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把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27.4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得残留固体21.2g。求原混合物中NaHCO3和Na2CO3的质量之比为( )
A.53∶84B.1∶1C.84∶53D.42∶53
【答案】C
【解析】
碳酸钠受热无变化,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根据方程式我们可以发现实际减少的质量是和水蒸气的质量,假设生成了xmol,则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也是x mol,代入它们的摩尔质量有,解得,即生成了0.1mol和0.1mol,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推出原混合物中有0.2mol,则原混合物中m(NaHCO3)=0.2mol×84g/mol=16.8g,的质量为27.4g-16.8g=10.6g,二者的的质量比为16.8g:10.6g=84:53;
答案选C。
【题目】某小组为探究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资料: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
实验Ⅰ | |
实验Ⅱ | 取ⅰ中的黄色溶液少许,加入KI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 |
(1)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
(2)实验Ⅰ中ⅰ和ⅱ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
(3)①甲同学认为:实验Ⅱ观察到__现象,得出氧化性Br2>I2。
②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反思,认为实验Ⅱ不能充分证明氧化性Br2>I2,他补做了实验Ⅲ。
实验Ⅲ | 另取ⅰ中的黄色溶液少许,先③步骤步骤,,,,,加入足量的NaBr固体,充分振荡,然后加入KI溶液和淀粉溶液。 |
补做实验Ⅲ的目的是__。
(4)综合实验Ⅰ和Ⅲ,得出氧化性Cl2>Br2>I2。
【题目】(一)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 NO3-。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1)第一步反应是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1 mol NH4+ (aq)全部氧化成NO3- (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二)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1)Fe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①作负极的物质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
(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
初始pH | pH=2.5 | pH=4.5 |
NO3-的去除率 | 接近100% | <50% |
24小时pH | 接近中性 | 接近中性 |
铁的最终物质形态 |
pH=4.5时,NO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发现:在初始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2+可以明显提高NO3-的去除率。对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
Ⅰ.Fe2+直接还原NO3-;
Ⅱ.Fe2+破坏FeO(OH)氧化层。
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解释加入Fe2+提高NO3-去除率的原因:________。
【题目】我国古代许多著作在化学学科知识上都体现出了一定水平的认识。其中《管子地数》中有记载:“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
Ⅰ.“丹沙者丹砂也”,丹砂是古代炼丹的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处理水银洒落后的产物。你认为丹砂主要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慈石者磁石也”,请写出磁石溶于盐酸的离子方程式:_____;
Ⅱ.“铜金者,斑岩铜矿也。”
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斑岩型矿床。斑岩铜矿中Cu主要以铜﹣铁硫化物(主要为CuFeS2)的形式存在。以黄铜矿(主要成份为CuFeS2,含少量杂质SiO2等)为原料,进行生物炼铜,同时得到副产品绿矾(FeSO47H2O)。其主要流程如图:
已知:①“反应1”:4CuFeS2 +2H2SO4 +17O2 ═4CuSO4 +2Fe2(SO4)3 +2H2O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如表:
沉淀物 | Cu(OH)2 | Fe(OH)3 | Fe(OH)2 |
开始沉淀pH | 4.7 | 2.7 | 7.6 |
完全沉淀pH | 6.7 | 3.7 | 9.6 |
(1)“反应1”中,每生成1 mol CuSO4转移电子数为_____NA;
(2)“试剂a”是_____,“试剂b”是_____;
(3)“反应2”中加CuO调pH为3.7~4.7的目的是_____;
(4)“操作X”应为_____、_____、过滤、洗涤;请简述上述“操作X”中如何对所得 FeSO47H2O晶体进行洗涤_____;
(5)简述如何判断“反应5”已进行完全:_____。