下列数据:
物   质2,4,6
熔点/℃
沸点/℃密度/g•cm-3
乙   醇-114780.789
乙   酸16.6117.91.05
乙酸乙酯-83.677.50.900
浓H2SO43381.84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主要装置如上图I所示,主要步骤为:
①在30mL的大试管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
②按照图I连接装置,使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15mL试管所盛饱和Na2CO3溶液(加入1滴酚酞试液)上方2mm~3mm处,
③小火加热试管中的混合液;
④待小试管中收集约4mL产物时停止加热,撤出小试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其分层;
⑤分离出纯净的乙酸乙酯.
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配制这一比例的混合液的操作是先加乙酸和乙醇各4mL,再缓缓加入1mL浓H2SO4,边加边振荡.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OH$?_{△}^{浓硫酸}$CH3COOC2H5+H2O,浓H2SO4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3)步骤③中,用小火加热试管中的混合液,其原因与结论乙酸、乙醇、乙酸乙酯沸点接近且较低,大火加热,反应物大量蒸发损失.
(4)步骤④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在浅红色Na2CO3溶液上层有约4cm厚的无色液体,振荡后Na2CO3溶液层红色变浅,有气泡,上层液体变薄,原因是上层是油层因为生成的乙酸乙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同时因为挥发出来的乙酸与碳酸钠反应,放出CO2气体,所以有气泡出现.
(5)步骤⑤中,分离出乙酸乙酯选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产物应从上口倒出,因为乙酸乙酯比水密度小.
(6)为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Ⅱ甲、乙的装置(乙同学待反应完毕冷却后再用饱和Na2CO3溶液提取烧瓶中产物).你认为哪种装置合理,为什么?
答:乙,反应物能冷凝回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